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Uber访谈总结

Uber访谈总结

2024-12-14 来源:哗拓教育

1、 典型工作场景

“人民优步为逍遥子的公开信点赞”:

当天在朋友圈看到这个公开信,觉得要给遥遥子点个赞,然后就进入系统,花了2分钟,在地图上,圈出围绕淘宝城的一个“围栏”,并在这个围栏上创建一个活动,为这个活动写句文案,关联上1万个优惠码,每个码5元。然后这个活动就生效了。总共花时约2-3分钟,其中主要的精力花在了写文案上。

“城西那场暴雨”:

其实运营什么事也没有干。城市经理只是在开设这个城市的时候就设定了动态溢价的各种参数,如最高溢价比例等。事实上,当那场暴雨来临时,因为有很多人集中要打车,此时系统自动调整溢价率,就像创造了一个“磁场”,吸引更多的司机过来,而当需求得到满足时,溢价率下降,溢价是由乘客支付的。类似是一个市场经济的供需平衡过程,uber在里面做了信息对称和价格决策的事。

在这个场景下,uber如果想知道城西发生了什么事,只要看到这个“信号”:叫车需求突然集中出现,然后去查一下就能知道了,通过网络或司机群,能很快得到很多信息。此时,如果要做一个运营活动,只需要画一个“围栏”,上一个活动即可,效率极高。

“杭州可以叫摇橹船”:

其实就是从图库中找一张船的图片URL,然后在系统上给这些司机贴上去就可以了。

“假如医院着火了”:

系统会自动创造一个“磁场”,但是是不人道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画一个围栏,把这个区域的溢价比例调下来。甚至加上活动给补贴。

“杭州可以叫VC”: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uber,每个城市会根据自己城市人们关注的重点,和城市特征做一些品牌运营,当时通过向3000名乘客发短信调研,发现约30%的人关注融资,所以就做了这么一个活动。(系统还不支持在线问卷,所以自行发短信调研)

“走高速给补贴”:

以前是需要司机来申报的,但太麻烦了,效率太低,后来还是我们自己在地图上,画出入口和出口,对于满足这些条件的行程自动关联一个优惠码,就补贴到了。有一点误差,但是是可以接受的。(系统还不支持自动识别是收费的高速公路)

“写SQL分析数据”:

数据有二种,一种是报表形的,不是很实时,另一种是线上运行的实时数据,指标体系。针对线上数据,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通过写sql来提取,数据都是实时的。比如可以提取到“当前时刻在文三路的司机是哪些人”。“每天7单以上的女司机是哪些人”。“一个月没有打过车的乘客名单”等等。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研、运营。

“自己买菜,不会乱花钱”:

我们没有什么审批体系,要花钱做运营的时候,就先花出去,反正后面会有指标来看花得是否有价值,我们相信我们成员的判断能力,只要大家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做判断,就像自己买菜,是不会乱花钱的。拿发票报销就可以了。最终会看整体的投入产出情况。

“运营合作中,不经手钱”:

没有银行帐户,合作方如果要出钱,就直接给要用钱的另一方,或者把钱就在活动中花掉。

“系统也有很多不支持的,自己想办法”:

系统不支持调研、不支持收费公路识别、不支持主动发消息给司机、不支持司机排名等等,这些都自己想办法解决,不会影响业务开展。也会提需求,但不一定会被接受,上线的时间也不一样,从1天到几个月都有可能。认可需求不被接受,因为总部的“科学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一定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除了核心系统,其他都是买来的”:

除了动态溢价算法这个核心外,所有其他的系统都是买来的,邮件用gmail,文件共享用google drive,发工资等系统都是买来的。同时也不打算做社交工具、支付工具、信用评估等,这些都要通过合作来完成。

“杭州团队”:

一开始是2个人,随着业务量的增涨,拓展到15人,其中一部分做司机运营,一部分做乘客运营。人数不是关键,7人能做,10人能做,15人也能做,只是精细度的差别。Uber在中国有1个对接系统需求的人,2个BD,和他们会有信息互通,平时日常工作涉及的计划、资源、决策,基本和总部无关,每周会写一个极简短的汇报给在新加坡的主管,讲进展、计划、问题和需要的支持,在杭州团队内部则没有明确要求,每周开周会来讨论数据、运营和遇到的问题。Uber层面,每半年会做一次绩效review,薪酬以固定工资+股票的方式,工资和业务量不挂钩。

