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夜莺》之歌

《夜莺》之歌

2024-12-14 来源:哗拓教育
图片来自百度

文/孤独之海的方向盘

《夜莺》这本书在二战的背景下娓娓道来,充斥着浓厚的战争氛围,从伊莎贝尔和薇安妮两个视角同时展开,相互映衬,表现了两个法国女人在对抗纳粹的过程中的英勇表现,其精神可歌可泣,巾帼不让须眉。

这本书就好像一部史诗巨著,将二战中法国人民的悲欢离合描写的淋漓尽致,仿佛一部法国战争的苦难史,将法国人民的疾苦刻画的深入人心。既有儿女情长,又有大义凌然;既有家仇国恨,又有英雄儿女;文章涉及多个方面,任意挑出来一点都可圈可点,仿佛一个大宝藏,等着你去挖掘。

我们在爱情中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却在战争中发现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今的年轻人渴望对所有人都无所不知,认为光是动动嘴就能够解决问题。我来自一个更加朴实无华的年代。我们理解遗忘的价值和革新的诱惑。

战争对我们来说好像有点遥远,但战争那幅悲壮的场面我们大概还能够描述,当然肯定不是抗日神剧里的景象,完全是一部血泪史。战争中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吃穿住行都受到很大地限制,经济凋零,社会动荡,人民的温饱都成了大问题,这样想想,国家尽量避免战争发生的策略,实在是为人民着想。

战争中,薇安妮一家靠着每天的配给卡去领食物,每天都要排好几个小时的队,才能领到勉强够一家人生活的食物,而且去晚了就没有了,到后期,更是连一家人的生活都无法维持了,民以食为天,这样的生活该怎么继续。

小时候老听胡子花白的老人说,战争时期,没有什么吃的,人们连树皮都煮煮吃了,杨靖宇死后,解剖了,发现他肚子里竟然有石头,可以想象战争残酷到什么程度,再想想现在的生活,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浪费食物,节俭什么时候都是不会过时的。

父母是这个世上唯一可以不计后果不图回报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们的心里只有你,只要你能好好的生活下去,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任何时候他们都会把你的安危放在首要地位。

战争时期,薇安妮为了苏菲的安全,也是筋疲力尽;由于食物越来越少,已经不足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薇安妮就把食物都给了苏菲,以至于把自己累倒。为了苏菲,薇安妮更是在紧要关头,拿起铲子猛击贝克上尉的头,这是她绝不敢想象的可怕行为,为此更是对伊莎贝尔破口大骂;为了苏菲和阿里,薇安妮更是被冯李希特霸占,失去了自己最后的那份尊严,却毫无怨言。于连在她们两姐妹眼里一直都不是个好父亲,但却在最后关头,为了救伊莎贝尔,献出了自己的性命。

父母有时候会为了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但你要知道,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你好,有一则公益广告很好,一位老父亲因为患病,记忆不好,儿子在自己面前却认不出来,但他还是没有忘记在吃饭时给爱吃饺子的儿子留几个饺子。有一天,他或许会忘了你是谁,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对你好,所以不要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与爸妈恶语相向,好好善待你的父母吧。

看着活蹦乱跳地在床上玩着的阿里,在知道妈妈再也回不来时,他皱起眉头,吵闹地咬着自己嘴巴的内侧,张开手指,仿佛在数数,“像兔宝宝一样死了”,眼泪从他棕色的眼睛里溢了出来,他的嘴巴颤抖起来。但在薇安妮问他的名字时,他却能回答“丹尼尔”,他似乎是在试图取悦薇安妮。

说实话,在听到阿里回答自己名字时,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一个三岁的孩子,在遭受失去妈妈的打击下,竟然还能如此来回答,看着让人心疼。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经过战争洗礼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更早的懂事,更早的理解人情世故,不知该说这是一代人的悲哀,还是幸运。

