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2: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56
我国古代对于海边的蜃景记载较多也较早,在汉晋的书上,把它说成是蛟龙吐气(即所谓“蜃气”)的结果。北宋苏轼指出,海市蜃楼都只是一种幻景。沈括也对山东登州经常出现的海市蜃楼作出忠实的记录:“登州海市,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但也不曾解释成因。陈霆在《两山漫谈》(1539)中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说:“城廓人马之状,疑塘水浩漫时,为阳焰与地气蒸郁,偶尔变幻。”这个见解是很有价值的。在这些基础上,清代学者揭暄、游艺用“气映”来说明蜃景的原理。揭暄注《物理小识》说:“气映而物见,雾气白涌,即水气上升也。水能照物,故其气清明上升者,亦能照物。”他们在《天经或问后集》中还说:“水在涯涘,倒照人物如镜,水气上升,悬照人物亦如镜。或以为山市海市蜃气,而不知为湿气遥映也。”这些说法有一个总的观点:水面既能反射成像,上升的气的界面也可以像镜子那样反射成像,以此说明蜃景的生成,是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