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拉沁夫的人物经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1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7:33

现代蒙古族作家。辽宁省吐默特旗人,即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生于太平乡。幼时家境贫困,只读了几年书。1945年参加八路军,受到部队生活的锻炼;他还参加过内蒙古初期急风暴雨般的阶级斗争,担任过基层领导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深厚的生活积累,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1951年,发表*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受到文艺界的重视。1952年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得到许多著名作家的指导,开阔了艺术视野,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9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处*,《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主编。
玛拉沁夫主要从事小说创作。1956年长篇小说《在茫茫的草原上》(后更名为《茫茫的草原》)上部出版,这部小说反映了内蒙古察哈尔草原人民在中国*党领导下,在内蒙古自治运动和战争初期所进行的尖锐复杂的斗争,以及同民族上层分子建立民族统一战缐,终於获得的斗争生活。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生活道路和个性的人物。犟烈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抒情笔调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是后第一部反映蒙古族人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文艺评奖文学一等奖。此外,先后出版的还有短篇小说集《春的喜歌》(1954)和《花的草原》(1962)、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1980)、《玛拉沁夫小说散文选》(1982)等。
玛拉沁夫也从事散文与电影文学创作,散文集有《远方集》,电影文学作品有《草原晨曲》、《沙漠的春天》和《祖国啊,母亲》。
玛拉沁夫的创作,著力描写的是草原生活,以及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其作品始终没有离开歌颂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这一主题。茅盾在《〈花的草原〉序》中曾说,“玛拉沁夫的作品,好处就在它们都是从生活出发”,他的作品“民族情调和地方色彩是浓郁而鲜艳的”,“写草原风光,笔墨轻灵而明丽”。玛拉沁夫的有些作品已被译成英、俄、日、法、世界语等文字。
1930年8月8日出生于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太平镇〕。
1945年参加*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党。
从1946年起从事文学创作。
1950年任《内蒙古文艺》编辑。
1952年为*文学研究所研究生21岁时以《草原上的人们》轰动文坛,发表在《人民文学》上,1952年改为电影《草原上的人们》,获文化部故事片奖.内蒙古文艺评奖文学一等奖;23岁出版短窟小说集《香的百歌》,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寒先翻作盲原题小说,成为该流派创始人之一《敖包相会》这盲脍炙人口的歌曲优美的歌词就出自玛拉沁夫之手。
玛拉沁夫
1952年到著名文学家丁玲身边读研究生,1954年返回内蒙古,任职于察哈尔盟太旗吟锡明不渡加委常委兼宣传部。
1956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常务副*,兼任《草原》〔汉文文学月刊〕和《花的原野》〔蒙古文文学月刊〕主编后任内蒙古文联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副*等职。
1980年调北京下作,先后任《民族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处*,中国作协士席团委员,党组副*。*处常务*,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作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