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帝王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4:2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08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2007-11-12 09:04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们经历了从“严重短缺”到“相对过剩”的过程。当我们的师哥、师姐们将就业首选企业盯在世界500强、机关、事业单位时,今日的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炙手可热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仍然极具成长的这些名企们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了解成功企业对员工要求的共同点及企业不喜欢的类型,以此来获得加入此类企业的最有效方法,为未来四年的努力寻找到一个更清晰的方向。

  大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
  “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决定了员工自身未来的发展。是否具备职业化的意识、道德、态度和职业化的技能、知识与行为,直接决定了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某企业老总
  无论是职业素养、能力还是知识,都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来显现的,但是它们与行为表现的关系有所不同。职业素质是一种较深层次的能力素质要求,它渗透在人们的日常行为,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的方式。而知识和能力则较直接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正如墨子所言:“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所能。”。职业素养, 是指企业对员工个人素质方面的要求。

  ——信心
  信心代表着一个人在事业中的精神状态和把握工作的热忱,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知。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都要相信自己。

  ——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和真正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经验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实自己,才能赢在各个起跑点上。

  ——沟通
  在工作中掌握交流与交谈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见解,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也是决定我们在社会上是否能够成功的重点。

  ——创造
  在这个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不能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我们应该紧跟市场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不断在工作中注入新的想法和提出合乎逻辑的有创造性的建议。

  ——合作
  在社会上做事情,如果只是单*匹马地战斗,不靠集体或团队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的。每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人都应该学会与别人合作。
  企业,看重大学生什么?

  关键词:名校; 专业 ;工作经验

  河北某二类本科院校07级广告专业毕业生应聘经历
  企业对出身重点大学的人比较重视,这是难免的甚至我们大众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单就招聘应届毕业生来说,广告公司的设计职位,如果是新手,一般首选的是专业对口,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也会提前声明,不是本专业,一般一试都进不了。同样专业的几个人来应聘,有普通高校的,有名牌大学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的在同等条件下被关注度就要高很多。

  人力资源观点: 比如广告业属于注重经验的行业,在什么样的公司做过什么工作要比学院背景重要许多。所以,我最关心的是应聘者的工作经历,真正的水平还是要在工作中表现。

  MICSOFT:专业和学校都是次要的,微软看重的是一个人是否足够聪敏,是否有逻辑能力,对工作和求知充满热情,是否能适应微软的文化。

  联想:不管毕业生过去的背景成绩多优秀,在联想都是从基层开始做起。

  海信:选人不拘一格,不看出身,最看中的是企业的文化取向,即首先要认同海信的企业文化。
  凤凰卫视:凤凰招聘员工,最先注重的是其工作经验,然后是专业背景,最后是其学院。

  某机关:一个人能考上重点大学还是考上其它二、三类大学,这表现出他的智慧水平是不同层次的,其次是在校所受的文化熏陶表现出来的素养也是不同的。从一个持续性发展看,我们从长远来说更看重教育背景。

  某中小民营企业:在选人时是比较看重实际工作能力的,我们提倡的就是用企业用得起的人。如果是名校高学历的一些人才,相对而言他的“价格”就高,而这些高价人才我们可能会放弃,因为我们用不起。如果用,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浪费。所以在用人时我们看重的是他们有没有丰富的技术经验。

  关键词: 诚信 创新 沟通技巧

  “每年,我都为招聘大学生伤透了脑筋。去年我先后七八次去北京、西安的一些高校招聘大学生,每次都能与几十人达成协议,但最后来我们公司的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感觉得不偿失被欺骗!今年已有三十个比较理想的大学生和我们联系着,真不知道最后能来几个?学生的违约诚信问题是企业最头痛的问题,也是我们最看重的”——某人力资源
  “优秀的人才应该不同于学校里所评定的优秀大学生,当然学习成绩好说明这个人可能非常能吃苦,也可能非常聪明,这一点也是优秀人才不可缺少的,但并不能说明这个人在工作中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比如对于市场营销来看,也许一个大学课程学得非常好的大学生,并不具备作为一个优秀营销人才的基本素质。它包括创新能力、说服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一个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不能单纯从考试成绩上来体现,而是一个综合素质的问题”。——某企业总经理

