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心是一种狠毒的东西。它不像女人的子宫。它不会流血,它不会为了给你多点空间而扩张。
阿富汗人唯一不能打败的敌人就是自己。
也许他终于有点明白,玛丽雅姆要付出多少自我否定、牺牲和心血,才能够默默地忍受他的苛责和暴力、他的鸡蛋里挑骨头和他的卑劣,和他生活在一起这么多年,她在他的眼中看到的是尊敬吗?是后悔吗?
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
在一个人所必须面对的全部艰辛之中,没有什么比单纯的等待更加痛苦的了。
再过几年,这个小女孩将会变成一个对生活没有太多要求的女人,她将不会给别人添负担,将不会透露她也有悲哀、失望和曾经被人嘲笑的梦想。这个女人将会像河床中的岩石,毫无怨言地忍受着流水的冲刷,然而她的圣洁将不会因此被玷污,她将会变得更加高贵。
为了妈妈,他会像他下班之后弹开外套上的面粉一样,把自己的白日梦抛开。
妈妈说她嫁了一个没有信念的男人。妈妈不明白。她并不明白,其实她自己就是他生命中最为坚定不移的信念。
剖腹产不打麻药?作为家庭主妇时不时被皮带抽打?看着自己的父母在自己面前被炮弹炸的七零八落?亲手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孤儿院?.......这就是卡得勒胡塞尼笔下阿富汗妇女的命运。
因为喜欢《追风筝的人》而喜欢胡赛尼的作品,应该说每一部都是畅销的。他以独特的视角描述阿富汗普通民众的生活,残酷、绝望、苦难、贫困的世界,只能靠希望、救赎和爱来抚平伤痛......
整个故事分为四部分阐述。第一部分玛丽雅姆这个富商的私生女,和身为仆人的母亲娜娜被父亲赶出了家门,在城市边缘的泥屋中成长到15岁,父亲每个星期四来看望这对母女,并和玛丽雅姆讲述外面精彩的世界。她天真的以为父亲是真正爱她的人,超过了母亲的爱。15岁生日礼物她要求父亲把她带回城里父亲的家,她想和兄弟姐妹们住在一起,成为父亲名正言顺的11个孩子之一。可是父亲碍于声誉和面子没有勇气让一个私生子回到自己的大家庭中,父亲违背了承诺没有来接她。她不顾母亲劝说自行前往父亲的住宅,遭到了拒绝并发现了父亲的伪善面目。回到泥屋却发现了母亲冰冷的尸体,从此玛丽雅姆的童年画上句号。
为了让玛丽雅姆远离自己,父亲将她嫁给了40岁的单身鞋匠拉希德,嫁到了650公里以外的喀布尔,此生诀别。这一嫁,开启了玛丽雅姆可悲的一生。本身拉希德娶玛丽雅姆就是把她作为生育机器,但是七次流产,让她在拉希德的世界中彻底失去了价值。动辄打骂、非人般的待遇,玛丽雅姆都忍下来了,这种忍耐让她成为了近乎机器的麻木,这种麻木直到莱拉女儿的出生才有所转机。
第二部分以莱拉这个出生在较好家庭条件中的受宠女孩为主线,两个哥哥加入圣战组织均牺牲了,父母仅剩下她一个孩子。父亲是大学生,曾经是教师,是阿富汗民众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以格外重视女孩子的教育,认为女孩子未来应该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所以,父亲一直亲自教授莱拉功课并且不断拓宽她的眼界。莱拉与青梅竹马瘸腿男孩塔里克感情十分要好,并且随着成长两人产生了异样情愫。苏联撤出阿富汗,大家以为和平就要到来,可殊不知圣战组织并没有给大家带来安睡。炮弹乱炸、子弹乱飞彻底让喀布尔人民对这个城市失去了眷恋,大批人逃离阿富汗,塔里克一家也计划逃到巴基斯坦避难。临行前一天,14岁的莱拉和塔里克害怕一别就是一生,情难自已的发生了该发生的事。17天以后,随着战事升级,莱拉父母决定逃离喀布尔,可就在打包行李过程中,一颗炮弹无情落在了莱拉家中,父母均被炸死,莱拉受伤并且轻微失聪。作为邻居的拉希德和玛丽雅姆将她从废墟中扒拉出来,从此开启了她人生中最黑暗的生活。
