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
在2024年12月7-8日
各位小伙伴们面试着装准备起来了吗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教师资格面试
今天大圣君给小伙伴们带来了
面试形象及语言规范
赶紧学起来吧!
面 试 形 象
一、面试着装
一般而言,面试官评判面试者服装的标准是:协调中显示着人的气质与风度;稳重中透露出人的可信赖程度;独特中彰显着人的个性。
女士:服装最好能体现青年人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再带有职业化的感觉。首选正式一点的衣服。根据服饰搭配要求或个人习惯决定配以合适的发型。可以化淡妆,不仅凸显自我,而且是对面试官的尊重。
男士:提前一周理发。衣服颜色最好是纯色,不要太过花哨,不要穿走路太响的皮鞋。身上除手表外,不要佩戴其他饰品。
二、基本姿态
基本原则是端正,精神焕发,给评委清新振奋的感觉。具体而言,应给人一种自信、轻松的感觉。站姿上要直立,头略抬起,不要懒散,手臂环抱,将两手插入口袋。坐姿上不要懒散地坐在椅子里,这会让人觉得你对他不感兴趣或不尊重;不要晃动膝部。
整体来说就是遵循一句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面试时,一定要注意与考官进行眼神的交流。这不仅是尊重考官的表示,更是坦然无惧的一种表现。让真诚的目光成为你的代言。
1.看谁。在一对多的面试中,一般来说,在开场进行自我介绍时,主要看居中的面试官,兼顾旁边的面试官。试讲时,可借助师生问答环节,扫视诸位考官,在回答面试官问题时,基本原则是,谁提出问题眼神就以谁为主,兼顾其他人。
2.看哪里。可将面试官的鼻子作为目光的集中点,原则上能够让考官感觉到眼神的注视即可,目光停留也不要太久。万万不可目光呆滞地死盯着面试官看,让他感到很不舒服。
3配合表情动作。进行眼神交流时,应当露出专注或尊敬的表情,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另外,很多人在平时的说话过程中会些习惯性的动作,如频繁眨眼、瞪眼、挤眼、目光涣散等,在面试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
四、其他细节
1.面试前宜进行全真演练,提前一天做好各项准备。
2.不要迟到,最好提前到达。先和其他考生熟悉一下,了解别人的情况,注意观察他人的气质、言谈举止,查漏补缺。
3.在面试即将开始时关闭一切通讯设备。
4.在候考区一定要听从管理人员的安排,不要擅自行动。
5.在进入考场和走出考场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应始终体现自信、端庄、稳重的教师形象,因为从进入评委视线到退出评委视线的整个过程都是考查的过程。
面试礼仪是一个习惯问题,需要不断地练习、强化,最后固化下来。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照镜子,规避和改正一些不规范的小动作。
语 言 表 达
语言表达能力是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面试中语言技巧使用的优劣,直接反映了考生的知识和修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会推动面试的顺利进行,协调考生与考官的沟通,使考官能够全面了解考生的能力和素质。把握言语中的表达技巧,就能够突破语言难关。下面给各位考生介绍几种面试常用的语言表达能力技巧:
一、表达的逻辑性
考生的发言需简洁、精炼,谈吐流利、清楚,以中心内容为线索,展开发挥。忌东拉西扯,将主题漫无边际地拓展。在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容的同时,也要避免过于冗长。
1.避免表达含糊和有歧义。在考场时,考生应尽量避免使用造成语义含糊的词语或句式。
2.指代清楚。口语速度快,如果频繁使用代词,考官会难以分清指代关系。尤其是“他”“她”“它”在口语中是分不清的。因此,在考场上为了避免指代不清造成的误解,考生应少用人称代词。建议使用描述人物特征的方式,例如“第一排的男生”、“最后一排的女生”等。
3.情节叙述需提供确切信息。有些考生回答问题,不紧扣题意,泛泛而谈。
4.不要随意省略主语。日常生活中,遵照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我们经常在谈话时省略主语,但考场上即使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下,也最好不要随意省略主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对考官的称呼不能省略。
5.可以在话题末尾做一个小结。对于一些时间、空间、逻辑结构不明显的叙述或较长的一段话,考生可以在结尾言简意赅地做一个小结,给考官一个清晰、完整的感觉。
6.增强谈话的逻辑结构。考生可以家的子一接词,加强句与句之间的承上启下,并突出逻辑关系。
???
二、表达的自然与规范性
1.注意语言流畅,不要出现反复、口头语、卡壳等现象。面试评分标准中关于语言方面的考查,明确提出了“语言流畅”的要求,如果考生在面试中出现了上述情况,会影响面试成绩,一定要予以重视。
2.避免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词语或句式。考生应尽可能地变换词语或句式,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等。例如“因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换用成“因……”“由于”“由于这个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
3.减少“我”字的使用频率,尽量变单数的“我”为复数的“我们”。也可使用“我们”的替代语,如“大家”等,以转移“我们”的语义积累作用。
4.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认为”“我建议”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
???
三、表达与倾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