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福建公务员申论热点:七百亿斤粮食去哪儿了
2024-08-17
来源:哗拓教育
白丢、收丢、磨丢:七百亿斤粮食就这样没了
【背景链接】
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粮食产后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达700亿斤以上,远远超过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记者在产粮大省黑龙江采访发现,由于农户储粮缺少技术指导、设施简陋、粮食装卸运输抛洒遗漏、过度或粗放式加工,粮食损失十分惊人。
【深度分析】
露天存储“白丢”粮食
朱云是黑龙江省桦南县梨丰乡繁荣村农民,2014年种了30多垧地,其中15垧玉米,收回的玉米都堆放在田地里。
“种的玉米太多了,家里根本放不下,只能在田里找一块地压实、平整,充作临时储存场所。”朱云无奈地说,“只能这样露天放着,没有护栏,散养的牛羊经常过来啃。但也没有办法,又没地方放,村里农户也都这么做。”
在黑龙江省部分产粮区了解到,当地农民很少有专门的仓储设施,玉米收割后就往自家院子里一放,俗称“地趴粮”。有的农民还在地上铺一层塑料布再放粮食。一旦遇到雨季,玉米就会发霉。
“以前家里土地少,也就十多亩地,那时候粮食都存在自家院子里,牲畜损耗的少一些。”勃利县勃利镇星华村农民齐云鹏说,现在土地流转多,种地面积也扩大了,最近几年都种了五六十亩玉米,院子里根本存不下。齐云鹏和几户农民一起在野外田地里选一块,用机车压平整,作为储粮的地方用。
“由于储粮在野外,每年因为老鼠吃损耗的粮食就不少。”齐云鹏说,有的农户在储粮地里装上逮老鼠的“电猫”,一晚上就能打死20多只老鼠。
“农村缺少晾晒场,也没有资金投入建设,只能在水泥路、健身场晾晒粮食。2014年,1万斤粮食中大约有500斤因受潮而损失。”桦川县世平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平说。
每季粮食收获后,大部分粮食需要经过农户的短期储存再销售。据粮食部门测算,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指导服务等,损失比例在8%左右,我国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的粮食损失在400亿斤以上。
为了减少农民储粮过程中的损失,国家粮食局等部门近年推出了科学储粮仓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储粮难题。哈尔滨市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哈尔滨市共完成科学储粮仓4.8万套,农户存粮损失由8%降至2%。但目前还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小粮仓最大只有8吨,对种粮大户作用有限;二是小粮仓需要农户出资40%,农民积极性不高。当地干部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让这一利国利民的项目取得实效。
机械收割“收丢”粮食
不仅在存储环节,早在收割过程中就出现了粮食损耗。黑龙江省一些农民介绍,以前农民收玉米时都是先把玉米秸秆割倒,二三十根放在一堆,然后再把玉米棒逐一掰下来,拉运到家里后再脱粒。这期间工作大部分是人工进行,干活比较仔细,收的过程中很少有损失。
但近年玉米机械化收割程度大幅提高,收玉米棒的过程经常出现损耗。桦川、青冈等县一些农民说,有时候玉米水分少,玉米粒比较干、脆,收割玉米棒时就容易掉下玉米粒子。赶上玉米倒伏,还会落下一些玉米棒子,每年这样的损失都不少。
水稻也面临收割过程的损耗问题。海伦市伦河镇西伦村村民甄士玖是当地的水稻种植大户,他告诉记者,在机械收割水稻过程中,有些稻粒就顺着稻草被抛洒出去,损耗很大。李世平说,国产收割机损失率能达到3%,亟须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些农民告诉记者,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粮食,没有完全收回来十分心疼,但为了一点玉米棒子或者稻粒再一点点找,还得搭上一天工夫,有这一天时间去打工,挣的钱也赶上损失的玉米了。
黑龙江省农科院高级农艺师唐立新认为,相对于国外先进农机具,国产农机具在精密性、耐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与此同时,许多农村分散经营、一户多块地的生产方式也阻碍了一些农机具发挥正常效能,应在进一步提高国产农机具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快推进农村规模化经营,实现粮食生产节本、节约、增效。
过度加工“磨丢”粮食
一些地方粮食干部说,当前粮食加工行业存在过精、过细问题,使粮食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损耗。比如水稻,以前加工大米都不抛光,现在为了迎合市场对感官度、色泽度的追求经常抛光,而且还有二次抛光,属于过度加工。
在粮食收割到餐桌前的加工环节,损耗量很惊人。根据粮食部门的数据,通常三级米的出米率会比二级米减少2%~4%,过度加工的特制精米出米率比三级米又减少约15%。我国稻谷年产量约2亿吨,可产三级米约1.4亿吨。如果都加工成特制精米,将减少约2000万吨,相当于1亿人一年的口粮。加工程度越深,产业链条越长,原料损失及能源消耗量越多。
不仅如此,大米过度抛光还导致营养损耗。北大荒米业集团御绿制米有限公司支部书记李桂英说,磨米的精度提高了,但大米粒上非常有营养的胚被磨掉了,营养价值会降低。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属于粮食过度加工的问题。抛光一次,就会把大米表面打磨下去一层,出米率会降低,还会增加加工成本。
小麦也存在过度加工的问题。一些基层干部举例,原来很多小麦都是三级粉,现在很多小麦都有了特级粉,面粉过度提炼后出粉率也降低了。虽然精细加工后剩下的物质也能加工利用,但直接吃到嘴里的口粮少了。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有关人士说,“色香味”这些最普通的感官指标,长期以来影响着我国消费者选择,导致存在众多消费误区。例如,精制粉加工造成大量营养素损失,标准粉中维生素B含量相当于精制粉的2倍。
粮食加工环节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精、细、白,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每年造成粮食损失超150亿斤。
李桂英认为,食用大米应该以营养为上,这方面须加大社会认知度的宣传,引导人们更加科学地选择大米,特别是多食用一些有营养的糙米,同时也会减少粮食浪费。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更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