  宝洁:强调员工的自身素质,包括:诚实正直、领导能力、勇于承担风险、积极创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世:尊重所有的人,具有合作观念;享受工作;诚实;积极主动;用专业技能的最高水准为为客户服务。

  罗兰贝格:很强的分析能力;具有创造性;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很强的交流技能。你在学校里学习的专业并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但你的成绩必须是高于一般水平。另外,公司特别希望招收一些能够轻松适应国际商业化的挑战的人。

  SONY: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自由、创新。因此员工需要具备好奇心、冒险精神、执着精神、灵活性和乐观精神。具体到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原则是以具体业务为导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部门的需要和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来招聘适合的员工。

  IBM:在IBM成功的条件包括:1、智力。2、具有自我激励的习惯,要坚信自己比任何人都做得好,有强烈的渴望成功的*。3、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在此基础上要有创新精神。
  李开复:如果企业雇佣了一个诚信欠缺的人,那么它就是在尝试冒险。这种冒险并不是说每次都会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和损失,但我们也不能依据陈平辅佐刘邦成功的事例就简单地认可重用品质不好的人是一种无可厚非的做法。身处市场经济浪潮中的中国企业是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学习才发展到现今规模的。目前经营成功的一些中国公司,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对员工非常注重"诚信"二字,这是企业在多年实践中通过学习研究正、反面的实际事例所得出的用人观,可信度和实用性都是非常高的,不应该轻易摒弃。(博客)

  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企业处于成长初期,这时我们更需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开拓的精神,团结协作并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甘于和企业一同成长的大学生。

  企业不喜欢的大学生类型
  一位母亲的诉说:“帮帮我的孩子吧”
  “自从毕业后他换了很多份工作都干不长,现在就干脆窝在家里不出门”一位母亲在某心理咨询中心大倒苦水。据这位母亲介绍,儿子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建筑工程,去年毕业后就在工地上做技术员,但是仅仅干了两个月,便以成天和砖头水泥打交道,又苦又累为由辞去了第一份工作。之后,又在一家公司做经理助理,收入也不错,然而好景不长,儿子就对老板挑三拣四,最终因看不惯老板的为人,一个半月和老板打了一架后再次摔门而去。很快又在同学的介绍下在一家电脑公司做销售,这一次因为电脑差价太少,工资不高,还是选择了离去。掐指算来,半年内竟然换了四份工作。

  关键词:挑三捡四 缺乏纪律观念 好高骛远 频繁跳槽

  国企人力资源: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是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让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例如,有些新员工在工作时间玩游戏,用办公电话“煲电话粥”,还有的上班第一天就迟到,不懂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因此,我们企业给新员工上的第一课就是培养踏实的工作作风,加强纪律观念。其次就是没有哪个企业愿意招用一个跳槽频繁的员工,那样等于在浪费公司的人力成本和时间。

  大型软件公司:管理学中有名的"二八定律"说的是企业80%的利润主要由企业中20%的人创造出来,而这20%的*多数是在单位工作了五年以上的职员。 刚进单位不久的毕业生,正处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享受阶段,本应该勤勤恳恳、埋头工作,使自己能为组织作出贡献,体现自身价值。只有当工作到一定年限,积累了相当经验,对单位贡献较大时,才有资格*行赏。可是有的毕业生进单位没多长时间,不仅工作上挑三捡四、拈轻怕重,而且还向单位提出种种方面要求,这叫企业怎么吃得消 ?

