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经济周期问题的兴趣,刺激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不同的学者对经济周期提出了不同的理论。
一、三个经济学派
- 芝加哥学派
- 奥地利学派
- 公共选择学派
--
二、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兴起
- 由卡尔.门格尔和他的学生庞巴维克共同创立
- “奥地利学派”,是由当时的理论对手——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中的一个学派)提出的,带有讽刺成分
- 历史学派主张:经济现象中不存在普适规律,每一个经济事件都有其发生的独特坏境,彼此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 门格尔和庞巴维克认为: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有一般性的规律:例如,边际概念,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 奥地利学派指的不是学者的国籍,而是一种特有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奥地利学派的研究方式、范围、思想后来转移到欧洲、英国,其他不同国籍的学者也加入阵营
- 奥地利学派,不仅仅指门格尔、庞巴维克、哈耶克 (Friedrich Hayek)、 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还包括英国的经济学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大卫.休谟(David Hume);美国的学者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科斯(Ronald H. Coase) 、德姆塞茨 (Harold Demsetz) 、图洛克 (Gordon Tullock)等
三、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基本主张
第一,只有个人才能做出选择。
- 误区:仿佛一个国家、集体、民族、部门是能够思考的个体。
- 事实上,真正能思考、行动的只有个人才会有感受、有意图,才会采取行动。
第二,研究交易所在的市场,是研究经济学的焦点所在。
- 世界上没有抽象的交易,所有交易都是在某个市场里、某个平台上完成的
-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规则、约束、前提条件
- 不看具体情况,无法理解交易的本质。
第三,研究经济现象要研究人的动机、人文背景。
奥地利学派专家彼得.贝奇(Peter Boettke):
只有了解人们周一到周五工作,周六、周日休息的人文背景,才能充分理解美国纽约中央汽车站里,人群进出变化的数据统计规律。
四、奥派看经济周期的特别之处
奥地利学派关于经济周期的看法,有几个特别的地方:
第一,奥地利学派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货币像水也像蜜
- 从长远来看,每个人存款都加一个零,经济体之间的相对关系不会发生什么变化,货币像水,但这个过程却是漫长的
- 但在货币蔓延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过程当中, 货币像蜜,它对人的行为会产生引导作用
- 如果政府发行货币的数量和过程不得当,它对人们的行为会有误导作用
第二, 奥地利学派认为资本是异质的,不是同质的。
- 资本有它独特的使用方式,一种资本一旦形成,就只能用在具体用途上,不能随时地转到其他用途上去。
- 资本不像沙子,更像乐高玩具,大的模块不能替代小的模块
- 现实生活中的资本,甚至不像乐高,生产设备(如炼钢炉),做成以后就只能用来炼钢,不能用来生产玻璃或烤鸭。
- 错误的投资决策一旦做出,要修改就得付出代价,它为政策建议埋下了重要伏线。
第三,奥地利学派认为社会机制是人们行动的结果,而不是事前计划的结果。
- 新建的校园里面草地上的小路
- 设计师计划铺好的路,人们未必会走
- 比较好的办法是:先让子弹飞一会,让人们走出来一条路,再去铺石头、水泥。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社会上各种复杂的社会机制,不是谁、不是哪个个人的设计,而是人们共同行动、自然形成的结果,是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
课堂小结
1、奥地利学派的兴起及基本观点:
- 只有个人才能做选择;
- 交易总是在市场中完成的,研究市场上的各种约束条件,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 人的动机是我们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重要内涵。
2、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周期的独特看法
- 货币不是中性的
- 资本是异质的,不是同质的
- 各种社会机构和安排,是人们共同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计划的结果。
课后思考
在一个荒岛上, 根本就没有尺子,那么,人们要做尺子的话,到底怎么做才能确保这尺子的精确度永远不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