带着布卡的阿富汗女性第三部分,玛丽雅姆与莱拉的交集。拉希德救下莱拉带有卑劣的目的性,救下女孩后,安排了一个假送信人捏造了塔里克的死讯,让莱拉彻底放弃离开的念头,而且恰巧这时候莱拉发现自己怀了塔里克的孩子,就这样莱拉与玛丽雅姆同时成了拉希德的合法妻子。起初,拉希德把漂亮的莱拉看做小花儿,让她做这个家里的王后,可是这样的日子随着女儿阿兹莎的降生戛然而止。拉希德对她的重视与爱护让玛丽雅姆看到了自己低下的处境以及作为生育机器的仅存价值的彻底丧失,所以在拉希德的冷落到来之前,玛丽雅姆对这个漂亮女孩的到来反感抵触。但是生了女儿以后,拉希德的冷落与谩骂反而让玛丽雅姆心生同情,两个苦命的女人找到了交集。她们一起照顾阿兹莎,一起在院子里喝下午茶,一起在午后阳光中编头发,一起对抗来自拉希德的暴虐。阿兹莎对玛丽雅姆的依赖与爱,让玛丽雅姆完全释放了母性,感受到自己被需要,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她对孩子毫无保留的倾注自己的爱。这种母性的释放也让她在生活中像母亲一样守护着莱拉,守护着阿兹莎。所以在莱拉的逃跑计划中,她毫无疑虑的参与了进去,最终三人惨遭毒打虐待而毫无怨言。
四年后随着儿子察尔迈伊的出生,年近60的拉希德找到了自己生活的精神支柱,对儿子极尽宠溺与温柔。塔利班的到来让生活更加无法喘息,在一次大火中拉希德的鞋店付之一炬,随后带来的就是以饥饿为中心的生活。其实很早之前拉希德因为阿兹莎的长相就怀疑过孩子的血脉,因为在塔里克离开之前,邻居们就在传言莱拉和塔里克的不检点,所以在极度困苦的日子里,拉希德想到了让莱拉将女儿送往孤儿院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也就是在看望女儿的过程中,莱拉无意中与塔里克再次相遇,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塔里克的到访无意中让儿子吐露给了拉希德,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情而毒辣的暴打,紧要关头为了救下莱拉的一条命,玛丽雅姆做了人生的第二个重要决定,向拉希德奋力挥起了铁锹。事后,玛丽雅姆为了保全莱拉母子,独自一人揽下罪责,合法的死去。
第四部分,莱拉的灿烂千阳。莱拉母子三人与塔里克逃到巴基斯坦的穆里开启一段幸福的家庭时光。这是莱拉一直梦寐以求的日子,有爱人在身旁有孩子在打闹,有花香有灿烂的阳光,远离炮火远离胆战心惊。可是,听到喀布尔恢复正常秩序后,她还是忍不住要回到那个有自己成长痕迹的城市,想去尽自己一份力量建设这个满目疮痍的城市。她先回到了玛丽雅姆成长的城市赫拉特,去看了她15岁以前生活的泥屋,看望了她的毛拉,拿到了她的父亲留给她的遗物——一份心灵救赎的礼物。回到喀布尔的莱拉倾力于孤儿院建设事业,用自己的眼睛让父母让玛丽雅姆让哥哥们看到他们的喀布尔回来了。
看完整本书后,我其实没有感受到灿烂千阳,那只是阿富汗人民内心的深深渴望罢了。感受最深的还是爱的力量,在每一张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支撑着走下去的只有爱。
有了对玛丽雅姆的爱,娜娜才没有转身离开,在泥屋中一待就是15年,最后因为女儿的离弃自杀;
有了对阿兹莎对莱拉的爱,玛丽雅姆才能在生活中找回有血有肉的自己,才能在关键时刻将铁锹挥向拉希德;才能在法庭之上揽下所有罪责,留给莱拉完整的额幸福未来;
有了对塔里克的爱,莱拉才能在得知怀孕情况下放下清高接受拉希德的求婚;
有了对儿女的爱,在拉希德的虐待下莱拉坚强的生存,才能在面对女儿时眼中流露出爱的光芒,在没有麻药情况下,坚定的接受剖宫产;
有了对儿子的爱,拉希德才会流露出人性的光芒,整个人才会柔和下来;
有了对莱拉的爱,塔里克才会扛着假肢与街头调皮鬼干架守护莱拉,才会不远万里瘸着腿回到喀布尔寻找莱拉,才会无条件接受并疼爱拉希德的儿子察尔迈伊;
有了对玛丽雅姆的爱,父亲扎里勒才会在生命的终点驱车数百里找寻内心的救赎;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爱,这种可以抵抗生理、心理伤痛的感情,伟大而隐秘,只要你的内心有那么一点点爱的火苗,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这个世界,只有爱,是治愈一切的良方。只有爱才能带来灿烂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