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们创造了别人的原生家庭

我们创造了别人的原生家庭

2024-12-13 来源:哗拓教育
看着她成长背影的我

这些年自己心智成长的速度是过往二十几年的总和还多。

在八十年代相对穷苦的家境下,父母对我的保护太好,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一天到晚疯玩,学习对我来说简直是受苦,45分钟也显得漫长无比,成绩肯定不用说,差得只能勉强在学校呆下去了。就算这样,仍对我很爱护,很少因学习不好挨打。

父母都是乐观的性格,爸爸性情中人,情绪起伏大,有时暴躁发脾气,有时阳光灿烂如孩子,喜欢制造惊喜;妈妈则温和而固执,只管做事,不喜欢说太多;爸妈都不擅长对外人际交往,可又都向往能像别人一样有如鱼得水的交际能力。这些慢慢的就成为我的性格底色,现在,无论做什么,想什么,都很容易发现父母在我身上的影子。

心智成长的路途中最不能绕开的就是关于原生家庭,所有人出生成长的家对一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父母亲密关系相处的状态,父母与其他长辈相处的时的态度,父母在外面交际的模式,父母处理喜悦和处理困难的行为方式等等,无一不像复印机一样印在下一代身上,唯一能无意识选择的是复印爸爸的多点,还是复印妈妈的多点。

前阵子再看一次《少有人走的路》一书,却因外出时放下忘记拿,回去找时已经不见了。容易忘记这个问题常出现,只是比以前次数减少了,现在外出手上拿着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都提醒自己不离手,就算这样,仍会不时出现忘记的情况。

这个特质在我妈妈身上也常发生。每次遇到一些问题,我都会和爸妈聊天,就能从中得到启示。

有次与妈妈聊起,我很想知道她是什么情况下总忘记东西的,原来,她每次忘记事情都是因为处在同时多件事的繁杂情况下,她需要关注和要记住的事太多,以致她很容易乱以致最后漏了什么事也不记得了;我想,她有三个孩子,要对应的事是我的三倍,她无法收回注意力在自己身上,总是焦点向外,关注我们三姐妹,关注家里的所有事情,关注爸爸的情绪,这就是她的每一天。

找到这个情况后,我知道自己调整的方向了,此后,我开始将关注力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包括从女儿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并且繁事化简,减少不必要的事情重复性干扰自己,让自己一个时间里只专注一件事,脑袋也不要想别的事;简单的小事也要用心对待,有耐心而专注的做好!

因为,现在我正在创造别人的原生家庭,这个别人不是我的一部分,她是完全独立于我的另一个别人,我只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桥梁,所以,我不能只以自己的喜好情绪来对待她,而是做一个认真努力的自己,成为她世界里观察和学习的一个相对合格的对象。

有些家庭夫妻都是性格稳定,做事条理性很强的,我特别欣赏这样的性格。我有一个好友,她和她先生就是这样特性非常明显的组合,她前两年生了二胎,现在孩子两岁多了,大的孩子小时候开朗活泼,但做事不够专注,二女儿则一出生就显现出稳定专注的性格,由于她们两夫妻都是做事稳重,有条理的人,所以大女儿现在已经慢慢的像她两夫妻一样稳重,有坚持力,也比小时候更专注。

我们俩经常就孩子的特点不同,聊起对待孩子方式的不同,我总提醒她,两个孩子都不用担心专注和坚持力的问题,而她总提醒我不要太散,要更专注。

她自己和她先生都具备专注的特质,孩子十之八九会自动复制,反而需要多些感性的互动,提升孩子感性情感的表达,鼓励她经常对孩子说爱和拥抱,她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中,与她和她的先生注重自我调整是分不开的,真是幸福的一家人!孩子能有这样的父母是幸运的。

她现在创造的这个原生家庭比起她父母一代所创造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提升,父母那一代是社会的安排多于自己的选择,就算能选择,那时社会的知识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那个年代的父母多数没机会学习和进行自我成长。

庆幸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可以主动学习调整很多事情,可以通过学习知道能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就意味着能给下一代更好的原生家庭!

之前还看过一本书《父母改变1%,孩子改变100%》,第一次看到书名,看到“改变”两个字时,心里会觉得累,但当书看完了,并不是我以为要做些什么大动作的改变,只是调整心态,善待自己才能善待孩子。或许创造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就是先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健康,做一个开心积极,充实上进的自己,让孩子每天与这样一个人在一起,孩子只能学会:开心积极、充实上进!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