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0:0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20:15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年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黄帝内经》中给出了四季的养生原则。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
冬季养生要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养生要领: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注意顾护阳气,着眼于一个“藏”字。
心理调节:应做到精神安静,控制自己的情志活动,才能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这样便可做到“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也利于预防春温之病。
运动原则: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锻炼。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霾中锻炼。锻炼前做好准备活动,锻炼前后注意衣物的适当增减,不要穿湿衣服,预防感冒。
饮食原则:冬季饮食应当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此时脾胃机能每多旺盛,是营养物质积蓄的最佳时机,正合冬藏之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20:16
《黄帝内经》认为,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人体应随四时阴阳变化,四季饮食养生也如此,这也是《黄帝内经》顺时养生的精髓。
秋季饮食以养肺为主。
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就是“燥”,中医认为,秋季主燥,若燥邪致病人体极易出现口干、鼻干、咽干、干咳、皮肤干燥等症,而这些都与肺气受损有关。因此,秋冬饮食养生要以“养肺”为原则。女性若不注意养肺则易出现面色苍白。中医认为,人的肤色与脏腑密切相关。其中,肺色白,女性面色苍白多因肺气虚而引起。饮食上要多酸、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酸味收敛补肺,而辛味发散泻肺。女性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豆芽、胡萝卜、菠菜、菜花、莴笋、芹菜、梨子、柠檬、苹果、橄榄、葡萄、枇杷、石榴、山楂、甘蔗、梅子。中医认为,女性属阴,女主血,若工作或生活压力过大,则易出现阴阳失衡,再加上秋季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使女性出现闭经、月经紊乱、月经量少、产后虚弱、产后奶水不足,甚至会加重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更说明秋季饮食当以养肺为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20:16
“秋冬养阴”一说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且与“春夏养阳”并提。该篇提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段话提出了两个养生要点:一是“四时阴阳”乃万物生存的根本,只能顺之不可逆之。二是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其目的也是顺从“四时阴阳”这个万物之“根”。
显然,《黄帝内经》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并没有违背顺时养生之道。
按常理,春温夏暑易伤阴,春夏理应“养阴”。秋凉冬寒易伤阳,秋冬理应“养阳”。为何《黄帝内经》反而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呢?
中医认为,春夏行阳令,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冬行“阴令”,秋为“太阴”,冬为“少阴”。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春夏之所以要“养阳”,是因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能为患,稍不留意便会感冒,故不宜过早减衣,应注意御寒保暖,以养人体之阳,“使少阳之气生”。
夏日炎炎,阴气内伏,暑毒外蒸,人体外热内冷。人们喜纳凉、吹空调、喝冷饮,殊不知纵意当风,任性食冷,均伤人体之阳,易患暴泄风寒之疾。故夏日既要处阴凉以避暑,又要避免被湿露冷气所伤,更不宜过多食冷。唯有如此,才能使“太阳之气长”。
同理,秋天燥邪为患,易伤阴,宜服用滋阴之品及搽护肤品以防燥邪,“使太阴之气收”。冬天寒冷,人体外冷内热,但人们喜食辛辣,或饮酒以御寒,而辛辣食物易生内热,喝酒太多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
正因人们在春夏只知“养阴”不知“养阳”,在秋冬只知“养阳”不知“养阴”,《黄帝内经》才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这种养生理念,是提醒人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四时养生,春夏固然要“养阴”,但不可忘了“养阳”。秋冬固然要“养阳”,但不可忘了“养阴”。这正是《黄帝内经》在养生保健方面的高明之处。
这种养生理念,在民间早已深入人心,并体现在很多民谚和习俗中。如“春不减衣”“秋不加帽”“冬吃萝卜夏吃姜”等。春天不减衣,就是“养阳”;秋天不加帽,正是“养阴”。萝卜清凉通气,冬天吃了可解体内之热。姜性温辛,夏天吃了可补养体内耗损的阳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20:17
《黄帝内经》认为人应当“与天地如一,得以之情,以知死生”。人体生命是天地阴阳之气相感应的产物,是自然界物质有规律变化的结果。因此,人类养生保健必须顺应天地阴阳,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一年之中,气候呈现春温、夏热、秋凉、冬藏的规律性变化,在这一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界万物都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性变化。所以,人类必须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顺四时而适寒暑”,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四时养生最基本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属阳,自然界万物正处于生、长阶段,故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阳,以顺应自然界生长之势,如果逆之则有碍于少阳(春)之生、太阳(夏)之长;秋冬季节属于阴,自然界万物处于收、藏阶段,故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阴,以顺应自然界万物收藏之势,如果逆之则有碍于少阴(秋)之收、太阴(冬)之藏。
从人体自身阴阳变化规律来看,春夏之时阳气升,人体阳气也随之盛于表而虚于里,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充养体内阳气,培扶其根本,使之充沛而有力卫于外;秋冬之时万物敛藏,人体阴气也随之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调养阴精,使阴精充盛而濡养五脏之内。
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即春天来临时,初春阴寒尚未尽,不可骤减衣服,以防感受风寒之气伤人身之阳,谓之“春捂”;秋天来临时,晚秋天气虽凉未寒,不宜过快增添衣服,使身体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抗寒能力,谓之“秋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20:17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大致的总原则吧,其中春秋由于介于寒热之间,要特别注意“春捂秋露”,这样才能对人们的健康长寿有好处。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如有不懂可以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