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包法利夫人》:是谁杀死了那个出轨的女人?

《包法利夫人》:是谁杀死了那个出轨的女人?

2024-12-12 来源:哗拓教育
图片来自网络

包法利夫人服毒自杀了。

谁也没有料到她会这样死去。而在作者福楼拜的笔下,用了很多笔墨来描述这个服毒发作以及最后身亡的过程,仿佛福楼拜曾经也这样尝试过毒药一样。

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包法利夫人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为什么福楼拜要把“自己”写死呢?因为当你站在四周都是深渊的孤岛上,只有纵身一跃才是解脱。

一个迷恋浪漫和向往上层社会,最后却因负债和对爱情绝望而自杀的女人,这就是包法利夫人(书中叫爱玛)的一生。


爱玛是一个法国乡下农家的女儿,小时候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读过很多浪漫主义小说,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青春期的幻想也开始野蛮地生长。成年后嫁给了一个医生,这个医生就是包法利先生,他既无才敢干,又无雄心,举止普通,毫无浪漫而言。这些和爱玛心中所期待的爱情大相径庭。

在平淡无味的生活下,偶然一次参加舞会,无疑在爱玛的心头上凿开了一个“上流社会”的口子。

她看惯了安静的风物,反过来喜好刺激。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

她必须从事物得到某种好处;凡是不能直接有助于她的感情发泄的,她就看成无用之物,弃置不顾。

一旦尝试过飞翔的滋味,你就会时刻仰望天空行走,认为天空才是归宿。

从此,她便更加受不了乡镇生活的小气、平庸。舞会上那位风度翩翩的子爵被她理想化了,变成了她苦闷现实中最甜蜜的憧憬。她时刻在幻想中期待,希望有一份浪漫的爱情能来到她身边。

而后,她有了第一个情人,第二个情人。但她的偷情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

然而给投机商人有机可乘,利用她的虚荣心让她成为高利贷盘剥的对象,不得已每日在谎言中度过,最后无力偿还贷款,在逼入绝境中选择了自杀。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是浪漫主义幻想和现实生活发生冲突的必然后果。

在福楼拜的笔下,我们并不会感觉爱玛是一个坏女人,相反地,她天性纯良,但又是什么把她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呢?

首先,是爱玛的父母。出生于贫苦乡下的爱玛却被父母送去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以至于爱玛的脑子里都是上流社会的体面生活。然而现实生活的圈子却是时时刻刻为生存奔走劳碌的人们,随地吐痰的农夫,大声嗓门说话的妇女……爱玛和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

其次,父母让她嫁给了镇上有点身份的医生包法利先生,她努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希望他能在医学领域有所成就。但包法利的一次失误差点葬送了别人的生命。此刻,爱玛的尊严和虚荣心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最后,接二连三的出轨,不管是遇到的情人是乡绅还是文书,爱玛都用尽生命的全部热情和激情,华丽的幻想席卷了她整个人的意志,狂热的爱恋模式却让曾经迷恋她的男人渐渐失去了兴趣。爱玛眼看着自己伟大的爱情像河床一样一天一天开始干涸,最后直至河床干裂。这时候,可想而知,爱玛是有多么痛苦啊。

然而,绝望之际压死爱玛的最后一根稻草便是自己欠下的不可偿还的债务。

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福楼拜又竭尽全力排除自己的主观情感,希望不带有个人的任何色彩。很难说作者是在批判浪漫主义还是对现实生活的鞭挞,他对前者的批判也正是对后者的控诉。


这部作品是福楼拜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在他早期的生活和经历中也可以看出他心里的理想和现实的深刻矛盾。

他终其一生都在批判浪漫主义的影响,同时也恰恰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厌恶和绝望。

他认为一切向上的挣扎均属徒劳,所以对一切欲望和追求持否定的态度。就像他说过的一句话:“我所欣赏的观念,就是绝对的虚无。”

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也许就能明白: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追求会把人引向怎样的误区。也就能理解包法利夫人服毒自杀的原因了。

谁又会是下一个包法利夫人呢?

显示全文