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葱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5)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战国策》《魏策二》)
这是著名的“三人市虎”的成语的由来。作为大国之君,魏王洞察事理的政治智慧毋庸置疑,但也招架不住多次谣言,只能选择相信“市有虎”的话。如果由此派出人马去围剿老虎,或是直接惩罚有关官吏,这事就大了。
但是,事情到最后,市上无虎的事实仍然改变不了。谣言终究只是谣言而已。伤害的是听信者的威信和资源。所以,听风就是雨是有害的。
已故著名作词家闫肃老爷子在歌词中写道:
22434514S-0.jpg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反复吟唱的旋律表明,世事难明,慧眼难具,我们不免上当。
风来了,会不会有雨,谁都说不准。影响天气的因素太多了,所以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是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事情之一。而人事又是世界上比自然更为复杂多变的,因此世风之后是否就是雨,更加复杂难明。听风就是雨,有很大概率是错误的。被怀疑者固然多属冤枉,而怀疑甚至传播得“满城风雨”者,又何尝不是上当受骗者?
作为普通人,既可能是“听风就是雨”的主角,也可能是受害者。不管不幸充当的是哪一个角色,笃定、从容是必须修炼养成的品质,这样才能应当具备一双这样的慧眼,养成一种自如的慧心。
一、是这样的吗?像白隐禅师一样面对世风世雨 001InF6Zgy6P6rmh7nz49&690.jpg
白隐禅师本以生活纯洁的圣者闻名,不料有一日却被指为使附近的一个女孩受孕,女孩的父母怒不可遏的去找白隐理论,因为这个美丽的女儿在父母逼问下指称孩子的父亲是白隐。白隐默默地听着那对愤怒的父母的交相指责,最后只说了一句话:
“就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之后,当然交给“父亲”白隐,此时大师的名誉扫地,恶名远播,但他并不介意,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婴儿所需的奶水及一切用品,都由他向邻居乞求而来。
事隔一年之后,孩子的这个未婚妈妈终于忍不住良心的苛责:向父母吐露了实情,孩子的亲生父亲其实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儿,向禅师道歉,请他原谅,并且将孩子领回。白隐并不说话,只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
这是一则禅话,但更是“醒世恒言”,无尽指责、狂风暴雨之下,改变不了的一个事实是,禅师并非真正的父亲。此时,禅师选择的不是辩解、自证,那样也许只会增强风雨的力度和数量。他表现出的是超人的笃定、从容、专注,笃定于真相,从容于行动,专注于必须做的事情,即照顾那个失怙的无辜的孩子。他人看来的风狂雨骤,在禅师那里也许只是窗外风景、杯中风浪而已。
因此,如果你是风,即便被疑是雨,也要笃定于初心,专注于当下。只要从容地走着,客观流逝的时间和自始存在的空间自会证明那些“雨”只是虚幻而已。
二、为人当如孙仲谋。对人对事当有孙权一样的笃定
关羽被杀,荆州被夺之后,刘备率兵征吴,孙权派诸葛谨前往蜀国讲和!因诸葛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东吴张昭怀疑诸葛谨私通蜀汉,背叛东吴。
张昭见孙权曰:“诸葛子瑜知蜀兵势大,故假以讲和为辞,欲背吴入蜀,此去必不回矣!”权曰:“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孤不负子瑜,子瑜亦不负孤。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子瑜曰:”弟已事玄德,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其言足贯神明。今日岂肯降蜀乎?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得间也。“(《资治通鉴》)
不管从哪个方面讲,诸葛瑾都有“通敌”的嫌疑,何况又是耿直明慧的张昭提出来的!但是孙权对诸葛瑾了解很深,内心十分笃定他的为人,所以直接否定了“雨”的存在。
那么,如何识破风雨?兹有三策:
上策:识破风雨之局,上策是对事物有笃定之看法。否则,极有可能像魏王一样,进了“三人市虎”的圈套。
中策:面对“风后将有雨”的断言,保持一份淡定、从容,不要下结论,而是去调查研究一番。比如,魏王既可以召来“公安部长”问一下,也可以派“办公厅人员”去考察一番,自然就知道了。
下策:就不说了。
总之,愿天下人心底一片澹然,风和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