  蒙牛:工作29年来,我只干了一件事:种草、养牛、挤牛奶。养牛时做的是这件事,当工人时做的也是这件事,自己创业后做的还是这件事。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体育行业。试问在体育比赛上,射击、游泳、举重、滑冰、自由体操、篮球、足球、乒乓球,哪个世界冠军不是只做一个领域的项目?至今我还没听说过乒乓球冠军同时夺得举重第一,或者射击冠军同时拔得游泳头筹的案例。(牛根生博客)

  中小型企业:大学培养的人才到了企业都要进行两三年的培训,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企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培训,有的大学生受不了这种磨炼,流失比较多。 “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一些本应该在学校里完成的教育内容,却要等到企业再‘补课’,这对个人、企业和社会,都是巨大的浪费。”为了减少再培训的成本,一些企业干脆改变了选人理念:宁愿招一个在街头发过传单、体验过生活艰辛的中等生,也不愿意招一个所谓的名校尖子生。因为前者脚踏实地,后者好高骛远。“我们不找最优秀的,而是找最合适的。我们要的是心态好,有上进心,踏实肯干的中上等大学生。”

  大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
  类别 大学生 职业人
  角色 就是一个打工的 总是积极的参于与企业相关的运作
  态度 让干什么干什么 干得比要求的更好,对职业负责
  特点 混日子 有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适应性 个人局限性,适应力弱 发展空间广,接受力强
  坚持力 总在发现“更好”的 先把眼前的做好

  我们如何改变目前的状况

  我们做不了什么?
  我们不能直接改变劳动力市场和就业*;
  我们无法直接改变社会的价值观念;
  我们无法左右企业的用人标准;
  我们无法直接改变地域、阶层的差别;

  我们能够做什么?
  我们能够详尽细致的了解劳动力市场信息;
  我们能够提高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意识;
  我们能够提高对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控制感和责任感;
  我们能够提高对自身、对工作世界的认知,提高其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

  如果我们这样做,那么四年后会是怎么样
  如果用四年的时间准备就业,那么就业力……
  如果四年的时间里全面的了解自我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那么就业方向……
  如果四年的时间里对专业的就业方向的行业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企业探索,那么面试……
  信念的改变需要时间,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态度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更需要时间,如果从今天开始去尝试改变,那么未来你就是企业需要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08

历代“年号”与道教文化的内涵关系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出现于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是年为公元前140年。年号本身除去用来纪年之外,对于分析事件,评价人物、衡量典章皆有一定参与意义。历代帝王若遇所谓“天降祥瑞”或内讧外扰,凡一系列国家政事、要事、大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喻示着一个新时期开始,以求得社稷平安、皇基永固。历史上使用年号纪年不仅有正统封建王朝,农民组织、拥兵自立的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皆是用年号来纪年的。

太初
汉武帝刘彻年号(公元前104———前103年),语出《庄子·列御寇》:“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意为天地未分开之前的元气。

太始
汉武帝刘彻年号(公元前96年———前93年),语出《易纬乾凿度》:“太始者,形之始也。”意指物质形成的原始状态。(是书相传出于先秦,后人为其作注)。

地皇
新朝王莽年号(公元20———23年),地皇为先秦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之后,道教崇奉之。

黄龙
三国吴大帝孙权年号(公元229———231年),源出《淮南子·精神训》黄龙负舟的典故。“禹南省方,济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俯首低尾而逝。”具有博大精深之称的《淮南子》乃道家著名论著。

青龙
三国魏明帝曹�年号(公元233———237年),道教四灵之一。二十八星宿中的东方七宿,因其组成龙象,位于东方,色青,故称。亦称苍龙。道教尝以青龙作护卫神,以壮其威。

太元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年号(公元376年———396年),太即太一,在道教中指至高无尚,元即元阳真气。此外,是道教术语,称头发为太元。《黄庭经》载:“发神苍华字太元。”注曰:“黑与白,谓之苍,最居首上,故曰太元。”

