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东野圭吾凭借《嫌疑人X的献身》勇夺第134届直木奖,在完成了江户川乱步奖(《放学后》1985年)、推理作家协会奖(《秘密》1999年)、直木奖三冠王的同时,也正式宣告了“东野时代”的来临。
近些年来,在年度虚构类小说畅销榜前十席当中,东野圭吾的作品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坚挺异常;就在今年4月,由苏有朋指导、国内首部根据东野天王作品改编的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更是将“东野热”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对于许多年轻的推理小说读者来说,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这些日本推理界的泰山北斗仿佛都已被扫尽了历史的垃圾堆,东野圭吾似乎也成为了这个时代日本推理的代名词。在资本与舆论的双重作用下,东野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时代推理文学,乃至泛推理、悬疑文学的审美品味和市场倾向,这种影响在推理文化本就根基薄弱的国内小说市场就更加明显。
前简书短篇小说专题主编——一元亦有用的长篇处女作《不要跟踪我》,显然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的一部佳作。
粉色和黑色象征着“爱情”和“悬疑”两个核心元素作为简书短篇小说板块的风云人物,一元将自己警察工作的职业特性和中文系科班的文笔相结合,创作出一个又一个高潮迭起、悬念丛生的故事。偶尔的诗歌创作和讽刺小品的直抒胸臆也显示了他全面的才华和幽默感十足的个性。
他的这些特质在这部早期作品《不要跟踪我》(原名《非线性死亡》)里亦显露无遗。
整部作品的写实感非常强,读起来很像上世纪90年代报纸上经常看到那些耸人听闻的真实案件。整部小说采用了现在颇为流行的多线索网状叙事结构,相互交叠的时间线和叙事视角的转换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碎片感。这种“打碎文本,让读者重新拼接”的手法极强地调动了阅读的参与感,让读者通过对时间线的补全来理顺事件的发展脉络,从而将“阅读”这种被动接受信息的活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可以参与的游戏”,从而大大提升阅读的快感。
这种多线叙事手法缘起于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近十几年通过昆汀·塔伦蒂诺、盖里奇、吉勒莫·阿里加、诺兰甚至是宁浩等人在电影中的反复应用、继承和发扬,而变得广为人知、喜闻乐见,并成为通俗文化的一种特殊符号。在出版界,这种手法也广泛见诸于马克·里维、东野圭吾、凑佳苗和伊坂幸太郎等畅销作家的作品中。
《不要跟踪我》在简书连载的时候,初始的书名为《非线性死亡》,正是暗示了这部作品“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和错综复杂的时间线。但鉴于书中真正的“死亡”发生在相对很靠后的位置,并没有撑起前期的叙事张力,而“跟踪”“监视”“匿名信”则更散见于故事的肌理和脉络,成为了“悬疑感”最主要的发动机。因此在我看来,《不要跟踪我》这个终极书名则显得更恰如其分一些。
故事讲述了美丽的未婚妈妈杜若雨,与李浩然、白卫男、王子林这三个个性、出身、背景迥异的男人在十五年间的爱恨纠葛,并围绕着四个人和他们身边的关系网,展现了多维度的、不同阶层的广阔社会图景。
整本书的结构相当工整,共有九个章节,大致可以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三章,交待了杜若雨、女儿杜静、初恋男友李浩然,痴情男友白卫男,爱情骗子王子林等人物的关系和背景,其间主要的谜团在于“杜静的亲生爸爸”到底是谁;
第二部分是中间的三章,也是人物的情感纠葛、冲突不断升级的三章,最终以王子林的死划下句点。这也是本书最精彩、节奏感最强的部分;
第三部分则是案件的侦破。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的警察职业背景对细节的塑造起到了关键性用,写实感极强,推理缜密,没有名侦探的“大宇宙灵光”,有的是刑警的干练、睿智与一丝不苟。
三个部分结合起来,当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一种令人痛彻心扉的悲剧感蔓延至全书的字里行间,善恶变得模糊,是非变得朦胧,感情与感动变得暧昧不明,心到最后会沉到海底,并再也浮不起来。
有人说,《嫌疑人X的献身》里,石神对靖子并不是一种“爱情”,而是一种被过度神圣化的信仰,在这种异常强烈的感情之下,爱情本身变得晦涩难懂,人性的却通过奉献与泪水折射出令人震颤的无底深渊。
这种“震颤”,有的人会感动,有的人会感叹,有的人会感慨,有的人则会感到不适。
