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只是新闻中偶尔听到朴槿惠这个名字,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2015年的阅兵,在电视直播上,各国代表人中出现了一个娇小的身影,自信又和善。后来让我继续对她充满好奇心是因为:在她的经历中,曾有一段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朴槿惠曾谈到,在她最为难过最为绝望的时刻,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并从中汲取力量。这段独特的经历,让我深深喜欢上朴槿惠,这位总是笑眯眯的女总统。她外柔内刚,也很符合中国哲学的精髓:内贤外王。
一、青瓦台中的第一家庭
童年:搬进青瓦台,是一件很特别的事,但是对于年纪尚小的朴槿惠和弟弟妹妹三人,这反而令他们的生活更加约束和沉闷,因为母亲管教更加严格,让三姐弟时刻把自己当做普通人家的孩子,不搞特殊化。没有太多玩具,不能和小伙伴正常玩耍,他们就自己比赛画画、射箭等等。童年的三姐弟对青瓦台的大草坪情有独钟,那是他们一起嬉戏玩耍的地方。朴槿惠从小很喜欢读书,所以功课一直都很好。作为长女,她一直是父母的骄傲。
朴槿惠一家父亲:父亲朴正熙是作风强硬的领导人,是实干家,他主张“先做后想”的行动哲学,“只要干就行”。因此,不顾民众反对,促成京釜高速公路和龟尾工业园区的兴建。这两项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韩国的现代化进程。1969年,韩国GDP首次超越朝鲜。到朴正熙去世时,韩国人均GDP飞涨近20倍。但铁腕整治也是把双刃剑,朴正熙曾被批评独裁,还说他主张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曾派兵去越南协助美军作战。
但他展现给家人的是不为外人知道的温柔。他孝顺,把岳母当做自己的亲妈妈对待;他浪漫,会为母亲画画和写诗;他爱子女,有空的时候一定会陪伴孩子们。
朴槿惠父母年轻时母亲:母亲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是朴槿惠的榜样,在她的眼里,母亲和善自信,且无所不能。父亲常常很忙,母亲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什么都会,作为第一夫人还要协助父亲处理国事。母亲的言传身教令朴槿惠学到很多,以致于后来在一次访谈中,对方问她:“家里需要男人时该怎么办?”那一瞬间朴不自觉地反问:“什么事情需要男人帮忙?”
二、父母相继遇刺后的生活
母亲遇害的当天,朴槿惠正在法国留学,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打乱了她的人生计划,从此梦断法兰西。由于父亲不肯续弦,朴槿惠便接替母亲继续履行“第一夫人”的义务,开始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强大的使命感和母亲往日的实绩令她不敢懈怠,拼死拼活的努力,因为“忙碌的蜜蜂是没有时间悲伤的”。
父亲的遇害是更大的打击。成熟了的朴槿惠虽然第一反应是先问前方(朝鲜)有没有异动,但随后她为父亲几乎哭干了眼泪。那是段痛不欲生的日子。
此后朴槿惠不得不带着弟弟和妹妹离开青瓦台,开始了十多年的隐居生活。失去双亲的痛苦,以及曾经信赖的人为了权力和欲望而残忍背叛,令她尝尽了世间百态,也更加学会了分辨人的内外,更加珍惜内心诚实的人。
四十岁后的一天,朴槿惠独自一人去旅游,路过一个村庄,几位亲切的大婶留她吃了碗面,走的时候,其中一位追了上来,手中拿着几张揉成团的千元大钞,说道:“我知道你是谁,和死去的陆女士(朴槿惠的妈妈)长得真像呢。她生前做了太多善事,就算其他人把他忘得一干二净,我这老人家是绝对不会忘记她的。拉电线到这个小乡村的人是你的爸爸吧?”之后非把钞票塞给朴槿惠,最后说了一句“振作点,往后的日子还很长。”便转头离开了。朴槿惠当时落泪了,看到这我也落泪了,许多年后,即使国家某些人还一直在诽谤父母亲,却仍有这样淳朴善良的民众记得他们曾经的好,这让做女儿的感动又心酸。
三、曾经的梦想
朴槿惠曾想过将来教书,因为她很喜欢学者的生活方式,并且学业一直很不错。也曾留学法兰西,后来被迫中止学业。
婚姻,也曾是她的梦,确切说是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权力,如果母亲没有遇害,或许朴现在已为人妻为人母。
到了四十岁后,朴槿惠的内心变的更包容,这是年龄的馈赠。她也会羡慕忙碌着卖豆腐的小夫妻,看到一对互相搀扶的老人会想起父母,也会感慨,但是这些在自己22岁时就已经落幕,就在母亲的葬礼上。在朴槿惠当时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现在我最大的义务是让父亲和国民看到父亲并不孤单。洒脱的生活,我的梦想,我决定放弃这所有的一切。”不知天堂的妈妈看到这样的槿惠,该是骄傲,还是心疼。
四、政治生涯
1、 履历表:先来个时间表,看看朴槿惠总统之路上的努力和不易吧:
朴槿惠的外交才能很早就显现出来。学生时代就曾代表韩国出访过一些国家,渐渐积累了外交经验。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访韩,成功为直率的父亲化解尴尬,赢得了对方的赞许和信任。
