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湮灭?change!

湮灭?change!

2024-12-13 来源:哗拓教育

        《湮灭》这部电影,我推崇的就是很闪光的设计,闪晃带来的基因反射致使物种异形,甚至基因复制。这正是很多科幻电影有不同之处,总有一些《逃离克隆岛》的意味。最后结局是和《普罗米修斯》是形成新物种类似,男女主角都已成为复制人。当然,这部电影的叙述手法采用三条线并叙的方式,一方面是复制人的叙述,一方面是进入闪晃的亲历过程,一方面是各种床戏。确实很吸引人,道具也很精美,无论是人形的异形花,还是会说话的怪物,还是神奇的灯塔带来的闪晃。

      人类的基因是带有自我毁灭排序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家都不能安于现状。我们一方面期盼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一方面渴望轰轰烈烈,风生水起。男女主角的婚姻看似美满却存有诸多沟通障碍,丈夫因为执行秘密任务失联一年,作为妻子找了一个性伴侣。其实,她一方面厌恶出轨的自己,一方面却又不断出轨。或许,这就是人性吧,得不到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和吕克贝松的《Lucy(超体)》比较,《湮灭》的道具与后期制作更加精美绝伦,但是却缺少了该有的思考。这不仅仅是科幻片与商业片的区别,更多的是编剧导演价值观的体现。《湮灭》传达的是改变的一个主体,《lucy》传达的是“本来无一物”的东方禅。在男主Kane被复制的时候,他选择了自杀,他留下录像,简单概括一下,因为基因反射,他失去了自我认可。“我是谁?我是你吗?”人类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因为安全感存在感的缺失而自我质疑,当然,男主Kane还有身体物质的变化。更可怕的是面对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复制人的存在,或许,他应该学一点古老的东方智慧,比如《道德经》“吾之患在于吾有身,吾若无身,吾有何患”。

      自我毁灭的另一个词语是改变,这与佛教所说的器世界“成住坏空”是有异曲同工之意的。灯塔带来的基因反射是怎么形成的?很简单,是因为人类的基因带有自我毁灭的编程,时候到了,自然而然吧。Destiny is waiting。或许,有些宿命论的味道,不过,这应该是导演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观。改变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成住坏空也随时随地在发生。人类狂称为万物灵长,也是带好了自我毁灭的编程。这个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一个自造自化的规律,弥纶天地。改变就像易经的阴阳图,盈虚消息,循环往返。善易者不卜,不但器世界,我们有情众生也是在不断的改变。轮回这个词太有佛教色彩了,应该说是因果循环。有此因,必有此果。无他。

      结局是复制人存活下来,有点类似于尹甸园的亚当夏娃,他们可以杀灭人类,也可以等待人类自然灭亡或者自相残杀。毫无疑问,他们会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有点像文明的侵略与扩张,比如欧洲移民占领印第安人的美洲大陆。更有点像光音天天人食地肥而被迫居于地球。无论怎么解释,新的时代即将打来。有点像现在的人工智能,以后会不会消灭人类,很存疑。如果真的如此,区域链的发展便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大跳板。

      《三体》里的人面对太阳系乃至宇宙的二维化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我最欣赏的是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宇宙的成住坏空是自造自化,我们不过区区人类,与其偷拿宇宙质量来创造一个小周天,还不如坦然面对。真正的勇气便是坦然面对恐惧本身。

      《湮灭》有些镜头剪辑太过粗糙,衔接过程太过跳跃,比如女主从森林到海岸线的镜头衔接,有些剧情逻辑交代上完全凭借编剧的主观带动,而非层层铺垫,这就是科幻的逻辑硬伤吧,比如为什么灯塔的总能量会在一个癌症患者体内。

    《湮灭》还是不错的,不过导演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太过晦涩,观众很可能会沉醉的后期的华丽制作之上,而忽视导演表达改变的价值观。总体来说,值得推荐。

湮灭?change!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