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五伦关系是指哪五伦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9:42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05

五伦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

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

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扩展资料:

来源

人伦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书中载,上古时候,人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

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总结中国以往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最重视人伦。据孟子说,古代设立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一旦“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能实现国治天下平的理想社会。 2000多年来中国封建统治者一直强调用它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和加强封建的宗法等级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05

  “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以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五伦”为标志,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

  父子有亲:是指父慈子孝,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他的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就能够让父子这一伦发展得非常和谐、非常*。
  君臣有义:是指君仁臣忠。君仁,是处处替下属着想,甚至于不是只有替下属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当一个领导人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仁厚之心,那下属一定会很感恩他,一定会效忠他。臣忠,这个忠是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这叫臣忠。君臣关系是道,仁与忠就是德。
  夫妇有别:是指夫义妇顺。即在家庭中承担的不同责任。丈夫要扶持自己的妻子,扶持她教育好孩子。夫更有本分孝顺父母扶持上一代。还有责任要扶持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负责。妻子则是“相夫教子”。要对家庭负责,对先生负责,对下一代的教育负责。主要责任就是把一个家庭治理好。
  长幼有序:是指兄友弟恭。即哥哥要时刻想着弟弟,对弟弟关怀备至;而弟弟从小到大有哥哥的照顾,这份恩情不能忘怀,要非常敬重哥哥。手足规劝之道,即当兄弟有过失的时候,兄弟之间要懂得劝诫。
  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间交往要有信义,讲究信用。若有过错,劝而改之,若有善事助而成之,不论*,一视同仁,以道德来往,自然朋友有信也。

  这五伦关系是任何一个社会、国家、民族、时代的人都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伦理关系。因此中国古人说,“人无伦外之人”,即不存在生活在伦理关系之外的人。
  宋代伦理道德观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为标志。因为中国在宋代以前,没有“亡国”意识,只要“家固”便可“国宁”,故有“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随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发展,以家庭为本位的农业经济日益稳定与发展,“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祥和与稳定等功能日益突出,“家”乃国之基,“家和万事兴”,因此“齐家”,家庭与家族的凝聚也就日益重要。多子女大家庭中的人伦关系,已经不仅需要纵向伦理的“孝”,更需要调整横向伦理的“悌”,有了纵向的“父慈子孝”,又有了横向的“兄友弟恭”,建构一个纵横交错的家庭伦理十字架,就有可能实现“家和万事兴”。“家”是“国”的细胞,只要这个细胞健康而充满生机,整个社会、国家就有可能祥和稳定、发展繁荣,“家固而国宁”。故宋代从“家”与“国”的辩证关系上,突出“孝悌”,并将其置于“忠信”的前面,是一种审时度势的创造。这“八德”是宋代对中华道德的新建构,是对中华道德的新发展,它一直影响到明清,以致影响到朝鲜、韩国等东亚各国。《新五代史杂传》曰“礼义,治人之*;廉耻,立人之大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06

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