对于颇有石神影子的白卫男来说,他对杜若雨的至死不渝的爱,也因命运的打击和癌症的绝望变得有点晦涩不明;而反观杜若雨,这个要么遇人不淑、要么对爱自己的人置若罔闻的女人,在原生家庭坍塌、雨夜遭到强暴的双重毁灭下,人格也滋生出了某种异化,这种异化像定时炸弹一样潜藏在她的人格内,最后的“一锤定音”也实属意料之中。
在我看来,一元其实走了一步险棋。
一方面,他对人物的过往、动机和压力下反应的把握都相当准确,展现出了不可思议的人性深度;但另一方面,他所描写的“爱情”,也正因为这种复杂与深度而变得不像爱情,更像是人类在极端情感的状况下做出的某种特定的反应,以至于最后本该令人感动的“牺牲”,却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黑色童谣。这种感觉很像中岛哲也的名作《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虽然导演旨在表达松子为爱的付出、不计回报的崇高品性,但是一般观众想必看到的绝不是“爱”,而是原生家庭问题和性格缺陷导致的悲剧人生。
如果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悲剧感还能追溯到原生家庭的话,《不要跟踪我》这部小说蔓延于每个毛孔的悲剧感则很大程度上都归因于“悲剧性命运的设定”。
也就是说,如果杜若雨的一切遭遇都可以用破碎的家庭来解释的话,那么白卫男这个家庭完整的男人和李浩然这个虽然薄情、但颇有当今企业家风范的男人的命运悲剧,就纯粹是为了剧情的推进而设置的。
他们一个一往情深,却遭恋人离弃,后来老婆死于车祸,三个月的孩子胎死腹中,自己也因丧妻的沉郁一蹶不振,最后被诊断出肺癌;
另一个妻子不能生育,两人协议离婚,后来事业江河日下,随着在楼市与股市的投资失手,几乎倾家荡产。
这种命运捉弄有效推动了故事,也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这本书悲剧性的感情基调。而两人后来的命运则更加残酷,一个以为自己尚留骨肉于人世,一个以为通过最后的“献身”能获得哪怕一点点的爱情。
然而,字里行间中,得到的均是否定的答案。
其实在读小说的时候,我心里常常替这两个男人感到“惋惜”。比如拿李浩然来说,就算妻子不能生育,凭他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再找一个,凭他的薄情的个性,也完全可以再包养几个。从哪个角度说,“想有个孩子”这件事都犯不着非得找杜若雨。至于白卫男,他的家庭虽然也是有矛盾的,但鉴于她父母的知识水平和家庭实力,他难道不应该将病情告诉当医生的母亲并尽量寻求好的治疗吗?
当然了,小说毕竟是小说,不应该对这种细节刨根问底——我想表达的是,这种清一色灰暗基调的设定确实有点令人压抑。
所以,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评价这部小说的话,我会认为它是一部“悲剧中的悲剧”。能塑造出这种于内心之中翻腾不息的悲剧感,不得不说这是一元的胜利。
当然了,作为第一部作品,这肯定不是最好的一元,但我觉得他已经做得相当好。从不为点击量所动、执着地进行连载,到后来被出版社相中,以及最后的运作与经营,一元都为这个时代有出书梦的草根写手提供了优秀的努力模板,而这也毫无疑问将更加巩固他在简书明星导师的地位。
不过,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写作者,一元肯定不希望看到千篇一律的褒扬与赞赏,相对中肯的评价会更有利于他为我们大家带来更精彩的作品。
就这部作品而言,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可以进一步优化的。
比如说,它太容易让人联想到东野圭吾的作品,再比如由于太追求一种实感和动机的可信度,因此削若了故事的戏剧性,震撼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响。书中的一些细节也值得商榷,比如在杜若雨离开的那个夏天,白卫男很快就结婚了,但根据年龄推算,高中毕业没两年的他,应该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另外,白卫男在书的后半部分所展现出的手眼通天的反侦查能力也缺乏伏笔。《嫌疑人X的献身》里,石神“天才数学家”的设定是他能完成高智商犯罪的基础,但白卫男那种“总比警方快一步”的手法却缺乏可信的铺垫。
尽管有一些瑕疵,但毕竟瑕不掩瑜。
正如也有人评价“本格派只是纸面上的把戏,社会派的推理总是一厢情愿”,大部分作品或多或少有一些可以完善的地方。总而言之,一元这本处女作绝对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相信凭借这份扎实的小说出版经验,一元在日后定会奉献出更多精彩的作品,并通过训练营将自己的心得传播于更多优秀的作者,从而让更多简书上的小说作者们早日出版第一本属于自己的实体书。
最后,我想用《不要跟踪我》最后一页、那段雨中的动人情话来结束这篇书评——
“我想我是个吟游诗人,昂首阔步走在路上。如果有天我遇见你,那天一定有一场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