整个运营过程和司机、乘客都不会见面。工作地点是个保密信息。

2、 组织模式分析

1、专注核心价值,保持简单

6年来,Uber只做一件事,打车。解决这个过程中的效率和体验问题。

基于核心价值,制定全公司上下一致的清晰的标准:通过解决效率和体验问题,让更多人选择使用uber打车,用城市打车总里程来作为衡量。

2、面向价值达成,高度自治

城市团队就像一个小型的,有强大资源、系统能力支持的创业公司。这些创业公司遵循价值达成的统一标准,自己招人、自己定目标、自主运营、拥有资源决策权力,自主review结果并改进。

3、 业务发展分析

1、 雇佣精英人才

整个沟通过程中,uber汪总体现出:

1)、极其精确、恰如其分的围绕核心价值达成的决策能力,在每一件事情中都能探究其背后的实质原理,化繁为简。

2)、对于招人、教人、用人、激励人、授权、信任等方面体现的专业管理能力。

3)、在系统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围绕业务达成,自动自发、想方设法的主动运营意识和能力。

城市经理对于一个城市的业务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团队也在充分授权下,能够自主行动。

2、 务实灵活的绩效策略

1)、重要的是遵循全公司上下一致的标准,看重采取了正确的行动,而不是达到指标。

2)、根据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绩效方案,在没有形成规模前,更多的是内部灵活review,而非固定的绩效考核。

3)、工资采用固定制+股票,与短期指标不直接相关,行动策略上,因而也不会急功近利,往往采用,先慢慢的在小范围把业务走稳走顺、然后快速拓展开来的策略。

3、 运营和产品职责清晰

1)、钱只会用来拉新,产品解决留人问题。

“产品不够好,没有核心价值,怎么运营都是没有用的”。

2)、全球一套系统,各城市分开运营。系统可以抓出刷单的人,但要交由城市运营最终判断和处置。

3)、拉新的主要策略是有城市特色的品牌活动传播加上优惠码补贴。

4)、产品投放在合适的市场中,如目前正在推广的“拼车”功能,只在有一定乘客基础的城市进行。

4、 系统能力分析

1、 高可控的动态溢价算法

动态溢价算法是uber的核心技术,这套算法的原理是根据即时的供需关系,用价格来表达供需连接的成本,只是价格是由uber计算而来。Uber根据每个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汽油价格、车的成本等各种因素进行基础定价,然后在此之上,根据拥堵情况、距离、供需进行动态实时调整。

这套算法的可控性极高,各个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很多参数,例如溢价翻倍上限等。系统会在这些限制前提下,自主的进行优化调整。

运营也可以实时的调整某些具体区域的参数设置,并即刻生效。

2、 基于地图围拦和优惠码的灵活运营系统

访谈中,我们称之为“神奇的地图”,汪总的手在空中做着一些笔划,似乎所有的运营活动都可以在地图上完成,通过画个圈,描些线,就可以发起一个活动,做一些设置,然后就生效了。

当然,地图也能告诉你,哪里需求旺盛,哪里空车多,然后就可以人为通过改变区域的溢价率来做一些“宏观调控”。

各种形式的运营补贴,都被归一化为优惠码,应用在各种场景中。

3、 开放自由的数据环境,及时的数据能力

运营可以直接写sql查线上数据,并进行运营,这是很了不起的。这背后的思想应该是提供数据能力,而非满足运营的数据需求,因而激发了运营的数据思考。

围绕全公司上下一致的标准,形成的统一的观测指标体系,线上实时运行数据,都是非常全面的,用汪总的话说,只要你想了解,没有什么信息是找不出来的。

及时性高于其他,在uber没有太多关于信息安全、审计、权限控制的事儿。在城市间也能相互看到,进行比较,学习。

据说,数据库是oracle的,因为汪总偶尔能看到一下带有oracle标识的数据报表。

4、 专注,但不万能。

专注,被演绎到极致,6年就专注在上述能力建设上。而很多附加功能都是没有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