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4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40
古代人是暖水壶保温,暖水壶外面有竹篾、铁皮、塑料等做成的壳,内装瓶胆。瓶胆由双层玻璃制成,夹层中的两面镀上银、铝、铜等金属,中间抽成真空,瓶口有塞子,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瓶内的温度。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暖水瓶出现于北宋后期。这种暖水瓶也称“暖水釜”。在宋代的餐饮业中,商贩们冬夜“提瓶卖茶”已成为一种的行当,他们所用的“瓶”就是保温的暖水瓶。
扩展资料:
暖水瓶保温原理
暖水瓶胆用双层玻璃做成,两层玻璃都镀上了银,好像镜子一样,能把热射线反射回去,这就断绝了热辐射的通路。把暖水瓶的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就破坏了对流传导的条件。
暖水瓶盖选用不容易传热的软木塞,隔断了对流传热的通路。完善地把传热的三条道路都挡住了,热就可以长久地保留下来。但暖水瓶的隔热并不那么理想,仍然有一部分热能够跑出来,因此暖水瓶的保温时间有一定限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暖水瓶保温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暖水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40
早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代,能工巧匠们就已发明出一种既能保温又能储冰的器物,被现代人形象地称之为“古代的冰箱”。
在聊城新华园古玩市场,我惊奇地发现了一件不知做何用的鲁绣制品。绣花图纹美丽,周身使用红色布做底子,上面用各色丝线绣着花鸟,底部用蓝布做衬、用黑线缝制成了一个古钱形状,内里有厚厚的棉花和蒲草,做工非常精美。我掂量来掂量去,心想是一件绣花棉帽吗?不像;是一件绣花枕头吗?也不像。这究竟是什么?当持宝人将一把锡壶放进这个绣花棉套里,又用另外一件绣花棉垫将壶盖一盖,将壶的提手往上一提,壶嘴便从绣花棉套里露出来。我这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这是一件做工精美的保温壶套。
我为古人的智慧折服之余,又专门探讨了古人为食物保温而进行的发明和创造。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能工巧匠们就已发明出一种既能保温又能储冰的器物,被现代人形象地称之为“古代的冰箱”。它就是曾侯乙墓室出土的最古老的保温箱——著名的铜鉴缶。这种古代用以温酒的器具,高63.3厘米,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整座器皿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
在那个时代,帝王们的生活相对来说很奢华,也很讲究。那时夏季酷暑难耐,只能在冬季天寒地冻之时将冰块挖出放在地窖里,待到夏天时再将其拿出来消暑。而这件器物就起到了保温的作用,里面奇特的构造可将冰块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至于融化,同时在冬季也是盛放热食极佳的保温罐。
另外,古人把瓷质或紫砂茶壶放在茶壶箩内,塞上棉花或鹅毛等保温材料。茶壶嘴露在外面,可以倒茶。生活中的竹编篮有两种,透气的叫“夏篮”,专门用来放饭菜,挂在墙上;不透气的叫“冬篮”,也是用来保温、存放食物的。
古代用来保温食物的器皿还有温盘,它由上下两层瓷构成,上层瓷薄,下层瓷厚,中间是空的,在使用时向盘内夹层注入热水,可以保持菜品的热度,体现出更佳的口感。
自12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杜瓦爵士发明了保温瓶,才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当时他进行了一项使气体液化的研究工作,气体要在低温下液化,首先需设计出一种能使气体与外界温度隔绝的容器,于是他请玻璃技师伯格为他吹制了一个双层玻璃容器,两层内壁涂上水银,然后抽掉两层之间的空气,形成真空。这种真空瓶又叫“杜瓶”,可使盛在里面的液体不论泠热,温度都保持一定时间内不变。由于在家庭中保温瓶主要用于热水保温,故又称热水瓶。
直到建国后,从上海建成我国第一个暖瓶厂、生产出气压式暖瓶起,暖瓶才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自此用棉套保温的暖壶才走进人们对过去生活的记忆里。
参考资料:http://wz.dzwww.com/cg/200704/t20070420_2117469.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40
古代人是暖水壶保温,暖水壶外面有竹篾、铁皮、塑料等做成的壳,内装瓶胆。瓶胆由双层玻璃制成,夹层中的两面镀上银、铝、铜等金属,中间抽成真空,瓶口有塞子,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瓶内的温度。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暖水瓶出现于北宋后期。这种暖水瓶也称“暖水釜”。在宋代的餐饮业中,商贩们冬夜“提瓶卖茶”已成为一种的行当,他们所用的“瓶”就是保温的暖水瓶。
扩展资料:
暖水瓶保温原理
暖水瓶胆用双层玻璃做成,两层玻璃都镀上了银,好像镜子一样,能把热射线反射回去,这就断绝了热辐射的通路。把暖水瓶的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就破坏了对流传导的条件。
