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2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22:17
柳永词中的女性
(1)柳词中所见的女性形象的特色
关于柳永歌咏女性的词——即所谓“艳词”,已有一些专著论及(11),其内容的若干特色已经明确,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点:
第一、作为诗材的女性形象,在柳永这里已经超出了此前的观念性和类型性,进而达到了以具体的心理描写为主的层次;
第二、在使用语汇方面,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语气和语汇,从而开创了可称之为“讲话式口气”的风格。
首先,作为明显体现第一点特色的例子,即所谓容易体现女性内心情感告白之风格的作品(12),如:
012《昼夜乐》其一后阕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062《凤栖梧》其二后阕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05《少年游》其八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
……
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同样倾向的作品,其它还可举出044《慢卷*抽》、084《锦堂春》、085《定风波》等。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是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执着无悔,表现出对爱情坚定不移的领悟。上引《凤栖梧》的最后两句,被王国维称为“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之境界”中的一种境界(《人间词话》第二十六条)(13)。还有065《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被杨海明称之为“描写了新的女性对生命的愿望”(《唐宋词史》(14))。正是柳永的艳词自身的表现具备了足以引出这种评语的“强度”和“分量”。
其次谈谈第二点,用语的特色。关于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柳永在多用口语的同时,从缺乏先例的角度好意地歌咏其词中的女性:
a 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023《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2 22:18
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有着真实的情感和平凡的生活情致,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决定了不同阶层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和情感形态。由于家庭背景和所接受的文化教养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出身书香门第的女子相比,市井女子们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较轻,受正统文化的熏陶浸染也较少。她们敢于追求婚姻幸福,敢爱敢恨敢妒敢怨、心直口快、直率泼辣,性格外露有时不免落个轻狂浅薄的罪名。
柳永笔下有很多极富个性的市井女性,《定风波》(自春来)中就有典型的市井女子的形象: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词中的女子,有着“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的美好设想,想要丈夫天天留在家中陪伴自己。她认为青春年少时的男女恩爱才是至高无上的,至于功名利禄、仕途经济统统可有可无。“针线闲拈伴伊坐”的市民生活乐趣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截然不同,在正统士大夫看来是俗气和离经叛道的。但却最真实地反映了市井女性的愿望,展示了下层妇女的生活,让我们认识了当时市井女性。
春来姹紫嫣红的美景反而勾起了她的愁绪和思念,春愁中,她漫不经心、百无聊赖,思念中不禁怨恨心上人薄情,去了这么久,音讯全无,这是女子无限后悔。 时至今日,所说的是无一件再能实现。下片直截了当地抒写她的悔恨和*的希望。“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在这里她又沉浸在痴心的幻想里,如果他不离开,那就要受她管束,整日如影随形的陪伴她,自己则轻松的坐在他身边做些针线活。作为一位女子,她的要求就这么一点点,只要做到这一点点,也就不至于虚度少年光阴了。
这首词体现的是一种十足的下层平*识和平民风度。包含的是对爱情生命中的男女不平等这种非人文化现象的严厉的谴责,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妇人在爱情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追求自我实现的深切的呼唤。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的市俗爱情生活与“小红低唱我吹箫”的正统士大夫的爱情生活是格格不入的,似乎俗不可耐,但这恰是真实典型的市民生活,它是实实在在的。“莫离别,长相守”的心情在词中表现得很强烈。坦率、直白地抒发相思之情,这是一般的闺阁女子无法企及的。她感到离别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并且痛快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及爽朗、无所顾忌的性格。什么功名富贵、仕途经济、统统都是可有可无的。“针线闲拈伴伊坐”的市民生活乐趣。与士大夫所推崇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决不相同,尤其是女性口吻的叙述,但俚语俗言的运用,用儒学的观点来看,真是俗不可耐目,离经叛道的。但词人正是通过对她心理觉醒的细致描绘,成功地刻画了她大胆、爽朗、无所顾忌的性格,展露了市井妇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宋词中以妇女为描写对象的作品数量很大,但大多写恋情,而以少女郊游游春生活为内容的却不多,柳永笔下的就更少《河传》
淮岸。向晚。圆荷向背,芙蓉深浅。仙娥画舸,露渍红芳交乱。难分花与面。 采多渐觉轻船满。呼归伴。急桨烟村远。隐隐棹歌,渐被蒹葭遮断。曲终人不见。
此词描写江南采莲女轻盈优游的欢快生活,既象一幅动人的水墨画,更像一曲悦耳的民间乐章。静美的田园中出现了一群采莲女,姣好的面庞出现在荷叶中,让人分不清哪是人面,哪是荷花。
此外,少女的身影也出现在下面的词中:“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手簇秋千架。”(《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展现了清明节的民间游艺;“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破阵乐》露花倒影)。三三两两的天真活泼的少女,互相赠送明珠翠羽一类的饰物,相随相伴,向远处散去。
这些多姿多彩的市井女性形象是宋代商业经济的繁荣对当时市井女性的生活影响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