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1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21:18
诸葛茅庐位于襄阳隆中风景区,隆中山畔三顾堂后坡上,呈六角形,双层飞檐,碧柱红瓦,亭中一块大石碑上刻有“草芦”两个大字,字体苍劲端庄,是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原址上立,清初赵宏恩重建。
此处本为诸葛亮隐居时住宅的读书室,明襄简王朱见淑迷信风水,意将此古迹霸占为自己的陵墓。李自成后,把陵墓建筑捣毁,但土坟仍在。后人在墓边修了这个草芦亭,表达对前贤孔明的景仰与怀念。
三顾茅庐的故事千古流传。现诸葛亮的草庐不是茅草屋,而是一座木制结构的小亭子。据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诸葛亮历来都很受尊崇,诸葛亮草庐历朝都有人专门看护、维修。
扩展资料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顾茅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21:18
一见于南阳诸葛躬耕处卧龙岗有郭沫若手书的诸葛草庐,另见于古襄樊隆中山寓居地之草庐,襄阳,南阳说由来已久,两地风物为争论焦点。现在襄王陵已被襄樊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隆中风景区管理处立碑标记。陵墓上面及四周古木参天,与隆中其它景点相望远近,是人们游览隆中的又一去处。
1.历史记载:
在诸葛草庐故址,今草庐亭旁边有一个占地约100平米,高约10米的土堆,上面圈砖圈石隐约可见,这就是明弘治二年(公元14年)襄简王朱见淑为自己修造的陵墓。
《襄阳县志》第一卷陵墓条记载:明襄简王朱见淑墓在城西隆中山。
明朝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敕赐忠武侯庙额檄文碑》载:“襄简王先年慕隆中佳秀,择为莹地,……将诸葛亮庙迁移山之左臂”。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郑杰《重修诸葛武侯祠记》云:“草庐故址,封为藩陵”。
朱见淑弘治二年袭封襄简王,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死,说明他在袭封襄王后,即14年就开始破坏草庐为自己修陵墓。上面的材料距朱见淑死少则十几年,多则二、三十年,朱见淑夺草庐旧基建造陵墓是没有什么怀疑的。
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赵宏恩《重修武侯祠碑记》云:“询其所由,盖缘明时襄藩以形家之言夺草庐之址,营窀穸之域,自闯逆发掘,至今荒废*反正者”。由此可知,襄王陵曾被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发掘过,陵墓的地面建筑也应毁于是时,对此,《襄阳府志》也有记载。
2.环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21:19
历史文献表明,诸葛亮读书躬耕于东汉末年荆州南阳郡襄阳县,所以说诸葛亮在南阳没错,但更具体的说是在襄阳,因为汉朝人和我们现在人一样喜欢说自己是哪个郡的人,哪个市的人,所以襄阳地方小就被忽略了。实际上,南阳郡治所在宛县,即今南阳宛城区,而诸葛亮是从未去过宛县的,他兄弟二人随叔父诸葛玄到襄阳求学,襄阳当时名人荟萃,诸葛亮的众多好友都是襄阳人,没一个是宛县的,他的老婆家也是在襄阳附近。查阅资料又可知,南阳卧龙岗内与诸葛亮相关的遗迹是隋朝才开始兴建的,其实在襄阳古隆中边上也有个卧龙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1 21:19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北向南阳卧龙岗。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卧龙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玄德谢之,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岗,果然清景异常。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玄德惆怅不已。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玄德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 山僻小路而来。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玄德曰:“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侧。州平曰:“将军何故欲见孔明?”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玄德曰:“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州平曰:“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故妄言之。”玄德曰:“蒙先生见教。但不知孔明往何处去了?”州平曰:“吾亦欲访之,正不知其何往。”玄德曰:“请先生同至敝县,若何?”州平曰:“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言讫,长揖而去。玄德与关、张上马而行。张飞曰:“孔明又访不着,却遇此腐儒,闲谈许久!”玄德曰:“此亦隐者之言也。”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 教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玄德立马听之。其歌曰:“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者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歇罢,又有一人击桌而歌。其歌曰:“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