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的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4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07:45

这是我自己的一段关于罗马共和国末期转向帝制的历史笔记。虽然没有系统地列出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但希望能够给你提供帮助。

所谓的罗马人,最初系指迁徙至罗马定居的一支拉丁人,先后受到伊鲁斯坎人和希腊人的文化影响,逐渐由蛮荒进入文明,继而开始了他们长达一千多年的繁荣史。
公元前5世纪,罗马人赶走了最后一个伊特鲁斯坎国王,公元前三世纪,罗马人控制了整个亚平宁半岛。
三次布匿战争:布匿战争是前2年至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三次战争。其得名于罗马人对迦太基人(腓尼基人的一支)的称呼:布匿提克人。
在布匿战争之前,迦太基人控制着西西里岛、科西嘉岛、撒丁岛、西班牙南部及非洲西北部。如果将地中海从中心用十字划为4分的话,那么迦太基所控制的,大致是左下角这部分四分之一的土地与海洋。他们无疑是在雅典衰落之后地中海的海上霸主。
前奏:罗马统一了亚平宁半岛、并且征服了山南波河流域的凯尔特人、形成北面以阿尔卑斯山脉为天然屏障、南面虎视眈眈其间仅有3公里宽的墨西拿海峡之隔的地中海最大岛——西西里岛。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年至前241年),罗马人第一次适应了海战,在近海击败了迦太基人,占领了西西里岛。
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年至前201年),汉尼拔无比神奇地从西班牙出发,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出现在罗马人的北面,并且连战连捷,直*罗马城下。这时,罗马军队却奔袭迦太基,汉尼拔匆匆赶回救援时,在本国惨遭败绩。迦太基人在都城门下*签订放弃大部分领土、毁掉大量城墙并裁减海军的协议。
第三次布匿战争(前149-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彻底攻陷并毁灭,其人民沦为奴隶。
布匿战争的后果:罗马人一跃成为地中海第一霸权,并从此走上了爆发性扩张的道路。在国内,退伍的士兵们携带着极其大量的战利品,俨然成为了新兴的贵族阶级,并跻身*决策,促成了共和*。于此同时,“战争经济”代替了“农业经济”成为罗马的*核心。大量涌入的奴隶、暴发户们疯狂收购土地,使得本土的自耕农也逐渐沦为奴隶。罗马人在战争中发家,也最终在这种思维惯性中灭亡。
罗马的其它征服史:前146年征服马其顿及希腊;前129年征服小亚细亚南岸,前105年,马略征服努米底亚,前63年,庞培征服小亚细亚北部及塞琉古帝国(叙利亚);前58-51年,凯撒进行借帮助高卢人驱赶进犯的日耳曼人的机会,进行高卢远征,控制了莱茵河西南的所有地区,也就是整个高卢;前30年,屋大维除掉了他的政敌安东尼及安东尼的(也是凯撒的)情人、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人称埃及艳后的克丽奥佩托拉七世,征服托勒密帝国(埃及);公元43年,罗马征服不列颠南部;公元105年,图拉真征服了罗马唯一一个位于莱茵河以北的行省——达契亚,至此罗马达到了版图的极盛顶峰。
共和国的末路三部曲
一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及其失败:
面临着大量罗马本国自由民沦为奴隶、暴发户横行、道德败坏,土地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的情形,提比略·格拉古提出将大地主的土地收归国有并且分给在土地疯抢中丧失土地的无地罗马公民,通过这种方法来缓解国家日益加剧的内部矛盾。但这种不顾权贵的反对情绪的、同时实际上也是无理的行为,促使提比略被暗杀。其弟十年后接着兄长的棒继续进行更为激进的改革,甚至于扩大了罗马公民权的范围——将其扩大到整个亚平宁半岛,他也终究没有逃过被国内的*斗争给*死的结局。
格拉古兄弟作为代表民众利益、为民众说话的象征的保民官在与贵族阶层的对抗中的失利,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一种必然。他们所采取的措施,不仅过于激进而且不合时宜,试图依靠个人影响以及小范围的同盟来撼动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根基,不仅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妄想,同时也是一种倒行逆施的举动,并不利于国家的正常发展。但无论如何,他们在这场斗争中的失利,却是*生活被从广大群众手中夺走、权利重新回流到贵族阶层的标志。
二 日耳曼蛮族的首次入侵与马略改革:
前110年至前105年,罗马军队在面对努米底亚的战争中屡屡败绩。在马略好不容易在前105年占领了努米底亚的同时,日耳曼人中的先驱——辛布里人、条顿人和安布昂人联盟与113年进入高卢与北意大利,兵进一步入侵罗马帝国,在105年全歼12万罗马军,正当罗马门户大开的时候,这群野蛮*约是出于夏季炎热难耐之类的原因,居然离开了意大利。这件事情直接导致了马略的军制改革。
