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社群经济作为新兴的一种商业形态,越来越受到互联网企业、各类社会机构及传统企业的青睐。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传统企业社群的小船是那么好上吗?该不该挤?
认清社群对于企业的真正意义所在:
1.社群的传播转化价值
移动互联网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和社交的方式,使得大众时代的消费力量在萎缩分散,小众和社群的力量在崛起,随着渠道、团队、产品纷纷碎片化,使得流量集中的难度越来越高。面对碎片化的环境,社群作为深度垂直的物理单元,其传播的转化率价值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在当下,一个企业要想做好,不能单单依靠产品自身,更重要的是要有切实奏效的营销模式,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来优化和改进原有的渠道模式,宣传推广方式是考证企业能否良性循环的重要手段。
以微信为例,最初微信的朋友圈最初就如同电话本升级一样,只是所谓朋友之间沟通的工具;到后来开放了微信群,可以多人互动。再后来,有了微信公众平台,因为公众平台知识的分享,而与一群人发生了关联。最后,有人专门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微信群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去做以微信为依托的社群。
某种程度上,社群既是砍掉渠道后流量引导的工具,也是去中心化后传播的工具;因此社群营销对与企业来说显得就颇为重要;
2.社群具备天然的服务属性
社区具有天然的服务属性,这使得企业可以通过社群完成对客户在内容,人脉,咨询,广告等方面的深度服务:
人脉——对接资源,线下活动,让粉丝们可以得到人脉和社交
咨询——为客户提供咨询 ,线上的,线下的都可以,用企业所长(产品+技能)为客户们提供服务
广告——帮助品牌推动 ,用自己的人群和流量帮企业得到宣传
通过以上四点来看,社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与消费者之间最稳固的桥梁,拉进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它能把企业中好的产品推广到消费者当中,也能把消费者的最大需求反应给企业,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整合社群资源综合管理研发出一系列全新的营销模式,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传统企业做社群的痛点:
横向来看,一个成功的企业社群的标准,就是通过长期的质优的内容稳定的输出以及合理的活动运营等手段,建立起一群具有黏性,而且受众群体具备一定共性的粉丝;然后通过产品媒体化让粉丝建立起品牌忠诚度,最终实现销售转化。
这里面的痛点就显而易见:
1.内容的质量度与更新的稳定度
质量度的衡量标准:这个时代的内容,已经快餐化和碎片化,他们的共同特点——我们也许会看一段 10 分钟的短剧视频,但我们可能会跳过 30 秒的无聊小插曲。微信上可能会分享很多索然无味的鸡汤,但你依然每天会乐此不彼的刷新朋友圈。重要的是——我们是否从中获得需要的东西?
总之,能洞悉人性的内容才是好内容。
稳定度:稳定就是在质量稳定的前提下,能持续。持续的关键在于内容的系统化,从内容的着眼点,素材路径,成形标准,内容输出方式每个环节标准化。
2.如何让每次线下活动成为刺激用户的“G点”
小到聚会,大到沙龙、开放日等,都是真正与社群人面对面互动的机会,同时也为社群人之间提供了真实的交流平台。一场活动下来,你和用户之间就不仅仅是单纯的陌生网友的关系了,而是真正完成了一次类似“相亲”的社交活动。办的活动多了,相亲的次数也多了,不成恋人起码也会成为朋友。同样,对于用户和用户之间,通过活动也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家庭聚会”,亲密指数也会随之攀升。
对于什么样的活动最受欢迎,老朱在观察大量的活动后得出了几点经验:
(1).精心策划的活动主题:围绕社会及行业热点的话题最具看点;
(2).精选的活动嘉宾:大咖自不用说,能聊干货的,有趣的最受欢迎;
(3).贴心的活动场地:交通便利,环境适合交谈的最优;
(4).高质量的参与用户:志同道合,还有颜值高的更加分。
而如何高效的办一场活动,我们也有几点建议。例如:要为用户提供最便利的报名和入场方式。目前,活动行可提供包括电脑网页、微信及App版活动报名通道,用户可直接申请参加活动,并通过二维码验票入场。
