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由《玄想》引发的写作深思

由《玄想》引发的写作深思

2024-12-13 来源:哗拓教育

某著名大学曾经发布过一个关于幼儿学习吸收率的报告:单纯文字接触,吸收率只有10%;结合听力,则会达到20%;结合视力,会达到30%;结合多媒体,可以达到40%;如果动手去实践,可以达到70%;如果去教别人,则至少可以吸收95%以上。早年看到这样的报告,无感。

直到这个月,可恶的群主要求我们写读书分享,我才深有体悟,不同的学习方式,效果果真是大相径庭,成人也不例外。

由《玄想》引发的写作深思

《玄想》是跟随我最久的散文集,快十年了。买它的原因很简单——够薄,文章也都不太长,我似乎天生缺乏定性,专注力好像很难超过十分钟。数年间无数次翻看这本册子,却总难得要领。这几天带着任务精读之,精华像子弹一样连绵不断地扎进脑袋。

林清玄是一位著作颇丰的作者,已出版一百多部著作,累计逾千万字。《玄想》是林先生创作思维三部曲里的首部曲,后续还有《清欢》《林泉》。据作者交代,凡梦想成为作家的,想要表达内心的感动的人,都能由此走入散文写作的堂奥。

林先生像一位智者,通过四十多篇短文跟我袒露了他的部分创作心得,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天空之心》中关于创作意义的探究。三岛由纪夫写完《天人五衰》后,从容赴死。三岛由纪夫缘何而死?答案是无力感,强烈的无力感,越是写作久的人,越能体会到文字的无力感。

文章如一丝冷流,浇醒了我——那个曾认为文字无所不能的我。也许,对我这样的码字新人而言,真不能对文学有太高的渴求,当下的正确心态应该是,通过写作让自己舒服一点,借助文字让自己活得通透一点,已经很好了。至于能不能度人,思之尚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目前“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我,且安静地做前者吧。

《连兴老店》的店主坚持二十年不涨价,因为主顾多是劳动人民,不忍心。作者坚持不忘初心,在很小的时候就相信作家有某种心灵的崇高,可以使人在阅读的时候变得更美好。

做个谦逊的人,但不停止思考文字的美好,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是一种信念,写作不能没有信念,即使是最平凡的人,只要有了信念的支撑,生命就会变得美好,这种美好,可以穿越时空。我坚信,自己在未来某一天,也能写出动人心弦的文字。

在书中,作者通过诗歌,通过买菜的老农,通过溜冰鞋,通过甘蔗,通过姑婆叶……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揭示写作的奥秘,展现了联想的奥妙。也许,写作本来就没有什么奥秘,只要带着有情的心,去看生活中的小小流露,则诗情、诗心、文学、文采必然随之而来,于无声处听惊雷,大概就是写作的至高境界吧!

《玄想》里有几篇游记极为出色。过往读了不少游记,印象深刻者少有,大抵因为作者只顾着自嗨,并没有展示景物真正的美感。

书中《句在无言处》《春天的红耐冬》《黄鹤楼头的笛声》都是极为生动的游记。林先生的游记里有景物,有历史,有诗词,有典故,有艺术鉴赏,有神话传说,有民间习俗,也有真情实感,读起来实在是过瘾,比亲自游过一趟都有味道。可见,最美的景不是眼前的景,而是背后的意境,之于写名胜散文,这大概是极为深刻的启迪吧!

在《坚持之味》篇,作者以诙谐的语言反对乡土语言入文:“如果每一个地方的作家,因为乡土的缘故,都用家乡的方言自创文字,陶渊明用江西话,王维用山西话,李白用四川话,杜甫用湖北话,杜牧用陕西话……不使用正常的中文,他们的诗文与思想也只能自限于一隅,而不会成为令人敬服的大家。”

结合前几天读《中国文学史》,作者专门提到的,“我们写文章,不可用土语俗语,不然会失去意境。”不免振聋发聩,原来各位大家都不赞同方言入文啊!想起前些天虬田警告我的话:“在你成名成家之前,在文章里说土话,就是自取其辱。”内心禁不住生出许多感动来,果真是忠言逆耳,只可惜当时听不进去,看来狂妄的新人,是需要权威偶尔棒喝一下的!

以作者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思考吧:

“人生,复杂而繁琐。

“创作,是简单而伟大的事。

“从创作看人生,不要陷入河流,要常想想河边的风景。

“从人生看创作,不要捉住天空,要真正地变成天空。”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