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低俗的东西都要用黄色词语表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7:48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9:18

  这可能与*的敏感程度有关。

  *象征意义
  *在古罗马时期也被当作高贵的颜色。普通人不准使用。
  在东南亚各国佛教中,*显示超凡脱俗等教义。神与佛头上的光圈代表着神圣。
  美国日本把*做为思念和期待的象征。
  在*教中,由于*是犹大衣服的色,故在欧美国家被视为庸俗低劣的最下等色。
  流传到我国也是,*刊物,*事业中*指代*。这可能与*的敏感程度有关。
  中国封建朝代里,从宋朝以后,明*是皇帝专用的颜色。
  英语中*和妒忌、懦怯和败坏有关联。美俚称呼胆小鬼做yellow belly;恣意煽情的传媒为yellow journalism。
  国际*团体中,*代表自由主义者。
  *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象征,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主色调。直至现在,它和红色都是中国的主色调。
  黄页起源于英国的 Yellow Page,指电话簿,载有商业机构的电话,分门别类。
  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是土的象征。
  *是黄金的颜色,因此也有财富的含义。
  在,*是代表新党的颜色,以及中华职棒联盟兄弟象队的颜色。
  *极易映入眼帘,通常用在小商品包装,职业服装上,养路工用的马甲上,有表示紧急和安全的意思。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3026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9:19

中国古代*是高贵的颜色,后来变作贬义是受本文影响。十九世纪末英国的低俗小说往往用*封皮,后来*就有了*之义。

我们今天经常用“*”来指称带有明显*意味的的东西,对此大家已经约定俗成。

一样事物只要被冠以“*”二字,往往就是“扫”和“打”的对象。而在中国古代,*却是极其高贵的色彩,是皇家御用的,平民百姓还不准用呢。这中间的变化转换,主要是受了西方的影响。

14年,英国创刊了一家杂志,名字就叫《黄杂志》,一批有世纪末文艺倾向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画家等,围绕该杂志形成一个被称为“颓废派”的文艺集团。他们的作品,有时带有一点*意味,但不能算淫秽。

然而第二年4月3日,当时极负盛名的英国剧作家王尔德(O.Wilde),因*的罪名遭到逮捕。而逮捕他时的一个小插曲,使得《黄杂志》名声大受损害。当时报纸上说,王尔德在被捕时胁下还夹了一本《黄杂志》,于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杂志和王尔德同样是不名誉的,第二天就有人到《黄杂志》的出版商门前示威,用石头将橱窗玻璃砸得粉碎。

其实王尔德被捕那天,胁下夹的书是法国作家比尔·路易的小说《爱神》,碰巧这本小说和当时法国的许多廉价小说一样,也是黄封面的。这种小说称为“yellowback”,也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黄杂志》也好,“yellowback”也好,都使得“*”与性、*、恶俗等等概念发生了联系。但就在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报业,则另有一番“*”景象。

当时纽约的《世界报》和《日报》,为了发行量而展开疯狂竞争。先是J.普利策买下了《世界报》,用绘声绘色、耸人听闻的报道和对**的攻击,赢得了全美报纸的最大发行量。15年矿业巨头之子W.R.赫斯特买下了《世界报》的对手《日报》,他所采用的手段更是变本加厉,甚至把专为《星期日世界报》画极受读者欢迎的连环漫画《*小子》的画家也挖了过来。当时两报广泛采用通栏大字标题、彩色连环画、大量图片等等手法,竭力迎合读者。这段时期被称为“*新闻”时期。

这就是西方的“*”——*也好,媚俗也好,都被认为是低级的东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9:19

很久以前,*是一种很普通的颜色,与其他颜色相比,没什么不同.自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就成为皇家专用颜色,即高贵的象征.到了近代,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叫<<黄衫少年>>,其中讲的就是性的问题,于是后来我们就称*为*,变成低俗的象征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9:20

14年,西方大不列颠的岛国上创刊了一本杂志名为《黄杂志》,于是一批具有文艺才能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画家,围绕着这本杂志形成了一个被称之为“颓废派”的文艺集团。他们的作品便带有一点*的味道,当然这还不足以让*成为*的代名词。谁知使事情进一步演变的是第二年的4月3日,当时极负盛名的英国剧作家王尔德,也就是O.Wilde,因*的罪名遭到逮捕。而逮捕他时的一个小插曲,使得《黄杂志》名声大跌。当时报纸上说,王尔德在被捕时腋下还夹了一本《黄杂志》,于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杂志和王尔德同样的低俗。第二天就有人到《黄杂志》的出版商门前示威,用石头将橱窗玻璃砸得粉碎。
其实王尔德被捕那天,他的腋下夹的书是法国作家比尔·路易的小说《爱神》,碰巧这本小说和当时法国的许多廉价小说一样,也是黄封面的。这种小说称为“yellowbook”,也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黄杂志》也好,“yellowbook”也好,都使得“*”与性、*、恶俗等等概念发生了联系。但就在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报业,则更是一番“*”泛滥的景象。

当时纽约的《世界报》和《日报》,为了发行量而展开疯狂竞争。先是J.普利策买下了《世界报》,用绘声绘色、耸人听闻的报道和对**的攻击,赢得了全美报纸的最大发行量。15年矿业巨头之子W.R.赫斯特买下了《世界报》的对手《日报》,他所采用的手段更是变本加厉,甚至把专为《星期日世界报》画极受读者欢迎的连环漫画《*小子》的画家也挖了过来。当时两报广泛采用通栏大字标题、彩色连环画、大量图片等等手法,竭力迎合读者。这段时期被称为“*新闻”时期。

于是,西方的“*”,不论是*也好,还是低俗也好,都被普遍认为不堪入目的东西。一百多年来,就是这一系列的必然和偶然的因素,让*产生了*含义。使得*逐渐地从皇室御用的高贵演变成*代名词的低俗。

而到了今天。人们已经习惯用“*”来指称带有明显*意味的东西。如果一样事情或者事物只要被冠以“*”二字,往往就是必然被“扫”和被“打”的对象。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