在看看现在的好多孩子,哪怕是十几岁了,也不会在公共场合顾忌自己的行为会不会对别人造成影响。前几天参加了一个讲座,老师讲的内容还挺好,我正在专心地记着笔记,忽然听到一个孩子在后面大声的喧哗,而他的爸爸就在旁边,却也没见到孩子的爸爸去阻止他,时不时会有人回头去看他们,但他们还是若无其事,孩子的哭闹断断续续的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而我们也只能这样无奈的忍耐着。看看这个孩子,再想想阿里,难道物质繁荣的背后是精神文明的匮乏和道德教育的无知,真觉得这是孩子的悲哀,也是爸妈的悲哀,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海伦娜平日是个多嘴多舌的人,薇安妮与她的关系并不算好,但是在紧要关头,薇安妮却毫不犹豫的救了她的孩子,并在战争结束后,积极的替孩子寻找他的母亲,平日里的那些碎碎念,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在战争背景下,平日里的那些恩恩怨怨显得那么苍白和无力,早被外族入侵的狂风吹得无影无踪。

平日里和朋友,和同事,和街坊邻里总会有那么点小摩擦和不愉快,其实想想,你根本不必放在心上,把那些烦心事只当做是一阵清风,任它从你身边吹过就好,大背景下,这些事都微不足道。

战争前期,伊莎贝尔一直在帮助地下组织发传单,宣传战争思想,鼓励大家组织起来,反抗侵略者,为抵抗纳粹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自己的行为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哪怕再渺小,都是一份抗战的力量。

想想我们经历的08年汶川大地震,面对那样突如其来的灾难,举国震惊,然而一转眼,铺天盖地的志愿者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多救一个人,为生命多争取哪怕一秒钟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同呼吸,共患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一丝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挽救的生命,这是一个国家的担当,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也是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

伊莎贝尔一直在战争的最前线,为了尽早结束战争,不遗余力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了保护一个外国的飞行员,她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将飞行员安置在自己的房间里,为了护送飞行员返回自己的国家,她可以翻越比利牛斯山几十次,绝对堪称一个壮举。

战争年代,任何拿着武器进入我的国家的人,都是我的敌人,任何打击我们敌人的人或者不帮助我们敌人的人都是我们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

薇安妮本来过着闲适的生活,一家人幸福美满,安居乐业,然而战争一瞬间就摧毁了所有,让天地失色,让生活难以继续,一切都有了新的规则,赶着你前进,退后和回避便会被淹没,消失得无影无形。

有时候想想,我们拖延,我们懒惰,就是生活中少了一个推着我们前进的动力,少了一双在背后逼着我们不要后退,加速前进的无形的手,或许是我们的生活太安逸了,环境太优越了,精神游戏太丰富了,让我们对周围的一切麻木了,失去了拼搏进取的野心和动力,从而甘愿处于下游而不争,却只知道唉声叹气,说着想当初的梦话,安慰自己,说白了,你只是一个没有勇气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失败者尚且有资格说,我争取过,但你没有,你只能唏嘘别人的梦想和失败。

假如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我们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会怎么过你的一天呢,你还会扣着手机玩着游戏抱怨今天的饭菜不好吃吗,把你每一天的生活录下来,放给你自己看,别人问你时间去哪儿了,或许你会脸红的笑出来吧。

当薇安妮怀着孩子,见到安托万时,不知道她是什么心情,但她决定生下于连的时候,我真的觉得爱情显得那么单薄,当一个女人能做到那种地步的时候,就没有什么能够打败她了,而时间也只会让她更伟大而已。

这本书谱写了一曲二战的颂歌,读后让人酣畅淋漓,激情澎湃,这本书又好像一部情感大戏,包罗万象,感情真挚,又好像一坛佳酿,历久弥新,滋润心田,在烽烟战火的岁月里,温暖人心。


欢迎喜欢读书的朋友们发表看法,谈谈意见,相互交流。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