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在湘江渡江中为什么八万减少到三万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2:02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3:20

一、红军部队人员组成的失误。*红军长征开始时,战斗部队(不包括随军人员)和收容部队(包括警卫部队和内勤部队)的非战斗人员的比例,大约是三比一。

十二个师的战斗力也不相等,第一、三、五和九军团的七个主力师(第一、二、三、四、五、六和十三师)战斗力很强,而另外五个师(第十五、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和二十四师)则缺乏正规战争的经验。1934年刚刚参军的战士,就是在主力师里也占了相当高的百分比。在李德看来,这的确是严重的缺陷和弱点。

二、一些红军士兵对前途失去信心,开始逃离。由于 **在红军长征途中布置了四道封锁线,使得红军的未来看上去十分迷茫,特别是当时红军生活各方面都很困难,这就使得一些一直不够坚定的分子开始脱离大部队,后来甚至发生大规模的逃亡。

三、敌军兵力的过于强大。蒋介石**为了把*红军扼杀在中国南方,先后布置了四道封锁线。前三道*红军都轻松过关了。到了第四道的时候,不仅蒋介石气急败坏,就连*方面的何健、白崇禧等人也都觉得没有“面子”,表示要与红军决战。

为此,蒋介石任命何健组成了“追剿军总司令部”,该部具有很大实力。

四、新桂系有比较严密的民团组织。1933年桂北发生瑶民以后,新桂系为了*人民的需要,开始在各地大力组训民团,作为常备军的补充和基础。他们将全省划为桂林、平乐、柳州、梧州、南宁、龙州、百色、天保共八个民团区。每一民团区,设一民团指挥部,负责指挥所属各县民团司令,编练民团。

扩展资料:

湘江战役背景:

1934年11月中旬,*红军突破*军第3道封锁线后,由湖南省南部向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前进。蒋介石为将*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16个师共77个团分5路专事“追剿”。

并令桂军5个师在全州、兴安、灌阳等地阻击红军,令粤军4个师北进粤湘桂边,阻止红军南下;令贵州省“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有力部队到湘黔边堵截,总兵力近30万人。

11月22日,红一军团侦察科长刘忠,率军团便衣队和红五团侦察排,化装进入全州城,发现桂军南撤。25日中午,刘忠向率领红五团驻守湘桂边境永安关的二师参谋长李棠萼汇报了情况。李棠萼通过电台向军团部报告。军团长林彪又发电报向*请示。

11月25日17时,*下达了《我野战军前出至全州、兴安西北之黄山地域的作战部署》的命令。 发现红军从全灌兴三角地带西进企图后,桂军主力11月26日开始从恭城向北调动,湘军11月27日进入全州城。

11月27日下午,红一军团抢占了全州以南、界首以北的所有湘江渡口。11月28日凌晨,桂军在新圩向红三军团发起进攻,湘江战役正式打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湘江战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3:20

一、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二、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 湘江战役,因为其主要战事发生在广西全州,因而在*方面称作全州战役。其时,*红军从瑞金出发,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后,一路西进。此时,蒋介石调动40万兵力,分五路布成前堵后追、左右侧击的态势,希望在湘江东岸与红军决战。 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4师各一部渡过湘江,迅速控制全州脚山铺至界首间30公里的湘江两岸渡口,并与红3军团在左右两翼掩护*纵队渡江。11月28日,*军分别由全州、恭城向红军猛扑,*红军则在新圩、古岭头、界首、脚山铺等地与之展开激战,阻止敌军的轮番攻击。红军勇士用血肉之躯硬是在狭窄的地域中堵住了数倍*军的围攻,至12月1日中午,**、中革*和各军团大部渡过湘江。 湘江一战,*红军付出了空前惨痛的代价,由从江西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后据准确考证,*红军过前三道封锁线损失2万人,整个湘江战役损失3万人)。担任后卫的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隔断在湘江东岸,全军尽没。红8军团第21师完全损失,第23师严重减员,整个军团不足2000人,*撤销建制。时任红3军团第4师政委的黄克诚回忆:“自开始长征以来,*红军……以通过广西境内时的损失为最大,伤亡不下两万人。而界首一战,则是在广西境内作战中损失最重大的一次……” 但红军硬是从*军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其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湘江血战中再次浴血升华。

记得采纳啊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