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爱我,请给我给我安全感,我要自信地走向世界

爱我,请给我给我安全感,我要自信地走向世界

2024-12-14 来源:哗拓教育

宝宝一岁左右的时候,我妈总是打电话催我教他们说话,催我教他们知识,迫切地希望他俩一开口就是唐诗。

“谁谁家的小孩,一岁多就能背唐诗了”“谁谁家的小孩会跳舞了”,我能感受到我妈的焦虑,她希望孩子特别优秀。我能理解,因为这是环境带来的压力,但仍坚持自己的育儿方法。

印度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奥修有一句名言:“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至三岁这个阶段,相比后天能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我更注重安全感,自信心的培养。

人类所具有的每一种技能都是为了避免自己被灭绝而进化出来的。学习能力也不例外,它不是大脑的主业。只有当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大脑就能在完成主业的情况下兼职,去学习各种知识;如果得不到满足,大脑就没有剩余的资源来学习其他知识。我喜欢聪明的宝宝,但更喜欢心里充满爱和善意的宝宝。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积极回应孩子的各种情绪。

当宝宝某一个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会哭闹。婴儿时期的哭闹,无非是饿了,尿了,困了,不舒服了,要抱抱。当宝宝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就有了更多哭闹的理由。

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会问他,怎么了?他不会说话的时候,会用肢体和表情回答我,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寻找原因。大多数问题,我能够解决,及时满足宝宝需求,他不再哭了。

也有哭笑不得的时候,比如大菠菜喜欢的狗狗鞋破了,他每次出门非要穿那一双,不给穿就大哭,穿上了立刻破涕为笑。在新鞋子到货之前,大菠菜就一直穿着破破的狗狗鞋。再比如,他们睡前喜欢拿着玩具上床,有一阵子抱着铲子睡觉,有一阵子拿着小桶睡觉。有一阵子开启随机模式,当我喊:睡觉啦!晚安啦!他俩立马在眼睛看到的范围里迅速选择一件玩具抱在手里,可能是一个大车,可能是一把大枪,也可能是几块拼好的积木。

印象深刻的有两次,有一次我扫完地,工具没来得及收拾,小石头睡觉前抱了一个大扫把,无论怎么劝说都不听,就像忠诚的士兵,拼命捍卫自己的领土。我不允许他带扫把上床,但我允许他哭,有情绪当然可以表达了,他哭了一会就累了,抱着我睡着了。大菠菜有一次带着用菠萝扳手拼好的机器人上床,不停地拆了又拼,睡意朦胧之时,发现机器人掉了个零件,难过的号啕大哭,我半夜起来给他找了好几次积木。这些教训告诉我,在他们睡觉之前得把不能带上床的玩具收拾好。把我觉得合适的玩具放在他们的视线内,他们无论选择哪个,我都觉得ok!

认真陪伴和倾听孩子。

下班到家后,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放下手里的一切,专心地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当孩子听故事听得咯咯笑的时候,父母的心里也是满足的。周末和假期,只要天气尚好,一家人多出去运动。有好几个朋友跟我说:孩子这么小,去了动物园,长大也不记得了。

我的理解是,小孩子去过的地方,一定会有记忆,需要父母不断去激活。比如,去动物园看了大老虎,回来我们会多读读大老虎的绘本,看到的、学到的东西是知识的输入,表达出来的东西是输出,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去过动物园这码事是忘记了,但是学到的老虎的知识却不会忘,父母的陪伴和互动也转化成了能量,变成了亲密的亲子关系。在读书、游戏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细致观察孩子的表现,包括孩子的说话、表情和动作,这里面蕴含的信息量太大了。

举个例子,大菠菜刚开始玩菠萝扳手的时候,只拿一种同类同色的积木,这就是秩序敏感期的一种表现,抓住这个敏感期,可以教他认识他最爱的那一种积木的颜色,引导他收纳玩具。

父母需要花时间,多学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学、心理学都可以有所涉猎,你会明白在什么时期,孩子的表现是正常的,比如口欲期的宝宝喜欢不停地啃东西、空间敏感期的宝宝喜欢钻纸箱子、秩序敏感期的宝宝很“固执”。你明白了宝宝的一些共性,就不会时时刻刻被点爆:“好生气,为什么说了这么多遍,还是要啃啃啃!”“为什么宝宝非要穿着一双鞋,为什么不穿新鞋子?”放下大人的条条框框和大人的架子,顺应宝宝的发展规律,理解宝宝,正确引导。

分离之前,建立仪式感。

我刚上班的时候,害怕孩子哭闹,总是偷偷离开,一整天我的心都是慌乱的。孩子当时是没哭,因为他不知道妈妈离开了,一旦发现,总是要哭闹,到处找妈妈。后来,离开前给他们冲好牛奶,哄他们到房间玩耍,趁他们开心喝奶的时候离开。没几天,他们就不乐意了,喝奶是开心的,妈妈离开是难过的,有奶喝妈妈就离开了,宁愿不喝奶。看到孩子拒绝奶瓶,紧紧抱着我怕我离开的样子,我心里也难受极了。

不要吓唬孩子。

告诉他,父母是最值得你信任的。不论别人怎么说“爸爸妈妈不要你了”,都不要相信,因为父母才是你最亲密的人。

告诉他,警察叔叔是抓坏人的,是保护小朋友的,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小孩子才会去向警察救助。

告诉他,医生是给病人治病的,打针是为了让你身体快点好起来。老师是教你知识的,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及时问老师。

经常听到有老人说:你不听话,警察要把你抓走了!你不听话,医生要给你打针了!这样颠倒黑白,对孩子真的好吗?上一代给我们的影响太大了,所以我们也很容易说,“毛毛来了”“大灰狼来了”之类的话,但其实对宝宝的安全感都是一种伤害!试试把“你不听话,妈妈不喜欢你了”变成“你不听话,妈妈要生气了”,这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有规律的生活。

这一点对婴幼儿尤其重要,有规律地吃奶、有规律地玩耍、有规律地休息。宝宝知道,到点了该做什么,到点了有奶吃,就不会害怕地大哭。大一点的宝宝,喜欢重复做事,比如读绘本,反反复复读一本书,他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因为掌握故事的发展和走向,而变得有安全感,有自信。

触及原则的问题一定不能妥协,这一点做好很难。

树立父母的权威,告诉他父母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有一次在电梯里,小石头疯闹过头给了我一巴掌,这时,大兜立马给了他一巴掌,严厉地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许打我老婆,你打我老婆,我就打你!

小孩子不知道分寸,需要大人教导。父母不教育,进了社会,会有别人狠狠地教育他。小孩子吃不完的剩饭剩菜,我拒绝吃。小孩子掉到地上的东西,我拒绝吃。妈妈值得拥有更好的,而不是该吃你剩下的、掉了的。社会赋予我妈妈这个角色,但妈妈不一定就是隐忍的、谦卑的。他们从小就明白这些道理,每次吃水果都给会我最好的,掉到地上的水果就应该扔进垃圾桶。 

张开双臂随时欢迎孩子,最大限度地给他情感的满足,才能让他感觉到,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妈妈都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从而获得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对妈妈的依恋得到满足,孩子才能自信地走向世界。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