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人眼中,曾巩恐怕是唐宋八大家之中,最默默无闻的一位
可事实上,与曾巩同时代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无不对曾巩的才华与成就赞不绝口
身为北宋一代文坛宗师的欧阳修,甚至毫不掩饰地表示,自己最喜爱曾巩这个弟子
那么曾巩的文学才华,到底怎么样,他的文章,又有怎么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地风采呢?
唐宋八大家——曾巩很多人在没有读过曾巩散的时候,往往先有一个预判,说曾巩的散文和唐宋八大家里的那七家来比,他到底像谁
但是当你读了曾巩的散文之后,你会发现,他谁也不像
作为一个散文家,谁也不像,恰恰是他最大的成就别具一格,独树一帜,这就是一个散文家最大的成就。曾巩散文主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剪裁得体,条理分明
唐宋八大家——曾巩关于这样的一个特征,举一个例子,祠堂记题材,大家知道,古代的这种题材,故人去世的祠堂,这祠堂记怎么写?
一般的套路是这样的,先要点评一下这个祠主,然后对他进行评赞,第二部分呢,就说一说建祠堂的缘由,第三部分谈一谈这个祠堂的意义。
曾巩有什么和正常的这种题材的套路不同的地方呢?
举一篇散文,就是曾巩给唐代大书法家,曾经做过抚州刺史的颜真卿写的《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提起颜真卿,大家都知道,颜真卿是一个伟大的书法家,但很多人不知道,颜真卿是唐代的一代重臣
唐宋八大家——曾巩这个人一生当中,有很多感人事迹,尤其在仕途上。书法就不说了,在他所有事迹中,有两件大事最为突出
第一件大事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时候,颜真卿正在平原郡做郡守,平原郡就是今天山东的陵县,当满朝文武无计可施的时候
颜真卿高举抵抗叛军的大旗,以区区平原郡牵制了安禄山的叛军,使叛军不敢窥伺潼关,这个作为在唐朝满朝文武当中,属于大节大勇的作为
第二件事情,颜真卿的一生刚直不阿
从来不像权贵低头,所以这个人屡遭贬谪,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但至死不悔
唐宋八大家——曾巩这样的俩件事情摆在曾巩面前,那么这个祠堂,鲁公祠堂,怎么去评价他
曾巩经过慎重选择,他把这俩件事情一“主”叫“忤奸”,忤奸就是忤逆奸臣,这是对内的,忤奸的那种正直,他把它放在主线上
第二个叫“捍奸”这是对外的,牵制安禄山,这个作为辅线,一主一副,俩条线来写,通过这样的一种安排,他先引导出颜真卿的评价
能居其间,一忤于世,失所而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在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盖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遂死而不自悔者,则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什么意思?他说身处朝廷当中,触犯了一次当权者被贬谪了,失去了自己的位子而不后悔的人已经很少有了
至于俩三次忤逆了朝廷权贵任务,失去了在自己的地位而不后悔,这样的人已经没有了
前俩句做了这样的一个铺垫,说若至于起且仆,就是起来又摔倒,摔倒又起来,七八次,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到死也不后悔的,只有你颜鲁公了。
唐宋八大家——曾巩你颜真卿被贬谪到抚州,不就是奸臣贬谪,迫害地结果吗,所以曾巩对颜真卿的评价充满了深意,接着这篇记,又寓意深长地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夫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盖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则无以致其至也,闻其烈族以感人,矿拜其祠而亲炙之者钦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这一段应该是回到了祠堂记得那个套路上去,就是祠堂建立得意义是什么,这就是祠堂记一般这类得题材结尾的部分,都这样写。
再看曾巩,他调换了一个角度,他说颜鲁公显赫的功绩,不可磨灭,本来有没有祠堂都无所谓
但是人们怀念他,无法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的时候,那么不祭祀他就无从表达自己极度的怀念之意
唐宋八大家——曾巩所以呢,听了颜真卿的故事事迹,就足以感动人了,况且我们还在祠堂去拜祭他,亲自去感受颜真卿精神的熏陶,这样的一段话。
实际上是给颜真卿和祠堂都做了一个广告,说颜真卿的赫赫战绩,赫赫的功德,用不用祠堂拜祭他都无所谓
抚州以外的人,听了颜鲁公的事迹,都深受感动,都羡慕抚州人,你们可以到鲁公祠堂来拜祭,去亲身感受颜真卿精神上的熏陶。
唐宋八大家——曾巩这种写法,使文章的中心特别突出,没有浮枝蔓节,气质内敛而遒劲有力,所以曾巩的这篇祠堂记,得到了后代古文学家的高度赞扬。
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曾巩特别善于剪裁生活当中的素材,按照自己的构思,匠心独地进行编排,有主有次,层次感特别分明,毫无拖沓,繁杂之感,这就是曾巩散文地第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