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计划体制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最大的差异在于,计划体制国家实行的是一种相对集权的政治制度。在计划体制国家,治理国家的权利集中在少数最高领导人手中,统治稳定,治国者自身利益自然而然和整个国家兴衰荣辱紧密相连。比起民主政体的连任限制,长期任职的国家领导人更关心自己国家经济增长。相对集权的政治体制会赋予治国者强烈的动机关心经济增长,并且为治国者实现自己的这个雄心壮志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强有力的集权统治的初期,政府可以轻而易举的粉碎各种利益集团对于经济增长的干扰,从而实现初期的经济快速发展。(我个人看待文化大革命有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我觉得这是打破旧有的制度产生出来的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场大洗牌,一切清零从来,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这里再延伸一点,资本是有复利倾向的,利益的积累也会。占据优势的人,优势会积累,自由竞争的环境下,最后90%的社会物质财富会集中到10%的手中,所以不管怎样新的利益集团一定会形成,而且有阶级固化的趋势,贫富分化会加大,底层通往上层的难度会越来越高。一个好的政体或者制度,就是要保障公平竞争的机会,就是要保障底层通往上层通道的多样化和畅通。)
阶级固化有各种模式,一种是权力型的,一种是财富型的。
我们大多数人关注到的是官僚阶层会随着时间推移形成固化,比如说新一代的领导人几乎都是从部门官僚中产生。这一点在《人民的名义》里有所表现,基本上官僚的亲戚都是官僚,农民的儿子在出场就被搞死了。这很正常,这也是我以上所说的优势会复利积累的表现之一。
但我们很少有人关注到富人阶层的固化,也就是说资本的复利和积累,会让很多穷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其实无论是权利还是金钱,背后都是为了支配更多的资源,享受更多的自由度。
曾想过,可能反腐最大的作用就是保障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让权和钱相结合,那么那些普通民众,将会更难有竞争成功的机会。我有同学写反腐的论题作为毕业论文,我个人对于反腐有两点建议:一权力下放、精兵简政,如果少去那些审批手续和繁杂的程序,减少官员手中掌握的不必要的权利,那么也就减少了金钱去讨好权利的机会;二权力制衡,认真学过我国行政法和宪法的人会发现,我们国家不是三权分立的架构,没有真正独立的司法权、立法权对于行政权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它们都从人民代表大会中来,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这就呵呵了。没有财政独立出来的权利制衡,再好的制度规定也难以落地,毕竟老百姓对政治只是关注,其单一的力量太过单薄,组织起来又很不容易。
(这里再延伸一点,所谓弱肉强食,或许并不是那么简单,在没有打破平衡前,强者并不就会直接消灭掉弱者,我们看到得更多的是两者相对和平的共处,只是一个处于控制地位,而一个处于被支配地位,强者享受更多的自由、支配更多的资源,而弱者失去更多的自由、掌握更少的利益。我时时在想,所谓的未来弱者会失去被剥削的价值的可能是否真的存在,毕竟就连大自然中对于人类最没有直接作用的生物,我们都要为了生态平衡而保护;在商业中也常常看到造福贫困人口,让他们富起来以打开消费市场的例子。当然对于竞争者,我们也会表现出血腥残暴的一面,对其他物种甚至人类自己的种族实行大灭绝在进化历史上从来都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大概是还有利益价值就会以“强控弱从”的关系和平相处,若利益冲突或没有利益价值,才会“弱肉强食”。)
集权统治和长期任职也有利于长期投资和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古代属于农耕文明,人民赖以生存的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漫长,必须要稳定的环境来保障其收成,所以中国人养成的性格是安土重迁,政治传统是统一和集权。)。
但是为什么计划经济最后玩不过市场经济呢?
我个人觉得,评价一个体制的优劣,适应与否,都得从人性为根本出发去考量。制定一项制度必须要深谙人性,当然经商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政体能激发每个个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那么它离一个好的政体已经不远了。如何才能激发个体积极性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产权,让人民通过努力奋斗的成果能够得到长期有效的安全的保障,自然人们会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有保障的更好的明天,而不必担心这辛勤付出的换取的成果会被侵夺。
除开激发个体积极性,重要的还在于保证公平,这里的公平不是说劫富济贫那样的只为结果公平而不顾理法的无耻。而是应该保证竞争的机会,保证那些有志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达成自己愿望,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一个政体让像《骆驼祥子》里的祥子那样拼命奋斗的人,最后也还是穷困潦倒,被层层盘剥之后意志消沉、落魄堕落的话,那么这个政体也差不多失去了生命活力。
我们今天的教育--这样一个主要的让底层通往上层的通道也变得“不公平”起来。毕竟知识是有价值的,更多有用的信息是需要支付对价的,好的知识是需要付费的,更多的财富意味着可以支持你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些从底层爬起来的人,一定是不同凡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