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这个理论很多人都知道。可是我在想为什么我已经工作了7年多,即使按每天工作8小时,每年工作260天来算,我也至少在建筑电气设计领域工作了15000小时,为什么我没有成为这个行业的大师呢?还有更多工作年限是我N倍的人为什么也没有成为大师,哪怕专家都不是呢?
于我个人而言,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我只是把简单的工作重复了15000小时。
还记得工作的头两年是我进步最快的时候,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天天加班熬夜学习新知识,以输出(主要是CAD出图)倒逼自己输入(各种学习)。可是三年之后,我基本上把建筑电气设计工作中大部分常用的内容都掌握了,遇到有挑战项目的机会越来越少。
刚毕业我的目标是尽快掌握建筑电气设计的所有知识,所以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花了大量的精力,成长也快。但是,三年之后,感觉没有太多可学的东西,目标就变成了多画图,把技能变现。我只是在把自己已经很熟悉的东西,不断的简单重复而已,没有可以练习,一直待在舒适区,能力没有提升,甚至因为做得多了,老范经验主义的错误。
我还记得大学毕业时,导师杨岳对我说过: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画图匠了。我想工作后的第三年到第五年,我真的只是向钱看,无形中朝画图匠的路走了很远。
第五年,我来到了现在这家地产公司,因为工作内容的转变,我需要学习不少新的东西,因此工作的头一年,我画了大量时间基本掌握了给排水、暖通等知识在地产公司的应用。可以一年过去之后,我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是接着重复这些简单的工作还是继续挑战自己。
感性的我告诉自己,现在收入还不错,工作也相对轻松,不就是很多人期待的吗,每天下了班,散散步、看看电视、玩玩游戏,工作娱乐两不误不是挺好的嘛?可是我并不快乐,没有成长的日子,那种空虚只能用无休止的玩和加班赚取额外的收入来填满。因为我已经没有了目标,仿佛间或者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换更大的房子,换更好的车......
怎么破:理清自己的愿景。
很多成功人士讲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他们给自己定的标准不一样。就像跑步这件事,如果我们满足于跑五公里就够了,我们可能永远也体会不到跑完马拉松的快乐,甚至很多练过跑步的人都知道,如果每次的目标都是5公里,你会觉得5公里越来越难,而如果是经常跑10公里的人,5公里也就是热热身而已。
所以。我目前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这一年要学会建筑设计管理(地产行业的核心专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研发人员。有了愿景还要有目标和战术,此处暂且不表。
2、习惯性失败。
在有些方面,我比较好高骛远,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脸皮还恨薄,不愿意虚心请教。譬如说PPT,因为不是经常要用,所以重来没有认真学习过,导致每次只能做出干瘪无趣的演示;还有与人打交道,经常出现人得罪了,目的还没达到的局面,买了很多书学习沟通,却没有在工作中可以练习;最让我鄙视自己的是,我的反思永远是在脑海中,明明知道自己不是记忆天才,明明知道只在大脑中的思考是混沌的,我却懒得下笔总结,因此同样的错误,我犯了一次又一次还不以为耻。
怎么破::用笔来反思,即便运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1)自从,我开始记日记,写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感觉自己的思路渐渐清晰,以前很多没想通的问题,经过文字这么一串反而想清楚了,很多没有联系的知识点,慢慢地出现了联系,形成了一个知识系统的雏形。2)反思别人的话,特别是不中听的有以下效果。首先,强化了换位思考的能力;其次三思过后我往往发现并不是别人故意找茬,很有可能是我的境界不够,需要进一步交流,了解对方这么说的原因;最后,即使我们没有错,这样的思考也便于我们找到别人批评我们的本质原因,避免下次有同样的遭遇(一个极端的例子,一直疯狗咬了你一口,如果你通过反思发现他是见人就咬的人,你就要调整行为离他远点,而不是和他对咬)。
3、认为只关注自己的圈子就好了。
我前几年,一直把自己定义为水电设计管理的人员,认为只需要把工作分内的事情做完就好了。渐渐地我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合群,能力也越来越受限制。比如领导或者同事请我去解决一个建筑或者施工的问题,我弹出来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不关我的事,慢慢地人也不找我了,对于那些只是我仍然不懂。比如部门组织考察,我看到一个特别新奇的园艺设计,正想拿手机拍照记录下来,一想我只是搞水电的,对于园林那么热心干嘛,因为一直对园林没有很深的理解。看到第一印象不好的人,我心想离他远点,看到不熟悉的社群活动,我想不参加又不会死,因此圈子原来越小,见识越来越短。
怎么破:让自己保持在学习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这大半年,我通过逼自己进入学习区乃至恐慌区,获得了进步,曾广了见识。比如突破不愿付费学网络知识的舒适区,我加入了橙子学院,购买了得到专栏,加入了幸福进化俱乐部,不但学习了很多干货,还放弃了自大、见识了大量牛人牛事。
于我而言,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和敬畏,能让我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
4、猴子掰玉米。
所谓10000小时理论,需要的是积累的力量,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程度复用前一次努力地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从头开始。我和很多人一样词汇书永远只翻到A;很多学过的东西一段时间之后又变成了新东西;书看过以后,别人再问起甚至想不起自己看过这本书。因为,我们学习的很多东西都是零散的,都是孤立的,没有反复用当然记不住。
怎么破:凡事做记录。比如我作为工程师,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难题,解决了这些难题后就必须记录下来,定期翻一翻,下一次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时,我们才可以更快的解决,如果没有记录可能会完成忘记处理方案,又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处理,也就谈不上进步。李敖看书,就是买两本书,把认为好的知识点全部剪裁下来,全部收入自己的文件夹,书读完了,书也就没有了,剩下的只是分类整理的资料,下次写作要用直接查资料就好了。
这就是我对于自己工作超过10000小时,却没有成为大师的原因的思考,以及自己的一些改进方向。
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讨论,或者给我建议,帮助我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