除此之外,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场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报名人数,也是打造企业社群品牌的良机。而这需要从活动前期便开始大力宣传。另外,活动现场报道及活动结束后的二次传播也尤为重要。在活动行平台上,活动主办方可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共享多种渠道推广资源。
3.社群的黏性怎么来
现在人们衡量社群最常用的指标就是粘性,也就是你的社群能不能把人吸引过来,把人吸引过来后能不能留得住人;
吸引人:如何创新社群模式吸引力,以共同的产品价值和理念聚拢具有共同追求的中间商,终端消费人群
留住人:如何给社群画出一份生态大饼并粘上芝麻,有远方的田野,也有眼前的芝麻,才能留人。
4.转化的最后一道墙在哪里
社群转化的关键在于是否口碑落地,社群实现了人与人的连接、实现了人与物的连接,同时也实现了价值观的聚合, 如何获取用户信任,如何获得群体的持续认可,如何营造去除杂音的圈子和社群氛围,如何让用户愿意自动帮你传播和转发,这一切的前提在于能否将口碑落地。只有创造口碑,才能获得收益。
传统企业做好社群的几个支点:
首先,过硬的产品品质及令用户尖叫的产品体验
市场就是一把精准的尺子,可以丈量出产品质量的优劣。当国人外购成狂,从马桶到电饭煲、从香水到衣服,甚至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感冒药, 这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现象,透漏出的是对国产品质的不信任,这也从另一层面反应出,我们在产品品质上面花费的功夫还太少,而在今天,好产品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货真价实,不是单单的一分钱一分货,除去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更包涵消费者一种情感寄托,而我们往往在这上面,用功太少,迷语营销,迷于各种新的媒介方式......而事情的终极格局,却是我们在各种营销方式中间走了一遭,还是原地打转,而原因往往是根在产品的品牌和体验远远达不到客户内心的渴求。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社群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对于社群这种将相对弱关系者连接在一起的组织,一旦某个群成员做出某种破坏性行为,将对社群的成长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群规太严,没人愿意遵守。群规太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群规的制订,群成员认同是前提,这又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社群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调性来制订准则
一些基本的群规,比如禁止谩骂,禁止人身攻击,则是所有社群都必须遵守的。再严一点的,有禁止观点争论的,可以进行和平分享。
一般来说,只要群规不是太苛刻,社群成员都愿意遵守。毕竟大家都是奔着共同目标而来,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在入群之初又经过门槛筛选,因此群成员是很珍惜加入社群的机会的。实在是违反规定的,只能进行惩罚了。不过,有很多社群主抱怨,目前基于微信群的社群只能踢人,而没有其他的惩罚性管理措施。
第三,社群运营是一把双刃刀
社群成败的关键在运营,而运营成败的关键在互动。运营的目的就是旨在调动群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群成员的参与度。
我们既要制订一些限制性规定,更要设置一些鼓励性规则。这种鼓励性规则,就是社群互动。在设计社群互动规则的时候,我们应做到既要最大程度地刺激群成员参与社群活动的积极性,又要最低限度地保证群成员不偏离社群主题。群成员的互动是社群的生命,它贯穿于社群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和商业变现的各环节中
最后,坚持是一剂良药
当浮躁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时,这个分水岭就来了。这个分水岭就是你浮躁,我坚持;社群泛滥的季节,多数人一哄而上,少数人静观其变,变的后面更要坚持。
文到此处,应了那句调皮的话:“传统企业做社群,光有群不行,重点是要社出来”
关于老朱:前皇冠店掌柜的,电商实战派操盘手,淘大讲师,专注传统企业电商品牌落地,合作、约稿等请联系微信:zyh6917.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