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5中考高频考点解析:文言文中作者人物形象分析

2025中考高频考点解析:文言文中作者人物形象分析

2024-12-28 来源:哗拓教育

#暖冬嗨学季#

【答案】1详细2.现在我苻承祖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3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与:给。(2)大意: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具:详细。

2.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重难点词语有:今:如今、现在。而:表示转折关系,却。使:让。如是:如此,像这样。

3.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可知,亲戚们都想通过巴结权贵获利,杨氏却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由姊每遗其衣服,多不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可知,杨氏大多不接受她姐姐送来的华丽衣服,甚至还要将接受的衣服暗自埋藏起来;由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可知,杨氏拒绝承祖派人接她去享福,认为这是让她无法生活下去。

【点睛】译文:

杨氏,是宦官苻承祖的小姨。家境贫寒没有产业。当苻承祖被太后宠幸发迹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巴结苻承祖)想从中获得好处,唯独这个杨氏不肯(巴结苻承祖)。(杨氏)经常对她的姐姐说:姐姐你虽然享有短暂一时的荣华富贵,但比不上妹妹我一辈子不担惊受怕所带来的愉悦。每当杨氏的姐姐送给她好衣物时,她大多是不接受的。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她就说:我丈夫家世代贫寒,(让我们突然穿上这些)漂亮衣服就会让人心中不安。终于没有接受姐姐的馈赠。有时从她姐姐那接受了衣服,她基本上是不穿的,暗中埋藏起它们。苻承祖每次见到杨氏一家贫寒的模样,深深的埋怨他的母亲,认为没有提供给他们,于是就对他母亲说:现在我苻承祖让家里什么都不缺了,(可母亲为什么如此小气)而让小姨如此贫困呢?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苻承祖于是命令人驾着马车去杨氏家接她。命令人将杨氏强行抬上马车。(于是杨氏在马车上)哭得十分悲痛,说:你们这是想让我死啊!由于这样,苻家上上下下的人都将杨氏叫做傻小姨(痴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①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以此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卷书一,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赀:资财。狗监:汉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苑囿(yòu):古代畜养禽兽供帝王玩乐的园林。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相如见而说:说服

B.未观也足:值得

C.以天子诸侯之苑囿推:推演

D.其札书言封禅事遗:留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2)长卿未死时,为卷书一,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

6.选文是如何刻画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4A 5.(1)译: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奉孝景帝,担任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2)译: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6.正面描写,如文章第一段写司马相如与读书人及游说之士一同居住并完成了著名的《子虚赋》;第二段中司马相如假借《子虚赋》中子虚”“乌有先生”“吴是公等三人写成文章,为汉武帝著写《天子游猎赋》,用以规劝皇帝节俭;第三段,司马相如口吃,却善于写文章等。侧面描写,如第二段中汉武帝读《子虚赋》的惊喜、读《天子游猎赋》的高兴,第四段得到有关封禅之事的相关书籍的惊异反应;第四段天子派所忠去取司马相如全部书籍时,相如妻子告之所作之书皆时时被取走等。

【解析】4A.相如见而说之: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他们)。说:通,高兴、喜欢。

故选A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面重点词语的意思:

1)以:凭借;赀:财产、财富;为:成为;事:侍奉;为:做、担任;好:爱好。

2)为:写;卷书一:一卷书;求书:求取书卷;奏之:献上它。

6.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使用。文章的主要手法是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司马相如文学才华的。

从第1自然段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可知,司马相如完成子虚之赋,直接正面表现了他的才华。从第2自然段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以此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可知,他为汉武汉写《子虚赋》,并向他明天子之义,可见他文思敏捷,很有才华;再从第3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可知,文段用善著书直接表现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以上这些是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第2段中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用汉武帝的评价和读《子虚赋》的惊喜,间接表现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写得非常好;第2段中奏之天子,天子大说可知,文章用汉武汉读《天子游猎赋》的高兴神情,侧面表现了文章言辞好,道理佳,深得皇帝认同。第4段从天子评说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可知,天子非常重视司马相如作品,侧面烘托其作价值之高。

【点睛】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侍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喜,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

相如口吃,却善于写文章。他经常患消渴病。他同卓文君结婚后,很有钱。他担任官职,不曾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参与商讨国家大事,而借病在家闲呆着,不追慕官爵。

相如已因病免官,家住茂陵。天子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经死去,家中没有书。询问相如之妻,她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时时写书,别人就时时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他留下来的书上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进献给所忠。所忠把书再进献给天子,天子对之感到惊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谢之,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二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选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改动)

【注】封识:封存的标记。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何岳夜行

2)其人谢而

3他日来取

4)闻其侄以他事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

B.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

C.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

D.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

9.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2)何利此数金乎?

10.文中何岳有什么过人也远的品质?请简析。

【答案】7.(1)曾,曾经(2)离开,离去(3)等待(4)到南方,来南方8B 9.(1)(他)不敢向家里人告诉(提及)这件事,害怕(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2)(我)怎么会贪图(你给我的)这些银子呢?10不贪图钱财,见到银子归还失主且不收酬金﹔诚实守信(或:为人光明磊落),替他人保管财物数年,原封不动托人寄还物主。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为:何岳曾有一天晚上走路的时候。尝:古今异义,曾经;

2)句意为:那个人感谢了他就离开了。去:古今异义,离开,离去;

3)句意为:等到他日我回来的时候再来取。俟:等待;

4)句意为:何岳听说他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到南方。

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但那官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他却毫不动心。停顿节奏为: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故选B

9.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与,和;之,代词,代这件事;恐,害怕;

2)何,怎么;利,贪图。

10.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文中从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可知,何岳拾金不告诉家人并悉数奉还,且婉拒酬金,说明他拾金不昧,为人诚实;从穷秀才也,拾金而还;寄金数年,略不动心可知,何岳做事认真,诚实守信,虽贫穷而不贪财,做好事不求回报。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何岳曾有一天晚上走路的时候,拾到200多两银子,但是他不敢告诉家里人,因为害怕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到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问他银子的数目,与拾到的银子数目和封存的标记都相符,于是就还给了那个人。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我拾到银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就全都是我的了,又怎么会要你给我的这些呢?”那个人感谢了他就离开了。何岳又曾经在当官的人家教书,那个当官的人有事要去京城,把两个箱子交给何岳寄放,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告诉何岳:“等到他日我回来的时候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任何消息。何岳听说他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并非取箱子,他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官员了。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但那官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他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12.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既歿,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13.范文正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11.择 其 亲 而 贫\ 疏 而 贤 者 \咸 施 之12.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13.乐善好施,心怀百姓,自奉俭约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谓语和宾语间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句与句间要停顿。根据句意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则可停顿为: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既:已经;殁:去世;修:治理;承,继承;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存:在世。

1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时要在理解文章大意地基础上进行分析。由第一段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由第三段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可知,范文正公始终心怀百姓;由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自奉俭约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

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

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他虽然位高禄多,却清贫一生。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