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澄清思维、精进学法的利器——区分

澄清思维、精进学法的利器——区分

2024-12-14 来源:哗拓教育
区分是思维利器

但或多或少逼迫到更多人参与到学习提升的活动上,终身学习的概念在我们这一代人开始起飞。不过遗憾的是,9年义务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几乎并没有培养到我们的学习能力。

所以当很多学习者以为发现新大陆一样杀进知识服务的平台,准备大快朵颐时,发现还没到消化那一关,单单咀嚼知识都无所适从。

看书、看推文、听音频、看视频,职场、两性、心理、投资,脑子有了一团模糊的处理事情的套路,当时也许能解决问题,但长久实施或想在这个领域深入却发现,学了半天依然对这块模棱两可。

这也不怪你们,毕竟过去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并不教如何好好学习,等到在社会真正要用到学习力去快速充电的时候,旧的效率低下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了。

对于好学的人来说,提升自己的元认知和学习能力是首要的和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因为只要你愿意花一点时间,对你整体素质的提升都有极大帮助。

学习高手不仅学习资讯里的套路、技巧,且对作者的思维、学科的结构也会分析内化。当你还在想学习人际沟通的时候,人家已经在学习如何学习人际沟通。

这个时候有一种能力就非常重要了,NLP教练技术里的“区分”。

怎么判断一个人在这个领域是专业的呢?看他在该领域能区分出多少子概念。

比如人际沟通的讲师可能告诉你,内向外向的区分太low了,来教你一套九型人格,九种人可能再细分成主副人格结合。

即使是佛祖也对地狱区分为十八层,每一层是什么,有什么,都很清楚。

我们提倡成为(Be)—行动(Do)——拥有(Have)的高效成长路线,先学区分就是让你成为学问拥有者,成为老师,来俯瞰整个知识体系。

在日常生活中,区分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清思维,特别对于受困状态下的障碍性思维有奇效。

假如你是公司老板,下属今天迟到跟你说因为今天堵车没办法(这个下属并没有故意偷懒),那么如果你会区分的话,就能更好帮助员工看到资源。

堵车是一个事实,但堵车就一定要迟到这是员工的信念,把事实和信念区分清楚,就知道堵车其实跟按时上班没有关系的,比如他可以早起,可以及时跟公司这边沟通,或换乘线路。

这样一来,本来可能你会误解员工跟他拉对立面的紧张状况,会变成你自己首先清晰局面、且能帮助激励员工、最后变成上司和员工一起探讨处理问题可能性的职场变道场的温馨过程。

真6。

那么如何掌握“区分”呢? 除了留意事物的分类外,要从多个维度去“体验”区分。

什么意思,下面我分享三个心理领域的区分,也就是教练技术的常用技能。

(1)意愿VS意向

在教练技术里,意愿是指你对某个事物产生想法,一种想要(请纯洁)的感觉。而意向是指你选择什么样的存在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是把两个混淆的,比如我有个想要一辆豪车的意愿,但是我没钱,为了满足意愿我会努力上班,但不会去做一些非法勾当,为什么,因为我选择一个善良的意向,这关乎到我生存姿态,而车只是一个后来的外在的工具。

我想要豪车,但想要豪车的意愿不是我,并不能主宰我,很多人就在这里纠结了,以为善良和赚钱一定是矛盾的,其实两个不在一个维度,善良、乐观、热情是意向层面,选择一个意向是选择一种生活姿态,这种姿态贯穿到所有意愿当中。

我可以善良着拥有一辆豪车,如果我还没有赚到车,那不代表善良的姿态是错的。

问自己,你究竟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意向(存在方式)?

或,你想以什么样的姿态活自己的人生?

然后再说我们要什么成就、名气、财富和生活环境,并一定一定要会区分两者,不要做一个为了满足意愿层的东西就怀疑意向、妥协姿态的low逼。

(2)目的VS目标

这两者的区分跟上条类似,我们生活在一个主流价值观为名利位权的社会,往往自然的会想拿“挣一百万”“买车买房”“赢取白富美”当做人生目标,这当然OK。

只不过在选择要什么的时候,我更关注为什么要。要的那个东西背后是什么,你为什么想要赚一百万,它可能让你的生活得更自由,自由的生活能给你带来什么?你为什么要创业,为什么要做一个艺术家?这些目标能给你什么样深层次的体验?快乐、激情、还是平静?

后者的深层次的就是你的目的。

目标往往是具象的,物质的,是实现精神价值(目的)的工具。

目标服务于目的。

这就解释了坚持和灵活的关系,有些在冲向赚一百万目标的路上,经历艰辛的同志,他的目的是为了家庭,能给家人一个更幸福的生活。可是由于他整天加班,跟家人交流变少了,交流少误解多了,矛盾多了。这让他很苦恼。

我都是为了你们啊,我错了吗?

这个时候他该坚持什么?

坚持目的,调整目标。

还有什么目标能更好的实现家庭幸福的目的?多跟家人沟通,组织更多的家庭活动等等。

从一开始你就得明确自己的目的,并区分目的和目标。如果你要快乐,那就快乐地赚一百万,快乐地创业,快乐地活在每个追求目标的时刻。目标不是必须一成不变的,也许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你的目标从一个变成另一个,甚至多个,没关系,你只需臣服于目的。

什么叫不忘初心?就是带着目的上路,上追求目标、或调整目标再追求目标的路。

(3)事实VS演绎

这条区分练好,沟通学的内功算厚实了。事实指非常客观的描述,比如你在看这篇文章。演绎,或叫假设,是你大脑对这个事件加的主观意义。

比如我前几天写文章的时候,难受,心里总告诉自己,我不会写,没有内容可写。这里什么是演绎?什么是事实?

我没有写作是事实,而我认为自己写不出东西是假设。我们往往太相信自己的假设(演绎),而忽略了事实,最终假设真的成了真实。

假如你在咖啡厅等朋友,等了一小时,你有点生气,可能会不自觉的想,这人怎么这样,不尊重人啊,真没素质巴拉巴拉。

朋友没有来是事实,而上述所有内心戏的描述都是假设,包括“我等了朋友一小时”都是假设!

首先,朋友也许有急事,没能在约定时间到同时又没法通知你。这都是有可能的,不一定就是不尊重你,跟素质更无关。

再者,事实只是你们约好了,然后你朋友一小时后还没来,“你等朋友”都算是你的主观定义,如果你在朋友没到的时间看书、思考、甚至用手机写作,你可能会把“等朋友一小时”变成“自我提升了一小时”。

两个都是假设,都是你对相对客观事实的主观定义。不同的是,你有能力选择更可控、更有价值的假设,来反作用于事实。

以上是应用于心理的教练领域的区分,当你开始练习至彻底掌握这些区分,你的能量状态,洞察力也许会提高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层次。

而当你能用这些区分体验组合成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区分能力,那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也能一日千里,甚至自成一脉。

祝区分愉快!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