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你达到“不惑”的境界了吗? 0602 晨读

你达到“不惑”的境界了吗? 0602 晨读

2024-12-13 来源:哗拓教育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不惑是指,遇事能明辨,不困惑,不被迷惑。

这其实是人生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很多时候和年龄无关。

人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一开始都是感性的,神话故事都是这么来的。

不知道人从哪里来,于是有了女娲造人的神话,

不知道为什么会打雷打闪,就想象在天上住着雷公电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越来越理性。

但由于长久以来感性思维的惯性,我们还是避免不了认知的偏误,陷入困惑

避不开错误的思考方式,被自己或他人迷惑。

那么如何避开感性思维的惯性,进行清醒思考呢?

首先,避开自利偏误和自我选择偏误,客观评价自我

客观评价自我是我们终生都要学习的课题。

我们很容易在取得成绩时沾沾自喜,认为取得的成绩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自己能力强的体现,

遇到挫折时垂头丧气,认为一切都是命运不公,运气不好,和自己无关。

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外因,这就是我们常常面临的自利偏误。

走路不小心崴了脚,大部分人都会想:怎么这么倒霉,偏偏是我崴了脚?

而不会去想,崴脚可能是路面不平,或者你自己长期走路不小心导致的。

我们处于一个情境中的时候,主观感性的思维很容易占上风,从而造成思考偏差。

这时候我们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从反向去思考,这样才能客观正确看待问题。

其次,避开讨喜偏误和互惠偏误,正确看待他人

我们对他人看法比对自己还不客观,更容易受影响。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长得好的人就是讨喜,就是比一般人更容易获得利益。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现在的服务行业竞争激烈,各种免费,试用往往让人无法拒绝,最后却不过面子,买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或者做了自己并不想做的事。

这时需要我们正确看待他人,问问自己:如果不是某某做的广告,我还会买吗?

他人对我这么热情,目的是什么?

最后,避开现成偏误和归因偏误,理性认识世界

婆婆今天虚岁76,前几天生病了,主要是因为有点着急上火,她的一个小哥哥去世了,今年虚岁77。

婆婆一共姊妹三个,她是最小的,上面两个哥哥,前几年,她的哥哥去世了,也是77岁。

这下婆婆就认为,77岁对她家人来说是个坎儿,是个魔咒,自己也将活不过77岁。

她的这个想法强大又顽固,一股火,病倒了。这下反而更印证了她的想法。

我们带她上医院全面检查了身体,住院调养了几天,好多了。

住院的这几天,医生也给她讲了好多,她似乎听进去一些,

但出院后和我们说,她病好了是因为她的几个老姐妹天天给她祷告的结果。

婆婆已是古来稀的年纪了,可是依旧达不到不惑的境界,呵呵。

人的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开以上几种错误的思维方式,

愿无论什么年纪的你都能达到不惑的境界,清醒地思考,理智面对人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