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过度医疗是一场灾难

过度医疗是一场灾难

2024-12-14 来源:哗拓教育

对于疾病,最难把握的是度的问题,专业医师和病人几乎都无法明确病人的疾病属于怎样的一个程度,又需要用怎样的“度”来治疗。

    整体自然医学和对抗性医学最大的区别也在于此。对抗性医学如同一场战争,战争的毁灭性伤害对于人体是一场灾难,这个灾难往往大于疾病本身。整体自然医学的优势在于,采用无伤害的身体支持系统,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得身体自身来把握修复的进度。

    你听说过糖尿病,但是你没有听说过1级糖尿病、2级糖尿病、3级糖尿病、直到致命的12级糖尿病。病人要么检查出“指标正常”,要么检查出一个必须终身服药的疾病,例如“糖尿病”。从没有病,到终身服药,这中间,居然没有一个过度过程!医师指导病人也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直接从健康的判定,到终身服药的判定,并实施治疗。病人的疾病,无法被分成一个由轻到重的等级,于是,不论那一个等级的病人,采取同样同样程度的“对抗性”治疗措施。

    如果未来我们可以给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痛风、甲亢、甲减、癌症、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重新定义,将疾病分为一个由轻到种的级别,分为12级!那么,体检就有了真正的价值,检查出来后的身体水平,被清晰地标记为由1到12的不同等级的警报,分别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来标记,就可以以不同级的身体状态,进行对应的身体照顾措施。这是医疗发展到今天,必须进入的新阶段,必须进入的细分的科学。不能够简单地把人体分为健康、亚健康、疾病,三个粗糙的类别,而是通过生理功能、身体修复能力、体能、免疫水平、激素水平、肌肉弹性、食物消耗吸收利用率的检查,来明确人体的处境,给予1至12不同级别的解决方案。

    要么没病,要么就要服药,甚至终身服药,这显然是不符合基本逻辑的!更不符合科学道理。

  健康--慢性疾病12级--急性发展阶段危及生命。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将疾病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这三个阶段,这是一种进步,但是还远远不够。必须进行更加细致精确的区分,这才是医学的未来。

  在充分阐述这个观点的时候,可能我们需要让大众彻底明白慢性疾病与急性病之间,本质上的差别。对抗性医学源自于战争年代,在战争中,病人基本属于意外伤害急需抢救的范畴,现代西医(对抗性医学为主)在战争中发挥了抢救的功能,快速控制身体症状,大大节约了病人躺在病床上的时间,缓解了战争期间医院条件不足以修养的窘况。使得西医的特点得以发挥。

  战争时期医院考虑的不是病人恢复健康,而是尽快控制症状反应,缓解医疗资源的压力。许多病人因为中弹而被截肢,这些病人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调养,大多数可以保住手脚。但是战争时期,外科手术显得非常厉害,截肢可以让病人消除痛楚,要到很久以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外科手术的作用,不仅是控制症状,更是令身体迅速残缺,却终身无法康复。这种治疗,本质上是扩大了伤害范围,加剧了病情发展,导致终身无法恢复健康,并非是最佳治疗方案,可以说,完全是万不得已。

      然而战后,这种快餐似的治疗手段,连通快餐一起传遍了世界,占据了主导地位。实际上,战后的人们,所患的疾病,大多数都不是急性病,并不会马上夺取人们的生命,大多数都有数年的时间来进行矫正,并不需要急于进行过度医疗行为。

      适用于战争所需要的思想和技术,并不适用于建设。就像1949年10月,中国结束了战争,这个经历了百年创伤的国家,“各项指标都不正常”,不能靠急于调整某个农业生产指标或者大炼一下钢铁来改变。改革需要时间,需要各个系统的共同的建设与逐步地完善。

比如:能源、交通、金融、工业、科技、教育、商业等等,需要一同发  展。人体也一样。当一个慢性疾病经由多年的累积而形成的时候,所需要的,不是急性病的控制方法和思想,不是药物和手术,而是一个完整而持续的整体自然医疗计划。这些计划包括改善呼吸、饮食、心情、运动、放松、营养补充以及按摩、针灸、药草等等,多种有利的方式的组合,扶助身体的建设。

适当地借助医疗技术的力量,以帮助身体能够获得时间来进行调整,从而让身体赢得时机来获取更多的帮助,在某些时候,是有意义的,我们并不排斥。我反对的是,扩大了医疗的作用,而忽略了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而慢性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重点取决于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对环境因素的主动调适。也就是掌握在患者自己手中。所以,病人如果愿意学习整体的、自然的、医疗观念,建立新的生活、饮食、呼吸、运动等习惯,病人就可以有能力自愈。

医患之间的矛盾,其实主要集中在慢性病的处理上。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其实也在于这一点。一旦把医院分拆。医院在急救方面继续发挥其作用,可以使医疗水平更进步,更有效。另一方面,国家因此产生了新的行业,将由具有整体医疗养生观念的机构来制定系统的调理综合计划。国家可以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经济又有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人们的健康,才有了真正的保障。

人体的损耗,需要的是修补。这个时候,医药的作用是极小的。修补需要的是时间和材料,而这些材料,就来自于人体所摄取的食物。

几乎没有人反对“食物是最好的药物”,这个从中国到印度,到希腊医学系统都达成的共识。奇怪的是,却又似乎很少有人愿意相信,靠食物就可以战胜疾病。很少有人真正去实施运用食物来战胜疾病的计划。人们有一句口头禅:医生都治不好,你怎么可能吃食物就治好。这句话听起来可是很厉害的。可惜这本身就不合逻辑。医生只是在健康领域的一个职业之一,还有很多公认的对健康很重要的方式,比如:运动管理、按摩、行走、呼吸。医生都治不好。只代表这条路不通。并不是代表没有路。

可惜人们习惯了这条狭窄的专业医疗之路,却不知道,迈向健康,有着广阔的,宽广的各种道路。需要的,是人们原意站起来,主动去寻找,而不是绝望地在那里等待,等待神医的出现,等待神药的发明!

一个关键的思想是,“损耗”需要的不是治疗手段,而是修复过程,或者叫作计划。任何妄图把损耗治好的人,最终都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对症下药”这句话,在这个问题上,显得错误百出,因为慢性疾病“损耗”的症状复杂多样,层出不穷,而且相互交错。如果“对症下药”,就要下各种各样的药了,因为症状实在太多,等于,每个医院设置的科室都可能得参观一遍(实际情况也接近这个样子)。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药,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就会导致各种各样新的不同的疾病---这些新的病来自于药物所引起。

“副作用”这个词用了个“副”这个字,在中文里,副就是不太要紧的意思。人们真的天真地接受了副作用的发生,因为他们以为不要紧。天啦,这是多大的一个误区呢,副作用,就是代表另外一个可怕的疾病的发生,代表另外一种严重的健康损害,你怎么可以认为这样的问题是小问题呢?

在慢性疾病的问题上(损耗性疾病),实际上症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它是身体和我们交流的语言。这和急性病的症状控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们习惯上把症状当成了敌人,与身体进行对抗,反而会增加身体的负担,扰乱了身体自愈修复的程序。所以,我需要呼吁和强调,现代医学,要把急性疾病和损耗(慢性疾病)更严格的区分。实际上,它们的性质,是全然不同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