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没有荷西,再无三毛

没有荷西,再无三毛

2024-12-13 来源:哗拓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

“Echo,你再等我六年,我读大学四年,服兵役两年,等六年过去了,我就娶你,好吗?”

“好啊,既然这样,我们就疏远一点,不要常常见面好了。”

就是这样一段对话,让荷西在没有三毛的岁月里等待了六年。常常在想,是有多深的爱,才值得六年的等待?是爱得有多深,才经得起六年的等待?

我承认,我是因为三毛而知晓荷西的,但是我也是因为荷西而了解到三毛的。

一直向往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大漠孤烟,黄沙漫漫,但是我知道我固然是不会去的,因为我的身边没有“荷西”。

图片来自网络

荷西曾跑遍整个沙漠,从滚烫的黄沙中刨出一副完整的骆驼骨,只为换取三毛嫣然一笑;荷西愿跨越中西文化,亲昵地唤着三毛的爸妈,只是因为他甘愿代替三毛爱着她的家人。

在撒哈拉沙漠的日子,没有荣华富贵,他们每天吃的也只是粗茶淡饭;没有惊天动地,陪伴他们的也只有遍地黄沙。偶尔,三毛会耍点小性子,不过在荷西看来,会闹会疯的三毛才是最动人,最真实的,他爱着三毛的一切,无论好坏。

在我们的眼里,三毛是一个行走于江湖的奇女子,不畏风沙,潇洒来去;可在荷西眼里,她也不过是一个会依赖、渴望被爱的小女人。

时常在想,到底要有多爱才愿意无怨无悔的守候?到底要有多爱才能甘心低到尘埃?对于荷西的深情,我们最多只能通过三毛的作品捕风捉影罢了,真正能体会到的也只有三毛自己。

撒哈拉的故事

在我看来,没有荷西就没有这部闪着金光的《撒哈拉的故事》,是荷西让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更具人情味,是荷西让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富有灵气,也是荷西让三毛的流浪更具意义。

当所有人都反对三毛前往撒哈拉时,荷西却选择默默地陪伴。他放弃自己向往已久的大海和潜水,义无反顾地随着三毛栽进沙漠,开出一朵顽强而又娇艳的花儿,过着三毛式的流浪生活。

很难想象,没有荷西的撒哈拉,三毛会怎样的寂寥?没有荷西的撒哈拉,是否还可以如三毛笔下那般,苍凉中带着诗意?原来一切的因果皆会转换,荷西因为三毛而被人所知,三毛也因荷西更具传奇。

正如三毛自己所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亲自尝试。”

图片来自网络

小时候,我好奇过那个拥有“拾荒梦”的女孩子。慢慢地,我开始崇拜着她——无论是她文学上的造诣还是她对生活的态度。

我喜欢那个漂泊着的三毛,一半扬在风中,一半埋在土里,文笔细腻又有野性。万物仿佛都能成为她笔下的素材,她也能把笔下的万物变得惟妙惟肖。她的文字,就似撒哈拉的沙漠,平静时,一语中的,起风时,无所畏惧;她的文字,又似广袤无垠的大海,向阳时,温暖明媚;暴雨时,波涛汹涌。

我曾羡慕过三毛说走就走的流浪。对的,是流浪而不是旅行,一个人,一个包,仿佛就能装下整个世界。哪里貌似都能成为她的家,可貌似哪里都不能使她安定。她的流浪可以是两不亏欠从此相忘江湖,亦可以是敢爱敢恨换她来去自如。

可是,纵使我们把所有美的代名词用在三毛的身上,终究不能否认,她也不过只是一个平凡人,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有会失去的,也有想要挽留的;有无能为力之事,也有心如死灰之时。荷西注定是三毛命中的“吉”,也注定是她命中的“劫”。

图片来自网络

荷西的爱让三毛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荷西的死也让三毛成了世界上最深情的女子。

荷西只活了30年,却爱了三毛12年,也就是说,他生命里几乎一半的时间都是在爱着三毛。

六年的等待换取了六年的相爱。荷西用两个六年与三毛相识相知,而三毛也用后面的两个六年追忆着荷西。这四个六年,写满了三毛与荷西的一切爱与痛,见证了荷西与三毛所有的山盟海誓。

虽然荷西只陪伴三毛走了短短的一小程,但也并无遗憾,在斗转星移的世界,每个人都只是广袤星空中的一小颗,但无疑荷西是三毛世界里最亮的那颗。荷西同三毛,亦如空中的黄沙,不过是飘过沙丘汇入了沙漠。

我欣赏着那个遇见荷西之前的三毛,浪漫青涩;我羡慕着那个遇见荷西之时的三毛,洒脱飘逸;我心疼着那个失去荷西后的三毛,悲怆绝望。可正是这样的经历,才让她变得丰满,也是这样的三毛,才让人刻苦铭心。我们爱着的是那个风尘仆仆的女子,我们爱着的是那个潇洒欢脱的女子,我们爱着的亦是那个不太完美的三毛——有血有肉,有悲有欢,会哭会笑。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
  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滚滚红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