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圣经》记载,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找个母亲,投生人间,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于是,就有了现在每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
我没有看过《圣经》,也不是基督教徒,以上是从网上查到了的有关“圣诞节”来源,借此来引出我们#传奇书社#读书分享会。
我因为受到前同事“幕后黑手”、现在的“读书师兄”二狗哥的利诱兼胁迫,才关注和加入书社的,目前是参与书社第四期“百日读书计划”的一名学员。按照书社的等级划分,俺才从“幼稚园”踏入“小学门槛”(天啊,顿时有种乌云密满悲催的赶脚)。
看到群里发读书分享会的链接时,我便冒昧问能否参加,在得到允许后,完全不懂规矩且有点懵懂的我,就这样掉进了“浆糊”里啦。
从小到大,我还是蛮喜欢看书的,且没有什么特别选择,不管是红的、黑的、黄的,只要是中文字,我都乐意去翻看,至于说能否看懂、理解,或者说是否适合看,则很少去考虑。
这期分享会提到的《乡土中国》、《出梁庄记》、《寻路中国》三本书,其中《乡土中国》和《出梁庄记》我都看过。看《乡土中国》的时间很早啦,而《出梁庄记》也应该是两年前看的,如果不是这次读书会,我还真没有想过,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应该说,传奇书社的“老板”很有心(机),把分享会安排在小区不起眼的咖啡屋里,为避免打广告嫌疑,此处省略若干,各位自行脑补吧。
面积不大的咖啡屋一角,主人家布置得很有情调,墙上的相架,有种时间沉淀的味道,临时挂的彩球以及窗台边摆放的玩偶,给房间增添了欢快的节日气氛。
书友们陆陆续续走进来,各就各位后,便开始了这期的主题读书分享会。
@淙,作为全场最帅,最可爱的人,自然是不会让主持人@Michael独自发挥表演啦,首当其冲,精心准备,第一个发言。从《乡土中国》描绘的景象,延伸至《寻路中国》,尝试以外国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思索这些“中国现象”。
@开心人申,申老师以幽默的口吻,分享其阅读《出梁庄记》的感受,并结合身边实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具体说明,乡土性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暴露出来。
@Michael,以“王者归来”的姿态,侃侃而谈,让我真正见识了“谁的地盘谁话事”的绝对实力。
由于是第一次见面,对书友们的名字还很陌生,只得概括性说说啦(实在是抱歉啊)。
接着@Lisa@君子兰@00@乡土半仙等书友,分别从生长环境、同乡会、父辈奋斗经历、社会学等不同角度,结合自己所看的三本书,谈书中印象深刻的句子、谈读书体会、谈遇到的困惑、谈自己的担忧……
两个多小时,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之中,飞快就过去了。天逐渐变黑,但我们分享读书的热情却并未退去,部分书友约饭继续深谈,而我,则在交换礼物后,有点不太情愿的先行离开了。
来参加分享会之前,我从网上找回以前读过的《出梁庄记》,匆匆翻阅一遍,并在【简书】上写了简单“读后感”(像应付差事那样),却没有深究和思考,为啥要选这三本书一起分享。
来到现场,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看到了书友们阅读的状态,特别能刺激到我!也感受到大家和谐的氛围,愿意分享体会,也愿意面对别人的质疑。
一直以来,我总都认为,读书是自己的事情,是摆脱寂寞和苦恼的最好工具。一个人在房间里静静的看书,跟随书中主人翁去旅行,或者说去神游,甚至是角色任意替换,做着白日梦,一切全取决于自己,品尝不同人生的酸甜苦辣咸,也不失为自我娱乐和休闲享受的一种方式。
相对来说,我喜欢阅读书籍,却比较少去记录自己读书心得,更加少与他人去分享读书体会。因而,此次读书分享会,真的是让我脑洞大开。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应该如何读书?怎样挑选合适的书本。
就拿此次分享的三本书来说,看似毫不相干,由不同身份,不同年代,不同性别,不同视角的作者,书写不同时期,中国不同的地方,发生的不同事情,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命脉,那就得中国这片土地里孕育出的独特民族性,直接带来的一系列复杂思想和社会问题。
如我这般愚钝的脑子,就算是以前看了这些书,最多就是感慨一下,放到一边,很快就忘记,更不要说去对比深思,理清思路,把其中内容融汇贯通。所以,读书一定要跟人交流,跟与你一样喜欢读书,愿意思考的人在一起,不但能开拓脑髓,也可以不断激励自己。
“圣诞节”既是庆祝耶稣诞生的宗教纪念节日,同时,也是大多数西方国家欢庆新年开始的节日。我想,节日总应该是充满欢乐和希望的,而在“节日”里的这次分享会,带给我的不但是与书友们见面的开心,更是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新一年,充满着各种期待!
圣诞读书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