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1900—1986),广西博白县人,著名语言学家。著有《中国文法学初探》《中国现代语法》《汉语音韵学》《中国语言学史》等,主编《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著作辑为《王力文集》。
谈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问题
文|王力
上次《教育研究》杂志开了一个会,也是谈这个问题,我想还是讲讲我原来的意见。
我看了报纸对你们这次座谈会的报道。你们谈到现在有种重理轻文的现象,因为学校对于语文教学不太重视,所以语文水平提不高。我看主要问题不在这里。现在中学对语文还是相当重视的,高考的时候要考语文,可见还是重视的。最近三年来中学语文水平比起之前几年还是提高了,但是还很不够。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吕叔湘先生发表的那封信的作者语文水平那么低,还说他的老师赞赏他,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里面牵扯到的问题很多,我看你们座谈会上好像也注意到了。
首先是中学语文教师自己提高语文水平的问题。十年动乱搞得我们的语文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许多老教师退休了,这十年本来应该是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自己进修、自己提高的时候,却碰上了十年动乱。我了解语文教师本身也有提高水平的问题,是因为最近接到不少中学语文教师的来信,主要是谈古代汉语教学的问题,其中写错别字的也有,句子不怎么通顺的也有。我当然不是说多数人都是这样,但恐怕部分语文教师水平还有待提高。
另外还有教材的问题。教材很不容易编好。现在的教材把现代文跟古文穿插在一起,我记得周有光同志曾写文章提过意见,说这样做不好,我们现在写文章应该用现代汉语来写,不应该依照古代汉语来写,但现在教材里边常常是讲了几篇现代文又讲古文,讲完古文不久又讲现代文,这样容易使得同学无所适从,搞不清到底作文是按现代文写还是按古文写。现在有个风气,有些学生连现代汉语都不知道该怎么用,就想用古代的词汇,古代的语法。为什么有人在小学里文章已经写得很通顺了,到中学又不通顺了呢?恐怕有个原因就是把现代文同古文搞到一起了。
前些日子我收到一封信,向我要《古代汉语》,他说外边买不到,“请你寄给寡人一部《古代汉语》。”这是受了古文的毒,你一个同学怎么就称为“寡人”呢?像这种情况都是由于分不清什么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我常常听说有人对于批评写半文不白的文章表示反对意见。最近我在《语文学习》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不要写半文不白的话,就收到好几封反对的信,有一封信说:“为什么不让我们学文化?从前工农兵没有文化,现在我们有文化了,为什么不让我们学?”他把古文与文化混为一谈了。我看这里面恐怕有个教材的问题。
还有教学法的问题。我不大知道中学现在语文怎么教。听说有人教现代文的时候特别着重讲政治,就是说拿一篇文章来,讲应该怎么样从政治上分析,至于写作方面能从文章上面学到什么,就不大注意了。附带讲一句,这里还有教材的问题。我认为教材应该着重选一些典范性的文章,就是说从语言角度看,这篇文章是好文章,才应该选。现在教材还是在赶潮流,看到现在宣传一篇什么文章,就把它选进去了,不管这篇文章从语言角度看到底怎么样,适合不适合当教材。这也是个毛病。应该选一些从语言上看是典范性的,不能根据潮流来选课文。老赶潮流,等到潮流一过,这篇文章就不能用了,语文课本的稳定性就没法保持。
本来我们的教材就不能选很多文章,如果选文还不着重于语文,而着重于政治,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是没有好处的。我没有仔细了解过现在老师讲课的方法,不过也听到过一些情况。比方讲一篇文章,首先就用很多时间介绍作者、作者生平,然后讲时代背景,最后才讲文章本身,文章本身又大谈什么主题,什么描写的手法,我认为这是不合适的。应该从写文章的角度。从语言的角度多讲,而不是讲那些作者生平、主题、艺术手法之类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能写现代文,不是要把学生造就成文学家。
我们的中学生毕业以后,恐怕一大半的学生不是学文科,更不是将来要培养成文学家的,他们最要紧的是把文章写得很通顺,逻辑性强,又能深入浅出,把道理讲清楚。但是我们现在就没能做到这点。听说现在一些科学讨论会上,特别是在科技方面的讨论会上,有些论文从科技角度看水平还是很高的,但是作者表达不出来,他那个论文写得人家看不懂,可见语文的重要性。语文将来一辈子受用不尽,因为不管你学文科理科,将来总有一天要写论文。论文应该好好表达。学生要学会怎么分析表达,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承担这个任务。
文章最重要的是逻辑性问题,文章不通,叫做思路不通,思路不通,就是没有逻辑性,层次混乱,前后矛盾。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里,并不要求讲主题、结构、艺术手法,甚至也不要求大讲语法修辞,大讲语法修辞效果也不大。要紧的就是教学生怎么样运用思想。我认为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逻辑思维的提高,思想有条理。
在另一个座谈会上,我讲到评改作文的问题、我说公开评改作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宁愿不花那么大力量讲课文,而好好地搞公开讲评作文。公开讲评作文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告诉学生怎么写就是好文章,怎么写就不好,或者有缺点,要公开用很实际的事例给学生讲解。当然,这样老师费的时间就多了,但是效果会很大的。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有个中华函授学校,找一些语言学家来讲语文课,其中像朱德熙先生就是讲评改文章。有些是报刊上的文章,有些就是同学的文章,主要还是同学的文章。学校反映说大家非常喜欢这么评改,称赞他为“语言学方面的侯宝林”,确实讲出了道道。从前我在40岁左右也教过语文,是教大学一年级国文,我也采用过公开对全班学生在黑板上批改作文的方法,也得到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教学法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希望在我们中学能够把语文教好,不要到大学里边再补课。现在的大学特别是大学文科,很多学校在一年级还教写作。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到大学才学写文章,只有我们中国,这个情况要改变。本来小学毕业就应该能写粗浅的文章,当然中学毕业更应该学会写文章,在大学里腾出时间做些科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要想办法提高水平,问题是多方面的,我谈的只是一两个方面。我的意见不多,讲得也不深不透,我看还是大家在一起多想些办法,共同把这个工作做好。
本文选自《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