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53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02
回答黄芪的功效是健脾补气,益卫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治疗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脏器下垂等情况,如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自汗,痈疽久溃不敛,血虚痿黄都可以服用黄芪。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提问黄芪与哪些中药搭配饮水喝比较好?
回答黄芪跟什么泡水喝,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如果气虚明显,黄芪配人参泡水喝,可增强补中益气的功效;如果气血不足,黄芪配当归泡水喝,名当归补血汤,可益气补血;如果血虚明显还可以再加桂圆肉、枸杞子等加强补血养血的功效;如果糖尿病人气阴两虚,口干口渴,可以黄芪配麦冬或者石斛泡水喝,补气润燥,养阴生津;如果肺气不足,怕风自汗、易感冒可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泡水喝,名玉屏风散,可补气固表祛风止汗。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搭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02
黄芪性甘温,偏于温补,归于脾肺二经,补脾益气之中向上可以升举阳气,向外外达肌表可以固护胃阳,固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作用。
同时借补气之力还可以生血,鼓舞正气,可以托毒生肌,温运阳气,可以利水消肿。故脾肺气虚不足、自汗、盗汗、疮疡内陷、小便不利、皮肤水肿、血虚精亏等症,用黄芪都有很好的疗效。
黄芪一般的用量是10-30克,最多可以用到30-60克,分为生用和炙用。生用偏于走表,所以固表止汗、利水消肿、脱毒生肌,多生用。炙用黄芪偏于妯娌,所以补气升阳,多用炙用黄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03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1、益气固表:黄芪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可用于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
2、利水消肿: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又能利尿消肿治标,为缓解气虚水肿之要药,可治脾虚水湿失运,浮肿尿少。
3、托毒排脓:黄芪以其补气养血之功,使正气旺盛,具有托毒排脓、生肌敛疮的功效,可以用于疮疡、痈疽难溃等症。
家里烧骨头汤时可以放5,6片进去。
有六种人不能吃黄芪?
1、阴虚人群:黄芪具有温热特性,阴虚人群食用黄芪会进一步耗伤体内阴液,助长体内热邪,所以阴虚的人群要少吃黄芪或者不吃黄芪,对身体无益。
2、湿热人群:夏季很多人容易出现口苦、口干,多汗等现象,舌苔黄厚腻,这一类人群体内有湿热之邪,使用黄芪会助长体内湿热之邪,使症状加重。
3、感冒人群:感冒的人不建议要吃黄芪,因为黄芪容易加重患者的症状并导致感冒难以痊愈。
4、怀孕的女性:孕期体质比较特殊,一般都会营养过剩,而黄芪是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所以孕妇尽量不要吃黄芪。
5、热毒炽盛人群:热毒炽盛患者容易出现咽干,咽痛,口舌生疮、口苦等症状,黄芪有温补的功效,对于这一部分人群容易助长体内热毒之邪,加重症状,因此这类人群不宜食用。
6、月经期的女性:黄芪具有补气的功效,气能行血,容易导致月经期出现经血过多等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03
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可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病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04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黄芩主要用于清肺热、清上焦热,包括嗓子疼、咳嗽、黄痰等疾病;黄芩的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多用于治疗由湿热引发的发烧、痤疮等疾病;对于血热、肺热所造成的血热妄行,包括鼻出血、牙齿出血、咳血、吐血等,均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止血作用;此外,对于先兆流产、早期妊娠出血具有清热、止血、安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