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形成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特征使他们过于关注他人的感受,常常忽视自己的需求,甚至在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也会选择妥协。引导孩子走出讨好型人格,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方式。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
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关键,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需求同样重要。可以通过日常对话,询问他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家庭环境中,创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避免批评和指责,尤其是在他们表达自己意见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坚持自己的立场,而不是一味迎合他人。
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环,给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小事上做决定,比如选择衣服、玩具或活动,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主性。通过这些小的决策,孩子会逐渐学会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理解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在社交场合中,教导孩子如何设定界限,帮助他们识别哪些请求是合理的,哪些是过分的。可以通过讨论一些常见的社交情境,帮助他们分析如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鼓励他们用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拒绝,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人。
引导孩子认识到,讨好他人并不意味着获得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会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选择。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关于友谊的故事,帮助孩子理解友谊的本质,鼓励他们与那些能够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人交往。
在学校环境中,鼓励孩子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应该被尊重。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孩子可以学会如何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增强自信心。
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可忽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展现出健康的自我价值观,尊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孩子传达出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关心自己并不是自私,而是健康的生活态度。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理解,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和改变,避免急于求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帮助他们逐步走出讨好型人格,培养出健康的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