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将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11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在解读学前教育法时说,当前,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抢跑”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11月12日《中国青年报》)
学前教育法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动小学化。这是我国首次把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上升到法律层面。而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明确提出,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之后也一再重申。但客观而言,幼儿园“小学化”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最近就有媒体报道,有上海家长反映,在某幼儿园家委会上,园方表示“将从中班开始选拔孩子进理科班”。幼儿园开设“理科班”,就是典型的“小学化”。
把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纳入立法,无疑加大了治理力度,而要切实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还必须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标本兼治,不但要强调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还需要治理早教机构的超前教育、“幼升小”违规掐尖招生,以及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引导家长摆脱“鸡娃心态”,给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去“小学化”,而早教机构却招“学前班”,这是幼儿园难以去“小学化”的原因之一。按照2021年实施的“双减”政策要求,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但从现实看,依旧存在早教机构违规进行提前教学。学前教育法进一步规定,除幼儿园外,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也就是说,不只是幼儿园去“小学化”,而是整个学前教育去“小学化”。
一边要求幼儿园去“小学化”,另一边是小学“名校”掐尖招生,这是幼儿园去“小学化”遭遇的又一困境。严格落实国家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任何小学都不得进行“幼升小”测试。然而,为打造所谓“名校”,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对少数名校的违规招生视而不见。对此,教育部今年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其中就包括对“掐尖招生”进行治理。但如何做到所有学校都“阳光招生”,还需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破除“唯分数”“唯升学”评价导向。
缺乏科学的幼小衔接,小学赶进度教学,也让部分家长很难淡定对待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提前教小学内容。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然而,有的老师还有依靠“早学”、“赶进度教学”来形成学生竞争优势、学校办学优势的固有思维。这也加剧了一些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
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既要推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育理念,不是给孩子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关注孩子兴趣和发展;又要给幼儿园去“小学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所有“抢跑式”教育说“不”。(文/熊丙奇 图/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