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栏目,有一段是陋室铭配着现代电子音乐的一个表演,看完,不在想看第二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本是诗人对自己的一个清心寡欲的刻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也是作者无意于世间嘈杂的精神体现。现在,却用这样的摇滚音乐来表现,不知道这到底是如何理解。
当然,并不是说唱的如何,黄大妈的嗓音依旧打动人,乐队的表演也很有张力,舞台灯光等等,是很棒。但是,非要如此么?
我们希望古诗词可以流传下来,可以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阅读时代,留的一方净土,并不是非要声嘶力竭,才能做到。如沐春风,是我对古诗词的理解。因为总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似曾相识却表达不出来的词语来表明内心的想法。
孤独,流放,被贬……古代的诗人们,或多或少,经历过这样,同样,我们留下来很多值得纪念的诗句。就像此文,刘禹锡被贬,然后被知县刁难,他心里也苦,也有泪。但是他总不能嘶吼来宣泄,他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你总是想看到我为生活所困,我却偏偏过得独乐其中。
诗人们将自己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的挥洒在三尺白纸上,气吞山河。将自己的忧国忧民,寄托在一寸之毫上,或悲或喜。
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一首词,却可以把苏轼的意境表现得恰到其中。怨月圆,盼人归。清风调,似望见,东坡倚窗前。
音乐和诗,当然会有交集,我也喜欢这样的交集,太过于现代的融合,带来的或许只是杂,感受不到任何情感,如果,陋室铭配上悠扬的笛声,还有行云流水般的扬琴,或许带来的画面感,会不会要更清晰一点呢。
我也希望会有很多的人喜欢这些诗词,是在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所处环境,来理解,并不是为了考试来死记硬背。死记下来的,只有文字,并不是真正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