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的笔墨时空

我的笔墨时空

2024-12-13 来源:哗拓教育

每到夜晚,万籁寂静,昏黄黯淡的灯光下,我坐在十四寸的电脑屏幕前,十根手指轻快地划过键盘,配合的天衣无缝,如流水般噼里啪啦的舞出一篇篇文章。

我的小狼毫毛笔安静的垂直悬挂在衣橱一侧,墨汁瓶落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砚台已许久未打开过,各种宣纸散落满地,到处都是。

久而久之,总是提笔忘字,在他人面前也再也不敢胡乱吹嘘: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每逢此时,我都会想起我曾经的中国画启蒙老师。

大概有数十年的光景了,原谅我已经记不清他的名字,模样亦有些许模糊。

那时我读小学,年纪大约十一二岁,小孩子嘛,总是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奇,三天两头的立志要当什么科学家,航天员,作家,画家、、、、、、

可是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很多时候对一时的爱好总是略有涉猎,浅尝辄止、、、、、、

当时年少,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偏偏对中国画起了兴趣。

这个时候我的国画老师就出现了,恰好在当时他教我们班的美术课,在课余时间辅导感兴趣的同学练习中国画。

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每天下午放了学,落日黄昏下,人群中多了一些提着笔墨纸砚的小学生从一座教学楼跑向另一座教学楼,只为去听一节他的国画课。

记忆中的他穿着很朴素,戴着一副银色边框的眼镜,打眼看上去,是十足的正气书生的模样。

不知道是受过伤还是发生过什么事情,他的一条腿和常人有些不一样,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但是每次讲课他都尽力站着,而这一站就是一个半小时,依靠着另一条腿灵活的转过来转过去,好像这些东西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影响。

那时候条件远没有现在这样好,好多科技性的教学仪器也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画画的时候他只能在黑板上用胶水先粘上一张旧报纸,然后在把宣纸小心的粘贴在报纸上,就这样来教学。

熟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正规画国画的方式是将宣纸平缓的水平铺展开,这样才能有更大的空间来运转笔锋,可是为了让效率更高,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同学学习到国画的精粹,老师硬是用这种方式陪伴了我们几个月的时间。

那个时候对于国画的概念刚开始有懵懂的感觉,曾经无数次回想起来才觉得老师他是怎样的伟大,他是承受了多大的痛苦,而这一切只为了能够让他的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国画的奥妙之处。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首先学的是山水画,就是画一些花花草草,小树房子什么的,我自小傲娇,心气大得很,只画了两天就觉得已经超越别人几十倍了,于是便不屑于山水画的创作,转而画起了动物。

于是隔天,我就被“请”去了他的办公室。

那天我刚刚参加完数学奥赛的考试,因几个超高难度的题目没有答出来从而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进办公室之后,他正在画一幅观音的人物图,我看见之后的第一感觉:画的真好,简直像电视剧里的观世音一样。

办公室只有他一个男老师,旁边的一个女老师在洗头,洗发水的味道填充满了整个房间,流水声稀里哗啦,另一个女老师在窗边发呆的转着圆珠笔,落在桌子上噼里啪啦。

可是老师似是没瞧见这般一样,认真仔细的描摹着他笔下的作品,笔锋回转间,将观音手中的杨柳玉净瓶画的惟妙惟肖。

我看的出了神,直到他拿毛笔横在我的眼前。

“嘿,小子,看什么呢”,老师脸上挂着笑容问道。

如果换做是别的孩子,估计此时一定会像个做错事情一样低着头一声不吭,等待接受惩罚。

可是我傲娇,抬着头眼睛死盯着他。

那个时候小学生流行在额头前留一撮头发,我也赶时髦,留了一个那样的造型,像极了三毛,后来想,那大概是刘海的早期雏形吧。

老师被我看毛了,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夹起我的“刘海”,一板一眼的说道“小伙子,看我作甚,知道今天为什么叫你来吗?”

我当然知道,可是我撇撇嘴,偏不说。

哦,我傲娇的一转脑袋,扯着我的“刘海”了,疼死我了、、、、、、

他松开手,然后在办公桌上拿过我的作品,我记得那次画了一所小房子,指着话对我说道:为什么不愿画山水画了,你认为你已经画的炉火纯青了嘛,我告诉你,这还远远不够,一瓶不满半瓶咣当。

当时我还不明白这句一瓶不满半瓶咣当是什么意思,只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到老师这样严肃。

然后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他缓缓的撕成了两半。

我第一次感到如此的委屈。

我终于低下了头不敢看他。

沉默许久之后,他说了一段话,时至今日,我只记得了几句。

画前需定形,先从树起跟!

勾出树枝干,稍点树梢墨!

颜色要细调,红绿要纯清!

、、、、、、

此为画中意,意境难悟成!

悟到深思处,好画自然成!

我似懂非懂,可是从那之后,我画画的时候真的比以前认真了许多。

大概是因为那次,我和老师开始熟络起来,后来每次画完画之后都拿给他看,临毕业之前,他送了我一本山水画册,还在扉页签上了他的名字。

可是,几经辗转,那本画册还是丢失了。

学校里的很多壁画都是他的作品,八景图,神话故事,我亲眼看着他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把那些图画的是多么精湛,笔锋婉转间又不失清新,刚柔并济,无不让人称赞。

我记得老师说过,他曾经为千佛山题过字,至今万佛洞前还有他的字迹。

于是我路过千佛山时,特意去万佛洞瞻仰。

万佛洞位于千佛山北麓,集敦煌、龙门、麦积山,云冈全国四大石窟的精华于一身,塑有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近三万尊。

俗话说:游千佛山不游万佛洞不成一游。

洞中游览一番,拜过佛身之后,我在洞口站了许久,却始终没有觅得哪些是老师留下的字迹。

2014年6月9日,高考完的第二天,时隔七年之后,我终于再一次的回到母校,学校早已经变了模样,现代化的标准橡胶操场代替了当年的尘土飞扬,当初画画的教室也已经装备上了各种教育电子产品。

可是,那些画,八景图,神话故事还在,岁月变更,风吹雨淋,大浪淘沙,老师的作品傲娇的屹立在墙壁上,时代的变迁丝毫没有冲刷掉它们。

老师,我始终没有见到。

我想,大概也不需要见了。

如今我早已放笔多年,只有在想起来的时候提笔写几个字,却越发觉得写得难看。

当年的一得阁我至今沿用,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好,而是因为每逢闻到它的味道,就像回到了当年一样。

夜已经深了,微弱的月光洒进阳台的一角,映在宣纸上忽明忽暗。

当年的傲娇小少年,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够再次提起笔来,挥毫泼墨一幅隽秀的山水画卷?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