2、“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朴槿惠从《孙子兵法》中读到的,意思是用一颗愤慨的心吵架,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畅快,但最终还是得不到自己当初想要的结果。激愤和战争从来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2002年朴槿惠以平民的身份接受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邀请。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访朝对朴意味着什么呢?一方面,她的母亲是被朝鲜暗杀,她内心是痛苦的;另一方面,她心中认定只有友好地谈判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况且这次只是个财政方面的交流。她认为自己应该放下过去痛苦的回忆,而且正是因为经历过那样的痛苦,反而更能够解开南北关系。
3、“政治人朴槿惠”
朴说过:“比起激情演说,我更擅长将自己的理念与意志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因此以雄辩语调进行演说的方式使我非常不习惯。”这是一位从内到外都朴素的政治人。
当上了面临沉船危机的打国家党号船长,成为继朴顺天女士之后第一个“女性党首”,面对所有人的道贺,朴没有太在意,就像当初别人劝她不要冒着结束政治生涯的风险去参选,她没在意一样,她心中只是一直在思考:眼前充满荆棘的路该如何一步步走下去,走好。
为了改善大国家党之前在民众心中的腐败形象,朴槿惠带领党员们一起开始了帐篷党舍的生活,她说道:“虽然承受了肉体上的辛劳和痛苦,精神上却比任何时候都还要来得坚强且有战斗力。”
尼采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看朴槿惠的经历就可以看出一个领袖的成长之路是多么不易。
五、信仰:是支撑她做任何事情的力量
1、 “为国家和人民而活的真心。”
从小跟着父母在青瓦台生活,十五年,让朴槿惠毫无选择地成了爱国者。后来当对父亲的毁谤与流言传的沸沸扬扬的时候,很多人劝她离开韩国,她都坚持留在韩国,因为她对这片土地感情太深。
她在隐居时也从未停止过学习,看报纸和新闻,对国家始终保持关注。被问过是否愿意回政党,毫不犹豫的回绝,但是有一种人生来具有一种使命感,骨子里留的血液和经历注定了她一定会重回政坛。只不过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对朴来说,就是“亚洲经济危机”。当国民开始怀念朴正熙在位时经济的繁荣时,当朴槿惠为国家的命运而焦急时,她终于重返政坛。这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而活的真心。
2、“中国哲学给我力量。”
朴槿惠曾多次访华,与中国渊源深厚。她不仅能说流利的汉语,对中国哲学也十分感兴趣。她曾说过:“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蕴含了让她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3、对父母的怀念
这绝对是一股支撑朴槿惠的强大力量。母亲昔日的作为,成为朴槿惠一生学习的榜样,她在书中说:“工作疲惫就会看着母亲的照片,就像以前面对面谈心事一样把心里的话说出来,这个时候我就会确信母亲一定在某个地方守护着我。”
父亲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多少年后韩国民众是那样怀念他在位的时期。其实朴槿惠这个女儿也是她给韩国留下的财富,朴槿惠终生不婚,一心为国民,多少年以后亦成为优秀廉政的总统。
说起信仰的力量,突然想起一件事,刚结婚的那一年冬天,婆婆曾带我俩去了北京的一个教堂,作为新人接受神父的祝福,这对于非教徒的我来说,是新奇而又神圣的,那位胖胖又和蔼的神父令我印象很深,他是地道北京人,作为神父也是要经过正规学校毕业的,并且终身不娶。终身不娶这点是我非常敬佩的,人都有七情六欲,但是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给众多教徒带来帮助,他们牺牲了自己生活,也许在他们眼中,这不算牺牲,这就是信仰。大到总统,小到北京教堂的一个小神父,心中有信仰,身体里就会充满力量。
朴槿惠的精神像极了韩国的国花——木槿花:坚韧、质朴、永恒而美丽。木槿花朝开暮落,但每一次的凋谢都是为了下一次更绚烂的绽放。
经历过绝望的她,也因此在日后的生活里变得更温情,那是一种大爱。 生活历练了她,小小的身躯蕴藏巨大力量,她身上有多少故事,内心有多少波澜 ,脑中就有多少智慧和哲学。
她的好多哲学感悟我都特别喜欢,尤其是这一句,更具总结意义:“所谓人生,并不是和他人的争斗,而是与自己的争斗。为了在这场争斗中获得胜利,最重要的是内心必须坚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欲望。我懂得了平淡但珍贵的道:金钱、名誉和权力如同刹那烟消云散的一抹灰烬,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