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赖赖1号 来源:赖赖老师
01
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我们常常强调各种品德与素养的培育。
而 “察己比律人重要” 这一理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践行。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教育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审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不是侧重评判他人。
02
察己,即审视自身,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
它意味着孩子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回顾自己的言行举止,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
当孩子考试失利时,懂得察己的孩子不会一味地抱怨题目太难或者运气不佳。
而是会仔细回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是不是上课时有分心走神,没有掌握好知识点?
课后作业有没有认真对待,敷衍了事?
复习阶段是否制定了合理的计划,有没有全面覆盖所学内容?
通过这样的自我追问,孩子能够精准地找出问题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成长更快。
03
律人,则是侧重于评判他人的行为。
在与同学相处中,有些孩子总是急于指出别人的过错:“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把我的东西碰倒了!”
“你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反规则的。”
他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一旦他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就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指责。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容易引发冲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方式,过度地律人,会让他人感到被冒犯、不被尊重,从而导致关系紧张。
例如,两个孩子在游乐场争抢玩具,双方家长若只知律人,互相指责对方孩子不懂事,那这场争吵便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孩子们也学不会分享与包容。
而若家长引导孩子察己,问一问自家孩子:“你当时是不是太着急玩玩具了,没有和小伙伴好好商量呀?”
孩子便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主动与小伙伴和解,收获友谊与成长。
04
孩子就像海绵,吸收着周围环境的一切。
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展现自我反思的行为。
比如,家长在工作中犯错后,回家与孩子分享是如何发现错误、分析原因以及自我改进的过程。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叙述,更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明白犯错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审视自身的勇气和能力。
当孩子在学习或与朋友相处中出现问题时,引导他们回顾自己的行为细节。
思考 “我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做?”
“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逐步培养孩子自我觉察的习惯,而非第一时间去指责他人的过错。
05
自我认知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一个人只有清楚自己的定位,未来会走得更远。
孔子曾言:“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
在社会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少人习惯于指责他人,却忽视了自己的问题。
这种现象在孩子中也很常见。
然而,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每个人都是月亮,都有一个自己不愿意让人看见的暗面。”
教育应该教会孩子,与其指责他人,不如先审视自己。
06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
鼓励自我表达: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引导自我反省:通过日常的对话和活动,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培养自我反省的习惯。
提供反馈:给予孩子建设性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树立榜样:作为教育者,我们自己也应该展现出自我认知的能力,成为孩子的榜样。
07
一个能够自我认知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人。
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当孩子学会察己,他们将更能理解他人。
让孩子知道察己比律人重要,通过自我认知,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