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养成了开口就要粥,饿了就要汤的习惯。
成都的朋友们都关切地问我,你去广州有没有长胖?
我说,没有。可能是因为粥和汤里面水分太多了,很快就被代谢掉了。
想着,想着,我突然思念起被粥油包裹着海鲜和走地鸡的毋米粥——特别是最后一碗!凝聚了海鲜、肉食,蔬菜精华的粥!
起身出门,晃过金穗路,一头扎进“太艮堡毋米粥”。
擦擦手,喝喝茶的功夫,白贝、鲜虾、排骨、牛展先上桌,油条,青菜粒再摆盘,最后是炸鱼骨和鱼块。香气荡漾间,勺子刚一握,口水就出来了。
毋米粥源于顺德,看起来平平常常,但要制作这种清而不淡的粥底并不简单:
先将泡好的香米倒入熬制好的高汤,适量加入花生油,让米在沸水中更容易开花。进行熬制,反复搅拌,避免米粒粘锅,几小时后,直至香米完全软烂,粥面上浮起一层细腻,粘稠的粥油,再将米渣从粥水中剔除,以免久熬米渣糊锅。
毋米(无米)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这样的粥底火锅让顺德人粗制精食的料理精神得以一览无遗。
和我一起同行去吃粥的有一位家里是开潮汕粥铺的小姐姐,小脸蛋太水灵了,泛着粉红色的光晕!她说身体这么好都是粥养出来的,我信!
她告诉我们说毋米粥的粥必须要喝三碗,锅底翻滚冒泡时,要喝第一碗,滋补养胃;
接着放海鲜,待粥把海鲜煲熟,先吃海鲜,再饮第二碗,这碗集海鲜之鲜香,可大大增进食欲;
接着放入牛展,走地鸡,排骨,熟后捞出,蘸上蘸料,先吃肉食,再将粥底佐以青菜粒,是第三碗。最后这位小姐姐喝到锅已经见底了,我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养生秘笈!
喝着粥,夹起一块墨鱼饼,咬下第一口,我瞪大了眼珠子,怎么会这么弹嫩,紧实的弹牙感让我快速吃下一整块。将墨鱼肉手工打成浆状,热锅凉油,下锅将至金黄起锅。
陈村粉入锅,搭配软脆木耳丝翻炒。入调料,急曲盘,点配炒香芝麻和葱花。看似平常的一碗粉,陈村粉已经有近90年的历史,有着十几道工序,而且道道都有秘诀,例如,新米要放半年才可以用,制成的粉才特别的爽滑;洗米要将米放在木盆里狠搓20分钟...薄、爽、软、滑,与粥同食,真是天作之合。
一鱼三吃,我们这次单点了炸鱼骨,当舌尖接触到薄脆的面衣,金黄的脆皮发出“咔咔”的声音,紧接着是嘎嘣脆嘎嘣脆,这令人动容的邂逅偶遇让我太感谢上苍。
吃完粥后,上一道炸奶卷,爽脆又香浓,轻脆又绵软,食完粥后口感更加甜美。
其实原本就是一锅白米粥而已,但是为何让我一直心心念念呢?
换季时节,软意绵绵的液体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细腻粘稠的粥油会更好地锁住食材地鲜嫩口感,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堪比参粥。所以,一个广州人会不会吃粥,这毋米粥桌上,最能见分晓。
有一位经常上我家买东西的阿姨,有一次来的时候告诉我她对蛋白质过敏,不能吃太多海鲜和肉类,我说那这样的话你就只有吃素了。阿姨摆了摆手,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只是少吃点,不吃是不可以的。走的时候回头跟我说,我们广东人啊, 一天到晚都很忙,我们忙着想怎么吃,其他的我们很少关心。
广东一省藏着三大菜系:广府菜,潮州菜和客家菜,每一种都极其讲究和花功夫,看似寻常的食物,在广东人的世界里酝酿出了醍醐味,在广州的游历,让我决定上半生周游,下半生煲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