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的信息时代早上7点,手机闹钟响了,拿起手机,关了闹钟,开始刷朋友圈、微博、知乎、简书、上今日头条看看新闻,(⊙o⊙)…半个小时过去了,要迟到了。匆忙洗漱一下,路上买个煎饼果子,奔跑着赶上了公交车,惊魂未定,新一轮的刷手机大战开始,朋友圈、微博、知乎。。。。翻山越岭、跋山涉水2个小时到了办公室,手机该放会了吧,其实人家也累啊。万万没想到,万万没想到,万万没想到,放过了手机,不能放过浏览器:微博、知乎、简书。。。。一转眼,5点了,该下班了,拿起手机,下班路上:朋友圈、微博、知乎。。。。晚上床上:朋友圈、微博、知乎。。。。晚上12点,睡了。第二天早上7点,手机闹钟响了,拿起手机。。。。
大家觉得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心想:这不是在说我嘛,你怎么知道我每天的生活。我确实知道,因为这不仅仅是你的生活,也是我自己的生活,还是他的生活,这是一个生活在信息时代的都市人的标准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充斥了太多的杂乱无章的信息,一会朋友圈看到一个鸡汤文,读一会,转眼又到了微博看看新鲜事,这会又弹出一个知乎推送,你我就这这样马不停蹄的在不同的app和服务间穿梭。我想真心的问上一句:亲,你累吗?你幸福吗?让我们静一静,坐下来想想:我们的注意力有多少是我们主动控制的?又有多少是被动转移的?我们似乎形成了一种注意力转移的惯性:不转移你反而焦躁不安,觉得不舒服了。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了自己一个非常可笑的习惯:手机屏幕已经关了,我的大拇指还一直在屏幕上不由自主的点点点,停不下来,因为觉得这样舒服。这是不是很可悲?所以,面对如此嘈杂,如此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该醒醒了。
成为信息的主人 Pocket我在此呼吁,倡导:在信息面前,让我们多一点主动,少一点被动;多一点停顿,少一点匆忙;多一点选择,少一点搪塞。在信息时代,要以我为主,以我的目标为主,以我的兴趣为主,不要以信息为主,信息面前我们才是主人。
这里涉及到“浅阅读”和“深阅读”的概念,在信息嘈杂的互联网情景,你基本进行的都是“浅阅读”。信息被匆匆浏览,因为注意力的涣散和不集中,外加焦躁的情绪状态,信息在编码阶段就效果不佳,可能很多时候你并没有领会到文章的精华内容,就已匆匆而过了,究其原因是信息加工的深度不够。深度不够,就不利于信息的存储和记忆,基本都是看完就忘的状态。所以到头来,你每天花费了很多的阅读时间,结果信息的沉淀几乎为零,对你的知识结构几乎毫无贡献,这就是对我们毒害至深的“浅阅读”。这是互联网大环境的产物,每个服务都在争夺用户的注意力,结果你的注意力就被瓜分了,阅读深的了才怪。所以,进行“深阅读”才是关键,其实这很容易啊,想想我们的古人,各个进行的都是“深阅读”,因为那时没有互联网,信息还没有爆炸。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深阅读”呢?我的办法是:使用Pocket分离“浅阅读”和“深阅读”的信息加工场景。信息多,就让他多吧,阅读浅,就让他浅吧。我们用Pocket,在“浅阅读”的情景中,来进行信息的浏览,略读和筛选,让浅阅读的目标明确,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另外初步的浏览对认知资源的要求没那么高,而且步调行动都一致,效率那是极高的。比如我看读读日报,基本从头到尾浏览,觉得有价值的才会加到Pocket中进行“稍后阅读”。朋友圈、公众号、知乎,都是如法炮制,90%的时间用来浏览、略读、筛选,有价值的加入Pocket进行“深阅读”。另外为了解决app间的注意频繁切换问题,我的办法是:设定信息获取途径的优先级,一次一个app进行信息初选。在瓜分注意力资源的app中,我使用“浅阅读”进行信息的初步浏览、略读、筛选,择优统一保存到Pocket中,各个app是我“浅阅读”的情境,Pocket是我统一进行“深阅读”的情境。
浅阅读与深阅读就这样一个Pocket,做到“浅阅读”和“深阅读”的情境分离,两者可以通过Pocket进行信息传送,又相互独立,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在“浅阅读”情境中,主攻信息筛选这件事,在“深阅读"情境中,主攻深入阅读这件事。其实如果觉得在“浅阅读”情景中,信息的筛选不够彻底,在Pocket中还是混杂着一些不重要的信息,那么在Pocket中也可以使用标签系统,进行信息的二次筛选,进一步过滤出最重要的信息,集中精力将其攻克。其实本文的初衷是:对信息管理系统的第二个环节—信息深加工的利器Pocket进行一个功能性的介绍,不知为何就扯到了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加工方式的探讨上,虽说无心为之,但是也不失为提供一个角度,供大家参考。那就在之后的文章再对Pocket的功能和使用做一个介绍吧,敬请关注。
如果喜欢本文,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