神鼎
后凉国吕隆年号(公元401年———403年),泛指道教炼丹之鼎。《抱朴子·金丹》:“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几一斤于盖下。”

太上
南燕国慕容超年号(公元405年———410年),古代“大”、“太”两字通假。太上亦作大上。道教尊称最高之神为太上。俗以太上老君简称太上。

太平真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公元440年———451年),真君乃道教称谓,得道者或仙,以及杰出的道士羽化后称之为真君。史载,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国相崔浩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设重坛五层,建天师道场。太武帝赴坛受�,自称“太平真君”,嗣改之为太平真君。

正平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年号(公元451年———452年),《庄子·达生》载:“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意为做人要遵循道德规范,正直而公平。

神龟
北魏孝明帝元诩年号(公元518年———520年),不言而喻,北魏诸帝抑佛崇道,神龟是道教供奉的灵兽之一。

太清
南朝梁武帝萧衍年号(公元547年———549年),太清,道中“三清”之一,为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因居大赤天太清境,故称太清。(按:众所悉知,梁武帝好佛,曾数次舍身同泰寺。仍尊敬道教,采取对佛道两教并行不悖的策略,《梁书·处士·卷五十一》载,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高道、医学家陶弘景羽化,梁武帝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天和
北周武帝宇文邕年号(公元566年———572年)。语出《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指人的元气。

建德
北周武帝宇文邕年号(公元572年———578年),语出《道德经》四十一章:“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意为要建立的道德规范,要张驰有度,偷在此表示松驰之意,并且忠贞于道德。

大成
北周宣帝宇文�年号(公元579年),语出《道德经》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意为最完备完美的东西也会有缺憾的。

大象
北周静帝宇文阐年号(公元579年———580年),语出《道德经》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为最大的形象是无具体化形象的。

开皇
隋文帝杨坚年号(公元581年———600年),开皇系道教总年号,“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所度者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

上元
唐高宗李治年号(公元674年———676年),上元本为道教节日名,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天官生日。系用上元为年号,寓有天官赐福之意。

弘道
唐高宗李治年号(公元683年),指弘扬道教。(唐高宗李治笃信道教,封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天下各州皆置宫观,他在位期间道教影响进一步扩大)。

久视
唐周武则天年号(公元700年———701年),语出《道德经》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意为只要牢牢地掌握住治国安邦的根本法则,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天宝
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公元742年———755年),天宝系道教崇奉的天尊名,即玉清天宝尊。

广德
唐代宗李豫年号(公元763年———7年),语出《道德经》四十一章:“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意为崇高,广泛的道德观念,好似卑下的山谷一样深邃。

元和
唐宪宗李纯年号(公元806年———820年),元和本为道教*术语,出自《太清中黄真经》。在道教圣山武当山建有元和观。

朱雀
渤海国僖王大言义年号(公元813年—817年),朱雀是神鸟名,亦称朱鸟,道教四灵之一,象征南方之神。

大顺
唐昭宗李晔年号(公元0年———1年),语出《道德经》六十五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意为自然通泰之境界。

至道
北宋太宗赵光义年号(公元995年———997年),语出《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山,故往见子,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意要有至大至精的治国之道,才能够物阜民丰。

太平
辽圣宗耶律隆绪年号(公元1021年———1030年),语出《庄子·天道》:“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大平,治之至也。”古代“大”、“太”两字通假,大平即太平。意为时世平和。“太平”作为年号,在我国历史上曾多次采用,是出现最多的嘉号。

明道
北宋仁宗赵祯年号(公元1032年———1034年),语出《道德经》四十一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意为光明磊落的“道”,看似暗昧。

治平
北宋英宗赵曙年号(公元1063年———1067年),语出道教经籍《抱扑子》:“又于治世隆平,则谓之有道,危国乱主,则谓之无道。”意为治理国家要用深厚的道,才能太平相安,假若无道,便会成为危害国家的罪人。