暖水瓶盖选用不容易传热的软木塞,隔断了对流传热的通路。完善地把传热的三条道路都挡住了,热就可以长久地保留下来。但暖水瓶的隔热并不那么理想,仍然有一部分热能够跑出来,因此暖水瓶的保温时间有一定限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暖水瓶保温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暖水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40
早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代,能工巧匠们就已发明出一种既能保温又能储冰的器物,被现代人形象地称之为“古代的冰箱”。
在聊城新华园古玩市场,我惊奇地发现了一件不知做何用的鲁绣制品。绣花图纹美丽,周身使用红色布做底子,上面用各色丝线绣着花鸟,底部用蓝布做衬、用黑线缝制成了一个古钱形状,内里有厚厚的棉花和蒲草,做工非常精美。我掂量来掂量去,心想是一件绣花棉帽吗?不像;是一件绣花枕头吗?也不像。这究竟是什么?当持宝人将一把锡壶放进这个绣花棉套里,又用另外一件绣花棉垫将壶盖一盖,将壶的提手往上一提,壶嘴便从绣花棉套里露出来。我这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这是一件做工精美的保温壶套。
我为古人的智慧折服之余,又专门探讨了古人为食物保温而进行的发明和创造。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能工巧匠们就已发明出一种既能保温又能储冰的器物,被现代人形象地称之为“古代的冰箱”。它就是曾侯乙墓室出土的最古老的保温箱——著名的铜鉴缶。这种古代用以温酒的器具,高63.3厘米,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整座器皿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
在那个时代,帝王们的生活相对来说很奢华,也很讲究。那时夏季酷暑难耐,只能在冬季天寒地冻之时将冰块挖出放在地窖里,待到夏天时再将其拿出来消暑。而这件器物就起到了保温的作用,里面奇特的构造可将冰块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至于融化,同时在冬季也是盛放热食极佳的保温罐。
另外,古人把瓷质或紫砂茶壶放在茶壶箩内,塞上棉花或鹅毛等保温材料。茶壶嘴露在外面,可以倒茶。生活中的竹编篮有两种,透气的叫“夏篮”,专门用来放饭菜,挂在墙上;不透气的叫“冬篮”,也是用来保温、存放食物的。
古代用来保温食物的器皿还有温盘,它由上下两层瓷构成,上层瓷薄,下层瓷厚,中间是空的,在使用时向盘内夹层注入热水,可以保持菜品的热度,体现出更佳的口感。
自12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杜瓦爵士发明了保温瓶,才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当时他进行了一项使气体液化的研究工作,气体要在低温下液化,首先需设计出一种能使气体与外界温度隔绝的容器,于是他请玻璃技师伯格为他吹制了一个双层玻璃容器,两层内壁涂上水银,然后抽掉两层之间的空气,形成真空。这种真空瓶又叫“杜瓶”,可使盛在里面的液体不论泠热,温度都保持一定时间内不变。由于在家庭中保温瓶主要用于热水保温,故又称热水瓶。
直到建国后,从上海建成我国第一个暖瓶厂、生产出气压式暖瓶起,暖瓶才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自此用棉套保温的暖壶才走进人们对过去生活的记忆里。
参考资料:http://wz.dzwww.com/cg/200704/t20070420_2117469.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41
在我的感觉里,古代人的开水好像没有保温措施,在大户人间,他们有专门的厨房,厨房有专人看管,几乎24小时都有热水。穷人就不好过了。记的在一本古代杂文里有个故事,说一个穷苦人家,有天朋友来访,他急忙烧水,准备泡茶,但没有茶叶了,于是女主人去买茶叶,由于商店很远,男主人在家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女主人回来,他往烧水的壶里不断加水。后来等到中午了,女主人也没有回来。这是男主人对客人说:我们先别喝茶了,烧了这么多热水,你先洗个澡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41
古人把瓷质或紫砂茶壶放在茶壶箩内,塞上棉花或鹅毛等保温材料。茶壶嘴露在外面,可以倒茶。生活中的竹编篮有两种,透气的叫“夏篮”,专门用来放饭菜,挂在墙上;不透气的叫“冬篮”,也是用来保温、存放食物的。保存水就跟不用说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40
在我的感觉里,古代人的开水好像没有保温措施,在大户人间,他们有专门的厨房,厨房有专人看管,几乎24小时都有热水。穷人就不好过了。记的在一本古代杂文里有个故事,说一个穷苦人家,有天朋友来访,他急忙烧水,准备泡茶,但没有茶叶了,于是女主人去买茶叶,由于商店很远,男主人在家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女主人回来,他往烧水的壶里不断加水。后来等到中午了,女主人也没有回来。这是男主人对客人说:我们先别喝茶了,烧了这么多热水,你先洗个澡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04:41
古人把瓷质或紫砂茶壶放在茶壶箩内,塞上棉花或鹅毛等保温材料。茶壶嘴露在外面,可以倒茶。生活中的竹编篮有两种,透气的叫“夏篮”,专门用来放饭菜,挂在墙上;不透气的叫“冬篮”,也是用来保温、存放食物的。保存水就跟不用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