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节日本该是西方人的。随着与国际化接轨,西方的情人节在中国也拥有了立足之地。众多的中国人都在热捧这个节日。
有位明星曾经说过:恋爱虽易,婚姻不易。
其实,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恋爱是婚姻的种子,选择什么样的婚姻,就看你种下了一颗什么样的种子。
01
2016年5月份,我和爱人去湖南旅游。
到达凤凰古城的那天下起了小雨。站在古城牌坊前,放眼望去,只见五颜六色的雨伞穿行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里,似有人在画中游的美景。
从镜头里看去,五颜六色的雨伞、雨衣和防水鞋套,行驶在青石板铺成的古巷里,那一个个画面,像一幅幅油画。把人情不自禁的带进来这座古城、走进了这里的历史、触摸到了古城中大文豪的情感世界。
来到凤凰古城,许多人最迫不及待想看的,当属“沈从文故居”。只是想身临其境般地、更多一些了解大文豪沈从文,坚持三年追求女神张兆和的爱情故事。
其实,我本人并不赞同沈从文对爱情如此执着的精神和态度。感情不同于其他,感情本应该是由不得丝毫撮合的。
爱情,只有两颗心同时碰撞发出的火花,才是最灿烂、最和谐、最长久的。凡是拿一颗心去不停地碰撞另一颗心而得来的情感,很难成为旷世情缘。
02
沈从文是教师,张兆和是学生,两人相差八岁。沈从文大概从1928年开始展开了对张兆和的追求。
那时,张兆和正读大学二年级。她皮肤稍黑,活泼俏丽,外号“黑牡丹”,是很多男生追求的女神。
一心向学的张兆和,把一封封男生们写给她的求爱信,按照自己的意向,编成“1号”、“2号”、“3号”留存起来。而沈从文在张兆和心里,排名已经到了“13号”。
三年零九个月里,沈从文写给了张兆和一封封情书。终于,在他的穷追不舍中,沈从文如愿抱得美人归。
然而,婚后的张兆和却找出各种理由,回避跟沈从文的团聚。沈从文忍不住抱怨,“你爱我,与其说爱我的为人,还不如说爱我写的信”。
从沈从文和张兆和结婚55年的生活经历中,张兆和并没有100%的投入到对沈从文的感情生活中。沈从文历尽艰难追求来的婚姻生活并不是十分幸福。
所以,有时,对于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想得到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
在沈从文追求张兆和的整个过程中,激起了他更多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他给张兆和写了太多的情书。可以说,最终打动张兆和的也许不是沈从文的人,而是他情书里的文字。
然而,当他们步入婚姻殿堂后,沈从文却慢慢地对感情不再那么执着。渐渐地,沈从文的情感偏离了方向,出轨长达八年之久。张兆和更是反思,她当初的决定和选择是否正确、是否是出自发心。
03
悬挂在沈从文故居墙上那张他们夫妇的合影,是沈从文最喜欢的一张。
据故居讲解员介绍,这张合影照片是记者抓拍来的。当时,沈从文回到张家界来到黄花溪,坐在河水旁边准备拍张照片。
这时,他的妻子张兆和看到沈老的衣领未整理好,在她急忙上前给沈老整理衣领时,这个镜头被摄影师固定成永恒。
在众多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合影中,至于他为什么最喜欢这张照片,我们不得而知。
有时我在想,他们风风雨雨走过了五十多年岁月,在诸多合影中,沈从文为什么最喜欢这张照片?是不是因为,在这张普通的合影中,固定下了张兆和对他由衷的关心、怜爱和呵护的缘故。
沈从文在《从文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当诗中的女子张兆和在现实里老去的时候,别人指着沈从文的肖像,问病床上的张兆和:“认识吗?”
“好像见过。”又说,“我肯定认识。”但她已说不出“他”的名字。
2003年春天,张兆和93岁。一个月以后,她阖然长逝。
在她闭眼的那一瞬间,她还是不记得那个人,那个给她写下那么多美丽文字、与她携手共度55年的丈夫——沈从文!
为什么?
04
相对大文豪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沈从文的婚姻远远不及。
所以,在婚姻上,还是应该相信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即使得到了终究还不是你的。
因为,在我们身边,在某些明星夫妻中,也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两个人分明是两条平行线,其中一方非要倾尽全力在平行线上找到交汇点。
结果,到头来还是那种貌合神离的感情,耗尽了彼此的情感,最终不欢而散。
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用当今话说,两个人的三观很重要,双方各方面的定位也很重要。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奉劝年轻人,是你的,值得追。不是你的,就放手。
选择一粒种子,成就一生姻缘。
切记,你的感情很昂贵。恋爱不易,婚姻更不易,且行且珍惜。
沈从文和张兆和作者;清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