上德
大理国王段连义年号(公元1076年),语出《道德经》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为凡是自然的美德,才是至高无尚的德。

元符
北宋哲宗赵煦年号(公元1098年———1100年),史称,宋哲宗皇后遇疾,茅山元符万宁宫道士刘混康以符咒将病治愈,哲宗对刘混康感谢有加,敕赐玉印、玉符、玉圭各一,翌年,改号元符。

至元
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公元12年———1294年),语出《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须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与《易·乾》卦相对应,乾之象为阳,代表天;坤之象为阴,代表地。乾乃使万物发生,坤能万物成长。万物依靠大地的负载,才能够茁壮成长,这完全符合天意。元世祖对道教礼遇颇高,史载,在灭南宋之前,他曾问道于天师道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问询前景如何,张天师答曰:“善事尔主,后二十年,当混一天下。”“逮至元十三年果验。”

至治
元英宗硕德八剌年号(公元1321年———1323年),语出《庄子·�箧》:“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矣。”此出处亦见《道德经》八十章,老庄认为淳朴的民风,太平的世道只有原始社会才能出现这种“至治”的社会局面。折射出老庄对原始社会返璞归真的想往。至治表示安定有序的清宁社会。

玄武
明初少数民族领袖朱徽*(年号(公元1451年),玄武亦称元武,道教四灵之一,象征北方之神。

以明朝为例
明 代 道 教 可 划 分 为 前 后 两 段 , 即 以 明 世 宗 为 界 。 明 世 宗 之 前 , 道 教 尚 能 得 到 统 治 者 扶 持 , 在 上 层 社 会 有 一 定 地 位 , 特 别 是 在 明 世 宗 时 , 受 到 尊 崇 , 道 教 一 度 兴 盛 ( 主 要 是 正 一 道 ) 。 世 宗 之 后 , 道 教 与 统 治 者 的 关 系 日 渐 疏 远 , 社 会 地 位 下 沉 , 加 之 自 身 不 能 作 调 适 更 新 等 原 因 , 道 教 在 组 织 规 模 、 教 理 教 义 等 方 面 走 向 衰 微 。

明 代 统 治 者 与 道 教 :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立 国 后 ,制 定 了 以 儒 教 为 主 、 三 教 并 用 的 政 策 。 并 对 正 一 道 优 礼 扶 持 。 明 成 祖 朱 棣 上 台 后 继 续 尊 崇 正 一 道 , 尤 其 崇 奉 真 武 神 , 大 建 武 当 山 宫 观 , 使 武 当 道 教 兴 旺 起 来 。 明 代 皇 帝 中 最 为 崇 道 的 当 数 世 宗 , 可 与 唐 玄 宗 、 宋 徽 宗 媲 美 。 他 喜 爱 道 教 斋 醮 , 尤 爱 建 醮 时 所 奏 的 青 词 , 甚 至 以 此 提 拔 官 员 , 出 现 所 谓 青 词 宰 相 , 如 有 名 的 奸 相 严 嵩 即 以 青 词 起 家 , 终 至 进 入 内 阁 。 世 宗 又 宠 信 道 士 , 对 龙 虎 山 上 清 宫 道 士 邵 元 节 优 礼 有 加 , 封 为 真 人 , 领 道 教 事 。 对 邵 元 节 推 荐 的 道 士 陶 仲 文 更 授 以 「 神 霄 保 国 宣 教 高 士 」 , 领 道 教 事 , 并 特 授 少 保 、 礼 部 尚 书 , 加 少 傅 , 尊 之 为 师 。 世 宗 还 迷 信 道 教 方 药 和 各 种 方 术 , 希 望 以 此 求 长 生 , 并 对 进 方 药 方 术 者 封 官 赏 赐 。 继 世 宗 之 后 的 穆 宗 , 对 道 教 予 以 抑 制 , 革 去 正 一 真 人 名 号 , 夺 其 印 , 改 为 上 清 观 提 点 。 到 神 宗 时 , 又 恢 复 正 一 真 人 名 号 , 但 天 师 地 位 已 远 不 如 前 。 明 世 宗 之 后 , 统 治 者 对 道 教 的 崇 奉 日 渐 降 温 。