军制改革规定:1.禁止能战斗的男子离开意大利,否则格杀勿论,借此遏制住了难民潮;2.将征兵范围由贵族扩大到贫民、无产者等绝大多数罗马公民;3.将临时征兵制改为职业征兵制,服役期间,士兵由国家统一供养,并根据等级发给薪酬。与此同时,马略对其职业化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性的培训和改造、改组,终于在公园101年,全歼了条顿人、辛布里人和安布昂人,此三族日耳曼人从此在人类史中被完全抹去(注:之后被称作条顿人的,盖因其同为日耳曼人,且日耳曼尼亚境内有条顿堡森林,且其以条顿人的勇猛为神往故自称。真正的条顿人,无论男女老少,均不甘沦为奴隶,或战死或自杀,悉数殁于役)。
马略改革的影响:军队作为权力的象征,在当时又是一个由于享有丰厚战利品而相当富有的群体,在职业化以后开始出现效忠将领个人、自发谋取利益的倾向。这种行为先是导致了权力的集中、国家军*化,在之后的承平年代,由于军队不再对外扩张、通过侵略手段维持其一向的高收入,从而转变为对内掠夺、甚至通过强行打破国内*平衡的方式来获得利益,最终将罗马推入万劫不复之地。然而,这种变化毕竟是无奈的,或者说,这是一个宏观上的暴发户必然面对的命运。
三 前后三头的逐步集权及共和制度的实质性毁灭
罗马帝国前夕,在罗马政坛上先后出现了前三头和后三头:庞培、克拉苏和凯撒;屋大维、雷比达和安东尼。印象中,我的一个德国朋友对此有个非常精辟的评价:前三头和后三头中各自有一人代表名声、金钱和军队。
在前三头刚成形时,克拉苏掌握着大量的家财、庞培掌握着帝国主要的兵力、而凯撒则因为其传奇性的名声而为二人所拉拢。之后,庞培征服了小亚细亚和塞琉古帝国、凯撒则征服了高卢地区,没有指挥经验和才能的克拉苏一心想建军功,而战死在征伐安息帝国的沙场上。克拉苏死后,原先微妙的三巨头之间的制衡被打破,凯撒和庞培开始了赤裸裸的战争角逐,最终庞培兵败逃往埃及寻求庇护,但为托勒密十二世的部下所杀,凯撒在荣登极权之后5年,终被庞培旧部所弑。
后三头中,雷必达是跟随凯撒已久的老将,但其争夺权力的心思似乎较轻,最终被另外两头剔除权柄、告老还乡,六人当中,屋大维以外的唯一一个善终者,其象征为金钱(雷必达家族巨富);安东尼跟随凯撒征战多年,在骑兵指挥上非常精巧强悍,曾多次解救凯撒于重围之中,象征着军队;屋大维是凯撒的养子,象征着“名声”。在凯撒被刺客杀死暴毙、城中的庞培派卷土重来,企图清除凯撒派时,依然胆敢以凯撒养子为名,努力收拢凯撒旧部。当庞培派在罗马城中大兴屠戮之时,凯撒的三个旧部——雷必达、安东尼和屋大维迅速结成同盟,*了反叛并清洗了政敌并且掌握了政权。在外敌被削弱之后,雷必达的权力就开始受到另外两头的挤压,屋大维南征西西里、击败了庞培之子小庞培的庞大舰队,消灭了外部的最后一个敌人之后,雷必达终于在一次错误的*举动中被屋大维抓住借口,剥夺了军政大权,归隐罗马市郊,善终。
此时,安东尼竟沉迷于与埃及艳后的柔情蜜意之中,连续数年不回罗马,以至屋大维在罗马坐大,最终向安东尼提出挑战。决战之时,安东尼再出昏招,听信了埃及艳后的话,放弃其擅长的陆战而与屋大维进行海战(屋大维及其军队在西西里海战中已经累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反观安东尼及其骑兵,都是陆战能人,海战的白目)。战争刚开始,安东尼方就已然处于劣势,而声称要与他共同奋战到底的埃及艳后则在战争途中突然下令所部全军撤退,安东尼更绝,见到爱人逃跑的时候,竟义无反顾地放下为自己勉为其难的嫡系部队,自己乘上一叶扁舟追情人去了!不难以想见的是,安东尼的嫡系部队在此一战中几乎消亡殆尽。其后,安东尼及埃及艳后双双自杀、屋大维重新夺得了埃及的统治权。
屋大维在战胜政敌之后,开始身兼数职,并公然自称Prince(Prince的最初定义并非“王子”而是“第一公民”,由于之后的君主制中,王储便是“第一公民”,因而Prince也就成了王子的代名词),行使军政大权,并且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这些留着后话再论吧。
前三头与后三头的渐进式*,可以说是在军队职业化、私人化后几乎必然出现的局面。军队国家化是共和制的最重要基石,设若罗马没有因征战暴发,出现新兴贵族,则其*可以较长期稳定地保持平民共和(但商品经济的出现终究会慢慢地使国家出现*分化、部分人失去大量的权利,只是进程较为缓慢罢了);设若罗马没有因为外来入侵威胁,始终保持民兵制度,则军事寡头无从形成,贵族阶层在*上长期互相制衡,则国家可以非常稳定地维持在贵族共和阶段。当军队职业化、私人化以后,没有任何制度性保障可以防止军事寡头的出现,也没有任何实质性力量可以阻挡在其迈向*的道路之中,那么,**已是必然的结果了。
然而,所有的事情,是从罗马突然急剧扩张成为暴发户的一刻开始,就已经无可挽回的。
暴发户通过收买穷人的土地和选票,形成*不平衡的局面;在他们买下了穷人的所有生产资料和人格尊严后,暴发户自然而然地排斥穷人,制定只对暴发户有利的*,形成贵族共和;
军队不再是全体人民的需要而成为贵族维护自己阶级利益的工具,失去了广大的自发性基础,出现“想要军队的人不想参军、能够打仗的人没有自发性动力”的局面,军队从而职业化、私人化;
军队专属一个职官管理后,军事-*力量继而形成了另一种不平衡:军队掌握在极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里,然而相对于军事寡头,贵族却仍然是一个较大的群体,军事寡头没必要和一群没有军队的贪得无厌的贵族共享执政权,最终军事寡头走向*寡头,帝制产生。
这种过程,就像是一条已经设定好的斜坡,不管把罗马这颗巨石多少次地搬回山顶,或许它会因为不同的路障或者助推,在这条斜坡上的不同位置减缓、或者加速,但从暴发户的起点出发多少次,它所抵达的终点,恐怕都只能是*寡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