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其舍诸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20:56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2

意思是:孔子谈到冉雍时说:“耕牛生的小牛长着赤色的毛和周正的角,虽然不想用它来作祭祖,山川之神难道肯舍弃它吗?”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春秋战国]《论语》论语·雍也篇。

原句: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此篇中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

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生涯到了顶峰。

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

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着名的有七十二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3

意思是: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原文节选: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原思任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他不肯受。孔子道:“别推辞,有多的,给你地方上(的穷人)吧!”

扩展资料

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

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论语》涉及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雍也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03

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其舍诸?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孔子谈到冉雍时说:“耕牛生的小牛长着赤色的毛和周正的角,虽然不想用它来作祭祖,山川之神难道肯舍弃它吗?”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冉雍的父亲地位低贱,而冉雍本人却是被孔子视为“可使南面”(《雍也》),即具有帝王之相,宜于做官的人.所以,孔子在这里以耕牛所产的小牛作比拟,意思是说,虽然是够不上做牺牲的牛所产的小牛,只要长了一身漂亮而高贵的红毛,一对周正的角,那还不是可以做牺牲.同样的道理,冉雍虽然出身低贱,但只要他有做官的才能,为什么不可以做官呢?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