明 王 朝 在 尊 崇 道 教 的 同 时 , 也 加 强 了 对 道 教 的 管 理 , 建 立 起 更 为 完 善 的 机 构 , 以 强 化 对 道 教 的 约 束 。 明 洪 武 元 年 ( 公 元 1 3 6 8 ) 立 玄 教 院 , 洪 武 十 五 年 ( 公 元 1 3 8 2 ) 改 置 道 录 司 , 掌 天 下 道 教 。 道 录 司 设 左 右 正 一 、 演 法 、 至 灵 、 玄 义 等 官 各 二 人 , 其 中 正 一 官 品 最 高 , 为 正 六 品 , 显 示 出 明 室 对 正 一 道 的 器 重 。 地 方 上 则 设 道 纪 司 、 道 正 司 、 道 会 司 管 理 道 教 。 这 些 机 构 的 官 员 都 由 道 行 高 洁 、 精 通 经 戒 的 道 士 担 任 , 负 责 检 束 道 士 行 为 , 核 实 道 观 和 道 士 名 数 , 道 士 申 请 度 牒 ( 道 士 身 份 证 ) 等 工 作 。 管 理 机 构 的 健 全 , 使 道 教 的 发 展 处 於 政 府 的 严 格 控 制 下 。

明 朝 政 府 尊 崇 和 控 制 下 的 道 教 发 展 不 平 衡 : 在 明 朝 政 府 尊 崇 和 控 制 下 的 道 教 , 其 发 展 是 不 平 衡 的 。 正 一 道 受 到 重 视 , 其 政 治 地 位 高 於 全 真 道 。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认 为 , 全 真 道 修 身 养 性 , 独 为 自 己 , 正 一 道 益 人 伦 , 厚 风 俗 , 对 於 稳 定 社 会 「 其 功 大 矣 」 。 由 於 这 样 的 认 识 , 统 治 者 更 注 重 扶 植 正 一 道 , 正 一 道 因 此 而 较 全 真 道 兴 旺 。 第 四 十 二 代 天 师 张 正 常 以 预 告 朱 元 璋 「 天 运 有 归 」 的 符 命 , 受 到 优 待 , 后 被 命 掌 天 下 道 教 事 , 由 道 教 一 派 的 首 领 升 格 为 掌 管 整 个 道 教 。 第 四 十 三 代 天 师 张 宇 初 继 领 道 教 事 , 授 「 正 一 嗣 教 道 合 无 为 阐 祖 光 范 真 人 」 , 并 诏 命 编 修 道 教 书 。 宇 初 博 学 能 文 , 著 书 较 多 , 所 撰 《 道 门 十 规 》 针 对 当 时 道 教 积 弊 , 提 出 清 整 之 方 ; 所 著 《 岘 泉 集 》 讲 论 天 人 之 学 以 及 老 子 之 学 与 内 丹 道 的 关 系 , 将 内 丹 与 符 箓 统 一 起 来 。 此 后 历 代 天 师 都 领 道 教 事 , 地 位 甚 高 , 除 此 之 外 , 很 多 正 一 派 道 士 受 明 室 尊 崇 封 赐 , 如 刘 渊 然 、 邵 元 节 、 陶 仲 文 等 。 明 中 叶 以 后 , 正 一 道 由 於 道 流 素 质 低 、 对 教 理 教 制 无 建 树 等 自 身 因 素 , 加 之 统 治 者 的 疏 远 , 在 上 层 社 会 的 地 位 日 渐 衰 落 , 社 会 影 响 也 减 弱 , 组 织 发 展 停 滞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