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西2》中的慢元素——中国古诗文

《北西2》中的慢元素——中国古诗文

2024-12-13 来源:哗拓教育
《北西2》中的慢元素——中国古诗文

作为一部向爱书人的圣经——《84 Charing Cross Road》的作者Helene Hanff诞辰一百年的致敬作品,影片少不了各地西式风情、风光。即便是地理上挨得最近的地方,也不过是澳门。但是,影片中还是充满了中式元素,其中映像颇深的当是书信和谈话往来中,中国古诗文的穿插。

首先出现的是林老先生给孙子的繁体竖排书信,信中写了一句“去家满载”,由此引发了大牛和老先生“去国怀乡,满目萧然”的感叹。原文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感极而悲者也”。老先生作为第一代移民,40年代末就来到美国,但文化的隔阂,语言的不通,使视中华文化为瑰宝的他由一个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变成了一个“文盲”。老人长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现在都没有用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现世浮躁,又有多少人能安度那种从前慢的生活,去用狼毫小楷书写一封情抵万金的家书,然后日日凭栏望断天涯路地等待呢?

当大牛用“哪住的舒服,哪就是家”,来安慰已离乡70载的老人的时候。老先生即提到了苏东坡的一句诗“此心安处是吾乡”,该句出自苏东坡的《定风波.长羡人间琢玉朗》——“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此话最早出自白居易“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道出了老人历经岁月沧桑后,宁静致远,超然豁达的心境。对于海外游子而言,哪个不怀乡,但何处又不是家呢?

林老先生去世后,大牛和奶奶一起将他的骨殖送回到湖北秭归,撒入汨罗江水中。办完林老先生的后事,奶奶欲卖掉美国的房子。奶奶说,爷爷一直舍不得卖房子,是怕卖了房子就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原来是父母在 ,不远游,现在是儿孙在,父母不远游。奶奶还说,人在哪,家在哪。大牛望着茕茕孑立的奶奶问,人不在了呢?奶奶把大牛的手放在他的胸口——是的,“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大牛问道,是否要给林老先生立一块碑的时候,奶奶提到苏东坡的另两句诗——“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此句出自苏东坡的《屈原庙赋》,是苏东坡路过屈原祠所写。屈原身前被流放,离家千里,死后亦未能还乡立坟。老先生如今已经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便无所谓立不立碑、立在哪里了。生死萧然,万事皆空。

在前面给孙子的信中,老先生还写道“做人勿惮劳,勿恃贵”,出自张之洞给在日本习武的儿子的《戒子书》“勿惮劳,勿恃贵,勇猛顽强,务必养成一军人性格。”。老先生告诫在NASA空间站工作的孙儿,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视富贵,做人要踏实吃苦。让我不竟联想到曾祖父六十多年前用蝇头小楷写给在东北读书的父亲的书信,里面既饱含了老人家对孙儿深切地舔犊之情,亦谆谆教导其做人之道理。

影片中的中国古诗文,不仅完美诠释了老一代移民的家国情怀,更是频繁出现在男女主角信件交往中。一开始两人在通信中调侃什么是爱情的时候,提到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作者有次去参加科举考试,途中遇到一位猎人猎杀了一只大雁,天上的另外一只大雁确认同伴死后,竟然一头撞死在地上。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元好问,于是有了这首词。据传因为李莫愁总是心心念念这两句话,才使其在几百年后又得以深入人心。

而对一切亲密关系表示怀疑,自喻为仙人掌的大牛,在信中提到“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两句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鹧鸪天·代人赋》。是《古诗十九首》中“思君令人老”的摇曳生姿版。正因为人间“白头”是必然的,才昭示“离恨”无法避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正因为人生有了生离死别,才使得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也更加珍惜生命。

大牛和阿姣的通信中,还提到过李密《陈情表》里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正所谓“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李密年少时即失怙失恃,“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其孤苦无依之情形跃然纸上。李密能成年全靠祖母抚养,后司马炎统一三国后,为笼络人才,几次三番请李密出仕。李密既不想离乡,又不想惹来杀身之祸,便以祖母年事已高,时日无多,需要床前尽孝为由,写下了情真意切的《陈情表》,终于婉拒了司马炎的邀请。

诚然,我们每个人就像大牛在信中写的“生而孤独”,却总是在感情世界里寻求依凭。而每一段感情是否可靠,是否在自欺欺人,不试一试又如何知道。就像阿姣所说,我们就像奋不顾身的海鸥,一头扎进海里,有的可能满载而归,有的可能一无所获。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不试一试,我们怎么知道那个人是不是对的?即便失败了,我们也要让下一次的失败变得好看些。

人毕竟是群居动物,虽然有各种理由让人欲选择孤独。但人终要在人群中生活,论起人情冷暖、人情世故,大牛的信中提到了刘禹锡的《竹枝词》之七“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世人有“瞿塘天下险”一说,瞿塘峡两岸连山,水流湍急,险滩密布。而在诗人眼中,人心却比这瞿塘峡还险,无预兆地就会因为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生出许多波澜。“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

至于对待人生的态度,阿姣说,有的人“竹杖芒鞋轻胜马,一梭烟雨任平生”,而她却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者取自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春日里,被贬黄州已三年的苏东坡,与友人出游遇雨,他人皆狼狈,惟苏神吟啸徐行。诗中体现了他旷达超逸,喜悦豪迈之情。后者则取自王昌龄的《从军行》,诗中将士即便身经百战磨穿金甲,也绝不言后退。影片中姣爷的称谓也是由此而来,正如阿姣所说不顺和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面对屡战屡败的生活,每个人既可以选择“满目萧然”,也可以选择“一梭烟雨任平生”,更可以像姣爷那样“不破楼兰终不还”。人们往往喜欢将人生境界分为三六九等,其实人生百年,境界无所谓高低。无论是小小不言的房产经纪,还是豪气冲天的赌场公关,选择你想要的生活,才最重要。

影片中引用了这么多中国的古诗词,应该也是对Helene Hanff诞辰一百年的致敬。正如影片中所说的,“那时候没有一分钟就可以达到的电邮,等一封信,漫长的如同一生,。但是,慢一点儿,才能写出优雅浪漫的话语。慢一点,才能仔细寻觅盼望的爱情。”是的,那时候车马邮件都很慢,那时候少男少女很多情,那时候一年四季很分明,春发夏长秋收冬藏,那时候文字语言都很美。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