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意志力强的人,自我控制能力是否一定强?

意志力强的人,自我控制能力是否一定强?

2024-12-13 来源:哗拓教育
原理讨论,懒得看可以翻到最后看彩蛋

1

最近,万维钢老师关于正念的文章,在讨论意志力的圈子里广泛传播。

文章中大约谈到了意志力的局限性,有一个非常实际的情况:比如自己戒烟很久了,但是有一天恰好到了一个烟民集中的环境,自己就抽了一根,然后就破了功了。

此外,文章中形成了三个关键论点和一个方法:

  • 首先,当人们做出决策,处于犹豫状态时,主要是因为两个部分在发生作用。第一个区域是伏隔核,它提供愉悦感,它和多巴胺分泌紧密相关,它也是情绪温度中的高温状态;第二个区域是岛叶,它恰好相反,它越活跃的时候,人就会越冷静,温度也就越低。在冲突时进行决策的过程中,这两个部分在激烈地竞争中。

  • 其次,这两个模块都是感性的,谁战胜了另外一部分,决策就会听谁的。我们的决策就是从感性开始到感性结束的,理性只是彼此说服过程中的工具罢了,感性才是真正的决策者(这个符合大脑双进程工作机理)。于是,作者推导出结论: 自控的关键就不是调动理性,而是调配感情

  • 第三,谈了自控的机制,主要采用的是正反馈不断加强做决策的脑区,这个逻辑就是TMBRT的基本逻辑。

  • 最后的方法,就是用了正念方法——RAIN,这个模型一共分为四步:识别感情、接受感情、观察感情、分离,分离之后就更容易和欲望相处了。

于是,文章中就得到了结论:

传统上说“自控”、“意志力”都是用“理性”战胜“感性”,就好像象与骑象人一样;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意志力像肌肉,你越锻炼它,它就会越强。但是,在万维钢老师引用的文章中来看,这些说法是有问题的。

2

文章一出,不下十个小伙伴来找我交流,主要都是《意志力》、《思考,快与慢》共读中的伙伴。香香小悟空还特别绘制了流程图来分析背后的逻辑。

大家纷纷表示,万维钢老师说的是对的,我们的体系应该更新了。

我把身份切换成了一个研发,重新审视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我发现,这篇文章有个特点:这是写给普通大众看的文章,并不是一篇科学研究的规范文章。这类文章的特点是让大家激动,了解一个概念,并让其产生改变的可能就够了。

所以,这类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 不定义关键概念,直接讨论

于是,文章中出现的:“理性”、“感性”、“感情”、“调配”、“有问题”、“决策”、“意志力”、“自控力”等等词汇,都没有被定义,如果以这样的文章作为基础讨论,那很容易陷入驴唇不对马嘴的境地。

3

既然我的小伙伴询问了,我也想把这个问题澄清,那就从定义开始聊起吧。

文章中讨论的关键问题,其实是:意志力、正念、自控力之间的关系,那就从这几个词的定义入手吧。

首先看自控力。自控力的本质是中断系统1的自动化运作,背后的原理是:系统1的自动化运作,会让自己短期内得到/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是有的时候短期收益会和长期收益冲突,因此需要中断短期收益。比如说,孩子看电视很开心,但是他知道会影响眼睛的健康,于是,每天就只看15分钟。这就是一个自控的具体范例,就是用系统2中断系统1的自动化运作。

注意,并不存在一种叫意志力的东西,意志力一直都是一个拟物化的描述方式,它的本质是身体、心理运作机制相互作用的一种状态 ,而并不是真的有一种力的存在。

如果能够明白这个定义,你就会知道: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越训练越强,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4

但是,连梓畅大法师都说:“我有两年的素食经验,这说明我的肌肉很强大了吧,但是,有一天我特别饿,而身边只有肉食,于是,就破了功了……”

这个事情怎么用意志力像肌肉一样来解释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要回答:意志力和自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定义来看,你会很容易发现这样的结论:

意志力是自控(自控是一个结果)的必要条件。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想要自控,就必须要有意志力,而有了意志力,不见得一定能够实现自控。意志力并不是充要条件,只是必要条件而已。

说到这里基本上就明白了,想要实现自控的结果,光有意志力是不够的。所以,万维钢老师的文章也就是从意志力角度切入,通过一个冲突的噱头引发注意力来讲个道理而已。

说到这里,就该说说我的理解了,见下图:

当一件事发生,到最后的自控或者不自控,究竟发生了什么?根据《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一书所提到的,正念会帮助我们分离,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正念如何启动呢?那是要靠意志力的。而两种感性模块的理性调用,也是需要意志力支持的。

这就是它们的关系,根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什么意志力有问题,正念才是对的。它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事情,意志力是基础,可以支撑更多好的方法去实现自控而已。另外,正念也不是唯一可以自控的方式,只不过,这种方法更经济一些罢了。

还有就是流程图里的关于“不自控”,我们通常评价自己并不自控,内心带着满满的懊恼的情感。但是,“不自控”是一种评价,是一种对过往发生事情的价值评价,如果这个评价者有基本信念:“一切经历是包袱还是财富,是由你自己决定的”,那么自己就不会懊悔了吧。

再者,很多人的视角是往过去看的,当他发现自己不自控的时候,先要控诉过去的自己是多么得愚蠢、多么得无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从来不往未来多看一眼,看看自己究竟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痛苦也是一种存在感嘛。

5

最后,我想说,自控和不自控,如果从意志力切入的话,那是一个大脑工作机制的问题,如果要从决策角度切入呢?我也写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作为备份。

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学过决策原理。决策究竟是怎么实现的,靠理性、靠感性?靠信念、靠冲动?靠感觉、靠原则?

我觉得可以: 分层 + 分段决策

分层:

  • ①原则层:你有没有决策原则?稳定不变的?

  • ②方法层:针对决策,你有没有一套固定流程?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如何形成结构、如何形成最优选项?

  • ③案例层:针对不同领域,你有没有独特的决策方式?

分段。在每个案例层,都是分段的:

  • ①你擅长的部分,可以轻松决策;

  • ②你不擅长的部分,决策容易冲突;

  • ③你完全不会的,你一定是乱决策的。

通常你的情绪和欲望出现的时候,你都会处于分段中的不太擅长的部分,所以决策就会出问题, 结果是:不自控

6

总结今天的收获,我想就是批判性思维吧。2013年我啃了两遍的《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对我后来的发展还真是特别有价值。对于那种只是表达观点、立场的情况,自己也能够很好地区分,不至于因为谁的能量强,就盲从于他人,以致无法自控了。

如果总结经验,我觉得有两条经验:首先是必须把关键概念进行澄清,有的时候我们都用着一样的词汇,但是背后的含义绝对不同,只有概念澄清才能够明确讨论的范围。其次,当概念清楚之后,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方式对其进行连线,形成关系和结构,这样更容易和认知体系结合到一起。

最后,观点和立场尽可能少表达,因为你只有说出对方的观点哪里错了、对方立场成立的可能和边界,再谈观点和立场才有力量。

今天9点附近,年目标课程的文案就要推送了,三个版本分别对应着体验版、方法论版和理论版,这次理论版我想控制收25个人就够了,毕竟,绝大多数人只想制定年目标,而不是想学习背后的原理和方法。即便我再怎么强调复利、边际成本递减、原则>方法>实例,懂的人还是少,我希望找到明白目标价值的伙伴,一起努力实现全年目标!

9点,易仁永澄公众号,报名启动。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