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解密:韩愈的《南山诗》里藏着贾宝玉的重要逃难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4 13:1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7分钟前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步入大观园时,只见插天的大玲珑山石,四面群绕各式石块,遮住所有房屋,且无一株花木。脂砚斋在批注中提到,这一段描述借鉴了唐代韩愈的《南山诗》中的“或无诗字”句,这是古书中未曾记载的独特工程。《南山诗》以雄深矫健的气势描绘终南山的奇特景象。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以“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闻名。他以赋为诗,铺陈堆砌,描绘出终南山光怪陆离的场景,表现出内心的波澜起伏。

大观园建造耗资百万两白银,是一座真实的避难所。与陶潜的“桃花源”相比,大观园不仅由文字构建,而且历经多月努力,耗费多人力物力才建成。末世来临时,大观园虽为避难所,但不足以应对危机,惜春承担起为贾宝玉寻找下一个避难所的任务。林黛玉通过巧妙的对话揭示了这一秘密,惜春的丫鬟名“入画”,暗示她去了陕西的华山。诗词中暗含线索,如第一回的诗中提到“浮生着甚苦奔忙”,以及联诗里的“吟鞭指灞桥”等,都指向贾宝玉可能的逃难地。

《南山诗》中的独特描述与大观园的构建相呼应,显示出作者在创作中深入挖掘的细致与创新。韩愈的诗歌不仅展现了终南山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大观园与《南山诗》的引用,共同揭示了作者对避难所的思考与构建,以及对末世危机的深刻预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