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2:10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5 19:30
湿度影响温度,温度可以改变湿度。
湿度高了温度低,温度高了湿度低。
湿度即空气中的含水量。
温度: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
湿度:
湿度,表示大气 干燥程度的 物理量。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 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 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在此意义下,常用 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 混合比、 饱和差以及 *等物理量来表示;若表示在湿蒸汽中 水蒸气的重量占蒸汽总重量(体积)的百分比,则称之为蒸汽的湿度。人体感觉舒适的湿度是:相对湿度低于70%。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5 20:48
湿度影响温度,温度可以改变湿度。湿度高了温度低,温度高了湿度低。湿度即空气中的含水量。
例如,在10℃、100%RH时,在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9.4克的水份;若该空气被加热到20℃并且仍然保特9.4克的含水量,其相对湿度将下降到50%RH,这是因为在20℃、100%RH时,空气中应该含有17.31克水份。
因此,将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冷却(降温),则空气相对湿度将随之提高,直至达到饱和状态(100%RH),若进一步冷却空气将会有冷凝水从空气中析出;反之,温度升高则相对湿度下降。
当空气湿度低于40%RH的时候:
细菌和病毒轻易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而人体呼吸道黏膜轻易脱水、弹性降低,黏液分泌减少,黏膜上的纤毛运动减缓,灰尘、细菌等轻易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呼吸道,引发气管炎和哮喘。
人体表皮细胞也轻易脱水,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皮肤粗糙、起皱甚至皲裂,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不适等也会随之而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5 22:22
空气的温度高低,决定了空气中能够含有水分的最大程度,湿度和温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和当地的气压有一定的关系。
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空气的干湿程度叫做“湿度”。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等物理量来表示;若表示在湿蒸汽中水蒸气的重量占蒸汽总重量(体积)的百分比,则称之为蒸汽的湿度。人体感觉舒适的湿度是:相对湿度低于70%。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00:14
*温度是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形象地说,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温度。*温度本是个温度值,可为什么用它来表示湿度呢?这是因为,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温度相同;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温度。所以*与气温的差值可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距离饱和的程度。在100%的相对湿度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就是*温度。*温度越小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结露的可能性就越小,也就意味着空气越干燥,*不受温度影响,但受压力影响。
湿球温度的定义是在定压绝热的情况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02:22
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温度越低,湿度越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04:46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月光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7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07:28
温度越高湿度就会减少,湿度会随温度上升而蒸发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6 10:42
表示空气中干湿程度的物理量称为湿度。湿度的大小常用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温度等表示。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是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湿度(最大可能水汽含量)的百分比值。它只是一个相对数字,并不表示空气中湿度的绝对大小。
在一定的气温条件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只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如果水汽量达到了空气能够容纳水汽的限度,这时的空气就达到了饱和状态,相对湿度为100%。在饱和状态下,水份不再蒸发。高热的夏季遇到这种天气,人体分泌的汗水难以蒸发,感到闷热难以忍受。反之,秋天有时也会遇到高温这只“秋老虎”,但由于湿度明显降低,人们浑身淌汗却很少会有“闷”的感觉。如果冬天遇到低温高湿天气,人们又会感到阴湿寒冷。空气中湿度太小,同样会使人感到不舒服。南方人初到北方,沿海人咋去大西北,常会感到唇干口燥,甚至鼻出血。当然,这是属于人的适应性问题了。
一般而言,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最小值出现在下午2时左右。当然,当某地的天气发生突变时,湿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就会被破坏。如高温低湿的午后,突然乌云翻滚,湿空气汹涌而至,当地的湿度就会迅速猛升。
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比较复杂,通常是多雨的季节湿度高,晴朗的天气湿度低,但各地的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和雨季情况差异很大,难以概括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事实上,空气中的水汽一部分来自其下垫面上江河湖泊和潮湿土壤的蒸发,另一部分(在许多情况下是主要的一部分)则来自热带地区特别是热带洋面。我国地处亚欧*东南部,因此,偏南或西南气流一般携带有暖湿空气,而西北气流是干冷空气的同义语。由春至夏,高温高湿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北挺进,我国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由秋至冬,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空气步步南侵, 我国又自北向南先后经历低温低湿的少雨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